台灣有很多騙吃騙喝的人,說話隨便灑。但是今天介紹的這一位絕對不是。中央研究院也常常被批評,但是這一位應該不會。
很久以前,我就聽他對國內媒體胡亂報導國外最新學術、科技新聞非常憂心,今天探討的,是台灣大學的教科書。王道環先生相當扼要、直接的提出台灣高等教育、教科書的重要問題,這篇最好看看。

大學教科書跟小學、中學不同的是,它的份量非常大,動則上千頁(我是以學術發達國家所出的教科書為例);不只王道環,其他關心學術、出版業的人也提出過,教科書對老師而言只能提綱挈領,真正要,學生要自修。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的聯合報看到這篇,看到調調,就不是一般那種文創的報導。
周美惠記者有趣的是,除了報導奔牛以外,還作了相當多的反省。比如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不過首先要說的是,這個節,我是在大眾流行頻道上聽到的,不是藝術方面的管道或節目。

藝術與商業的結合、合作,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見不得人的事情。問題在需求、以及合作方式。台灣應該還沒有找到完整的經營方式,現在好像有很多什麼「節」,大致上不是出自於官方用預算辦,就是特殊的民間活動、公關企業主辦。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又是一個BOT,這次是台北市文化局的松菸。
你怎麼看呢?兩大報的藝文版其實這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當然再看看這個背景,官方+日本知名建築師,絕對會是話題,而且,松菸有7公頃,比華山還大吧?

修建古蹟、重蓋一座新大樓,都是話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遠見出了新的一期,去翻翻,這次介紹荷蘭。遠見大概是國內推文創比較篇幅多的雜誌,大致都會有專欄,或者是專題;我印象中報導過:英國、德國、香港,這次是荷蘭。

不過報導有一半都是在介紹產品與設計師,這點的話,城邦集團下面有設計專線的雜誌,文建會也有D-FUN,遠見這樣的篇幅、介紹,看來都還太少。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E大剛剛留了個網址給我,是兩篇自由時報的報導。都是負面文化新聞,而且都是重點文化施政領域:文化資產與表演藝術。

拆文化資產,又不是第一次,E大你太大驚小怪了拉(哈)。

我倒是注意到第二則新聞,談2億元的表演藝術補助預算。先前在雲門大火時,之後就放話要增加補助,當時小弟指出,問題在怎麼用、分配方式,反而不在預算多寡,用到刀口,小兵可以立大功。不過好像總是事與願違。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現在是不是音樂的「大眾時代」,這個倒需要再討論。我是不贊成這位黃英國碩士對Paul Potts的觀點,認為打破了唱片工業/經紀/媒體共謀的體系,相對的,歐美到台灣這種歌唱秀,剛好是唱片工業僱請傭兵的新作法,當素人可以上台,對唱片工業的吸引力更大,聽歌從純粹娛樂,變成一種夢想。

下面提到了不少案例,都是相當熱門的音樂界案例,但是論理還是看不出主軸與立場,以及諸如獅子王變小老鼠,是因為觀眾懂得思考?還是獅子王的場地真的爛到普通人都看的出來?

音樂的大眾化、集體創作,也被下文提到。不過呢,跟先前歐美比較討論到的著作權、共享好像關係不大。這個爭議、創作的版權問題,現在爭議還很大。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民生E報看看,看到這篇談表演藝術的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次的報導主題是上個月在主辦的一個講座,裡面由施振榮提到品牌與創意產業之間的關係,不過,可能科技業前進歐洲、美國的經驗,抽象到理論層次,對創意產業不知道幫助有多大。品牌與微笑曲線我們也聽了很多了。關鍵是,如何實際運用,施董說的沒錯,理論上都沒錯,不過我看下面提出的一些案例,都是台灣比較大的表演藝術團體。

目前,可能問題在於: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是經日最新的文章,鄭秋霜對上海創意產業的報導。

創意園區,大陸上海最多,你有啥想法?我認為當然如此,因為中國自從開始搞創意產業口號以後,瘋園區、飆節慶不斷,除了是台灣翻版以外,更是威力加強版。

想起歐洲如果我們看過的案例,包括日本,這幾個也有文化底蘊,而且創意產業發展也還不錯的地方,有趣的是,他們的創意園區數有多少?尤其日本,我的印象還真的是古剎、寺廟,印象還真沒什麼文化園區,但是京都每年觀光客,3000萬人次,為台灣的10倍。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報導小弟注意到的不只是台灣或香港哪個展覽有什麼作品,而是,台灣跟香港有很多會一較高下的地方.

其中更為注意到的是,香港是一個協會在舉辦這個活動,台灣則是半官方組織.以及,台灣的發展時間上落後於香港.
亞洲如果不看日本,其實香港是英國對亞的櫥窗,英化幅度很高,也導入相當英化的生活習慣與社會構成進入這個小半島.相比之下,台灣雖然很美國化,但只學了美國的一半,在學一些日本.其實對於制度,各個領域的習慣建立,還不夠完全.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看UDN名人堂,看到三篇文章:有李家同杯杯的、詹副董事長以及討論文化總會的漢館長

小弟認為李家同杯杯這篇比較值得談。它裡面有句話說:「沒有精密技術 創意也沒用」相當值得玩味。

對比於同樣在UDN上詹副董事長的FU來FU去,李杯杯這次的文章思維格外與既有的創意美學不同,講美感、「我世代」的同時,歐美之所以能領先,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強勁的技術底蘊,歐陸、美國與日本,甚至是南韓能推這一波創意產業之前,這些國家都是工業技術先進的國家,尤其在數位技術上也相當前進,南韓是世界上寬頻普及率第一的國家,而且,創意產業搞得起來的國家,通常都能自己生產汽車,有自己的汽車工業。台灣代工業一直都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李杯杯這次點出來的是30年以來一直無法面對的問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剛剛看了一下UDN, 看到陳董事長又發表了專文,當然是文創產業。
仔細一看,發現一些問題。一開始談的是文創產業受到重視,真的嗎?不過裡面看到的反而是科技業即將倒台的看法與市場導向。沒有看到文創業為何要起的原因?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然「霧裡看花」大提到了2003年開始的文創,那就隨便聊聊吧。
首先要說的是,這5-6年以來,發生滿多事情的,包括小弟也不是一開始計畫性的注意,所以大概只是片面之詞。

1.台灣的文創政策只能算是一種「嘗試」。台灣一直都會有文化政策、媒體政策,但是首度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包括其口號,大概是這段時間。文化政策跟文創政策是有差異的,對文創來說,是一種複合性的產業、也是複合性的政策,在現存的主管機關架構下,一定要合作,才會有文創。但由於分工問題,或者在既有的思想界、學術界、輿論方面,原本就將文化、商業兩個陣營對立起來,於是合作不一定成功,但分離倒滿快的。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音樂界如果也是這樣,小弟真的皮皮錯。過去20年,台灣很多創意產業面臨危機,電影變票房毒藥,電視圈削價競爭,收視率在1%徘徊,出版界,雜誌、圖書都大寒冬,每年寒冬。
音樂,被認為是還有機會領先對岸、華人圈的地方。簡單生活節,缺了音樂,大概人潮會減少很多。

但是在Live house這一塊,似乎裡面在邁向主流/維持獨立之間也吵不停,觀眾意見很多,策展人也很難做。這還是創作與消費間的關係,諸如春吶還要面對國家管理的政策、法律問題,總體看來其實辦個演唱會,綜合了多個層次的問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最新一期破報的封面故事。
年輕人失業、打工族問題,其實在台灣,或日本,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但由於我們對「勞動」的認識、理解與保障,還停留在製造業,所以縱使進入服務業20年,台灣人對服務業相關的勞動保障,可以說還是不知道的階段。

下面的很多打工類型,都是服務業。低薪、工時長,勞動強度高,尤其:生活毫無保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兩天元旦,才想起燈節,看到最近的新聞,一手催生的毛治國,現在也要收攤了。比較奇怪的是,這種節慶是首長最好秀的機會,怎會停呢?

台灣的觀光,不就是靠節慶、然後一些熱門景點嗎?深度旅遊,說的是什麼?台灣有哪些地方可以深度旅遊?不知道。

而所謂的燈會、燈節,似乎開不出歐洲特殊藝術節的水平,吸引的人潮上,國內人是不少拉,國外旅客特別來看的呢?這個燈節跟「藝術」、「設計」等領域結合的狀況如何?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最近經日的文創專刊,又看到了英國案例,這次介紹的是史比特區(不是史努比)。

下面的介紹有趣的是,這裡所面對的問題,台灣也有,就是要將舊區域改造成新式的區域,重新建設;開發商/區民之間面對長期的鬥爭,最後合作。

可惜報導文章很短,沒有多介紹這個鬥爭到合作的過程,怎麼改變的?以及,他們是能在那個地方合作?他們是各退一步?還是誰讓的比較多?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華山辦了萬人寫毛筆,你去了嗎?

飆節慶在台灣的文化政策似乎方興未艾,這場我記得背後有台北市文化局支持。在華山園區,搞一大堆人,寫漢字、搞金氏世界記錄。

不過這次活動滿經典的,算是台灣文化活動各個元素都到齊了:首長(到總統)、秀、萬人活動、在文化園區。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去跨年了嗎,也趕上熱潮了嗎?台灣社會的生命力就在這種時刻發現的出來,50萬人湧入台北信義計畫區,不少擠不進去的,只好在捷運裡面倒數,看來捷運局未來應該要設計一些倒數活動。

放煙火前兩年只是一種嘗試,現在成為不可或缺了。如果這50萬人有什麼商機,吸引力的話,那該怎麼處理?不過只往101聚集,放完煙火花幾小時「走出」信義計畫區,也算是一絕。

值得反省的是,煙火式的文化觀光政策,是否恰當?這個好幾年前就在談,不過好像越談,花的錢越多,再過幾天又是元宵,先前新聞也有,才放幾天的主燈,後來都當垃圾丟掉。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最近看到ZEN大又寫了篇關於文創論述的文章,其網址如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en/3/1311653007/20081229004418/

有幾個想法。這篇文章所指稱的無論是對象,或是其論述本身,在本站都出現過。本站設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看看至少在台灣,有哪些文創方面的論述,以及給我們什麼啟示。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現在朋友門也越來越精了,看完海七,看到茂伯第一個想法就是「快被消費完了」,其次才是國寶問題。

我們長期活在一個跟風擠燒的社會,王建民傷快好了(馬英九上次表揚他是,特別關心啥時可以復賽),未來,我們又有新的熱潮可以跟了。

茂伯還算是中規中矩的,過去我們還有更多的亂七八糟的熱潮。熱的我們自己都莫名其妙。2008快過了,海七,一定會被各個媒體、團體選為年度風雲,茂伯當然也是,大家也知道,一到2009年就是茂伯死期(不是林宗仁先生)。這就是輪迴。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