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聯合頭條,探討少子化。少子化小弟一值關心的,要跟熟齡化結合才會更有意義。
下面又是去訪問中經院,說未來會有消費危機﹔這一看就是從公式去看社會的經濟學家盲點,可惜諸如社會學家在台灣太過保守跟自我中心主義,無法發聲﹔
像日本也是少子化,但是消費力為必減少,還出現所謂御宅文化與達人經濟,像研究數位經濟的人,都發現了未來在網路社群上力量不得了。
少子化衝擊的第一個是教育,第二個是在地文化,台灣還在講本土與純種之際,尤其台灣人不生,以及引入外籍新娘,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
生育率狂跌 去年僅20.4萬新生兒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7.06.11 03:15 am
少子化、高齡化是全球趨勢,台灣狀況尤其明顯。主計處引用聯合國最新資料,再加計台灣數據比較後發現,過去卅年間,國內生育率衰退幅度高達六成,高於全球平均衰退幅度,位居全球第十六高、亞洲第六。
聯合國統計,最近五年內,全球一百九十五個人口超過十萬人的國家中,約有三成五、六十八個國家的平均總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的二點一人;而台灣在民國七十三年,也就是二十三年前,就已經低於二點一人,顯見國內生育年齡婦女不願生育的情形遠比世界其他國家嚴重。
近年來國內生育率每下愈況,去年的數據是新生兒人數僅二十萬四千人,連續第五年改寫歷史新低;比起二十年前的四十萬人,整整少了一半,不僅影響國內生產力,更衝擊國內消費。
世界各國的總生育率不斷下降,聯合國也對此展開長期追蹤;聯合國的最新資料顯示,近三十年來,全球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由一九七○到一九七五年的四點五人,降至二○○○到二○○五年的二點七人,減少百分之四十點七。
若以洲為觀察單位,除了美國因為大量年輕移民挹注,總生育率約略增加外,其餘各大洲的人口生育率下降趨勢明顯,並以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衰退幅度較大,都超過五成,而歐洲、大洋洲及非洲的衰退幅度,也都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五之間。
不過,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我國主計處只能整理國內數據,再配合聯合國資料,整理出台灣的世界排名;主計處的分析指出,台灣近卅年來的生育率衰退幅度高達六成,不僅位居世界第十六高,在亞洲地區也排名第六。
除了國民人數不斷減少外,少子化最大的問題是削弱民間消費力。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研究,在每人平均消費成長率不變的前提下,二○六年台灣平均消費比二○○○年掉了零點四個百分點,他說,「人口下滑的確減弱民間消費力」。
【2007/06/11 聯合報】@ http://udn.com/
========
死亡率三年來首降 單身較短命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台北報導】 2007.06.11 03:15 am
內政部公布九十五年全國死亡人數十三萬六千多人、死亡率約千分之六,兩項數據都在連續三年上升後首見下降。統計處認為,死亡人數、死亡率雙雙下降頗不尋常,值得專家學者深入探究。
統計處另發現,十五歲以上可結婚人口,各年齡組的死亡率,都以有配偶者最低,離婚、喪偶、未婚等各類型單身者死亡率遠高於有配偶者。統計長陳敬宏認為,此現象顯示可能單身者壓力較大。
內政部統計,去年死亡人數共十三萬六千三百七十一人,較前年減少三點四個百分點,而死亡率約千分之六,也較前年降低約零點二個千分點,但男性死亡率千分之七點四,較女性千分之四點六高出六成。
死亡者平均年齡為六十八點三歲,較前年增加零點一歲;男性平均死亡年齡六十六點四歲,較女性七十一點五歲少五點一歲。
陳敬宏說,國人死亡率從九十一年千分之五點七一,逐年上升到前年的千分之六點一五,去年突然下降到千分之五點九八,是連續三年上升後首見下降,且死亡人數更從八十九年起逐年上升後首次下降,比前年的十三萬九千多人減少三千多人。
統計結果分析,以每十五歲為一年齡層,去年國人死亡率隨著年齡增加而遞增,但相較前年,年齡越高者死亡率降低幅度越大,尤其九十歲以上者降低千分之十七點三,其次是七十五歲至八十九歲者降低千分之四點六,其餘年齡層最多僅降千分之一。
至於十五歲以上人口依其婚姻狀況別比較死亡率,十五歲至四十四歲以離婚者最高,四十五歲以上者以未婚者最高,各年齡組都以有配偶者死亡率最低。
【2007/06/11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