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zen大的po文,之前在它的新聞台已經看到類似文章,也做了一些討論。
這一批所謂的草莓族,已經進入職場,當然被所謂的上一代罵的體無完膚﹔這一批人有特殊的生活方式與思維,大致也跟她們一起出社會的,就是文化創意產業。
在更深的關聯上,這一批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創,是有某些關聯的﹔甚至從周邊,諸如重視休假,重視娛樂,都是文創的溫床。
現在40歲以上的前輩們,她們有台灣牛的性格,一般來說做事都相當努力(我指的是庶民,不是現在的當權派)﹔但也有問題,很多時候不太反思現況,也不敢挑戰現狀﹔
我記得我跟zen大說過 勤勞就是腦袋偷懶。
在台灣過去30多年來的經濟奇蹟,加上是我們上一代從初出社會,成長到獲取領導地位的時代。
棒子交到她們手上的今天,我想你我感同身受﹔倒不是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她們,反而是想問,這批痛批草莓族的朋友們,對於現況有有多少辦法與方案可以解決?
未來,她們可能是台灣最有錢的一個年齡層,因為她們在經濟奇蹟中存足財富(雖然它們還在喊窮),有地產,可以養下一代甚至她們已經年過30。
日本漸漸面對這個問題,年輕人越來越少,戰後嬰兒潮漸漸退休而存足財富,住在東京最好的地段等﹔她們的輿論界與政界,對這個世代問題注意很久,台灣還霧颯颯,40-50歲以上的朋友,與其每天痛批草莓,不如想想未來社會該怎麼走比較實在。
當然,婆婆看媳婦總是不順眼的。
=======
中國時報 2007.05.24
誰製造了草莓族?
王乾任
前幾日看到一則新聞,有一個父執輩的先生寫信給台大校長,抱怨現代年輕人恃才傲物,而且學歷越高越驕傲。真的是這樣嗎?七年級生真的是草莓嗎?
正巧筆者最近拜讀王永慶先生的演講集,發現王永慶在民國六十幾年時的演講裡也曾提到,當時的年輕人,似乎很常被長一輩的抱怨沒定性,工作做了又換,一點壓力都承受不了,抱怨和現在如出一轍。按照年紀推算,這些被抱怨的年輕人,如今成了抱怨別人的人。
這讓我想起一個趣聞,幾乎每個孩子的爸爸,都跟自己的孩子說自己小時候都考第一名,每個孩子的爸爸都是第一名,那究竟誰是第二名到最後一名?人似乎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執政者如此,為官者如此,經商者如此,為人父母者,似乎也難能例外。
抱怨年輕人抗壓力低,那代表抱怨階層抗壓性高囉?但是看看台灣經濟不景氣之後,被裁員淘汰的抗壓性又有多高?追根究柢地說,為何不承認自己的成功不是自己行,不是企業管理作的透徹,不是創意開發搞的成功,只是搭上時代便車,賺了台灣從赤貧到富裕之路中間的容易錢,根本不是個別的你多有能力,而是因為你很廉價,又肯加班。說穿了,你的可替代性高得很,如今全球市場有三十億人搶著要以更低廉的薪資換取你坐熱的那個寶座。
王永慶在三十年前就發現,台灣靠低廉工資賺代工錢的榮景不長,因此創辦台塑後第十年,就開始導入徹底合理化的管理模式,希望透過單元成本分析,逐年找出降低成本方法,克服台灣隨著經濟起飛而逐年升高的薪資。因為徹底合理化,讓仰賴石油的台塑度過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面對不景氣和全球競爭,王永慶沒有要求保護,反而鼓勵競爭。
然而我們一般人碰到一點困難,就是抱怨責怪,再不然就要求保護。看看台灣經濟問題,說是草莓世代幹的嗎?四五年級生不要在全球競爭市場上被擠了出來,找不到上進的方法,就回頭找七年級生出悶氣。
也不想想,這些七年級生抗壓性低又自我中心是誰搞出來的?還不就是你們這些對孩子有求必應的四年級「孝子」們。抱怨無可用之才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反省自己,是怎麼縱容自己的孩子,無止盡的滿足其欲望,又不加思索不論對錯的凡事力挺自己孩子,甚至跟孩子說你賺那點錢卻操的要死不如回家來我養你…,你說這個世代這麼多草莓到底是誰造成的?
這塊島上絕大多數問題根本不是七年級生搞出來的,產業競爭力低落,產業無法轉型提升,(這難道是部分七年級生不愛加班就會造成的後果嗎?)執政、在野團隊乃至各級政府部門行政效率低落,難道也是七年級生搞的嗎(恐怕能考進去的人還沒幾個)?
四五年級的老前輩們,台灣曾經的好是你們努力的沒錯,但台灣住起來像豬籠(德國明鏡雜誌說的),產業競爭力低落,政治動盪不安,校園問題百出,教改越改越糟,治安問題惡化等,哪樣不是你們決策造成的?如果說台灣應該再教育,最先該換腦袋的恐怕也是你們!(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