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在自由的投書看到這一則意見,並且引用李烈製作人在去年論壇的說法。十分值得注意。

當然這份報紙也有其立場,投書使用的「中國規矩」也意有所圖。不過小弟倒是郢書燕說,尤其從這位電影從業者的字裡行間,去思考產業面的問題。

「中國規矩」是什麼?大概初次看到,認為是他們的廣電總局規格,尤其像黑社會片、鬼片在對岸是無法登陸的。我想去年李烈已經回答這個問題,也談到他們就是要攻佔台灣市場、台灣春節市場。

這個勇氣與野心很好,也看出台灣在這幾年願意繼續拍國片的人,已經漸漸基因突變出新的品種,相較於10多年前作者論的影片類型,現在更重視宣傳行銷技巧,也會精確地估算台灣市場,甚至關鍵在於創造話題,而不只是推動影片。

在1月左右,豆導就已經在上各大媒體了,當然免不了什麼部落格拉、FB等早就啟動。

這回到我們先前提到一個觀點:當市場化,極少政府協助時,我們可以真正放手、接受這種「創意產業」嗎?艋舺是不是尚未掛掉的10%?是不是基因突變的台產片?值得思考與觀察。

另外關於「中國規矩」,感覺廣電總局倒還好,反正他們連阿凡達都拉的下來;關鍵我比較注意的是產業整合,下文也有提到,當華人市場以中國開始叫牌時,當中國能出資跟好萊塢一搏時,台灣的地位是什麼?注意馬家輝已經提過,香港在中國崛起後產生空洞化。

我又想起也是一部華語片,前陣子上映了,男主角開頭有個J字。那位J先生,最早主動通知豆導說,他想參與一個黑社會片,但後來並未實踐,反而豆導完成了這個計畫。這位J先生的片子,仔細找了一下,貌似用了港台不少演員,其實是中國出資阿!

PS今天中時也有個艋舺短評,可以也比較一下跟自由廣場對同樣一部電影、社會現象的評論。

=======
2010-2-10 自由時報

《艋舺》酷在這句話 李烈:「這部片子從一開始,就沒想著中國市場...」

◎ 涂芳祥


國片《艋舺》開出票房紅盤,身為一個電影編劇的我,除了為豆導與李烈製片高聲喝采外,也真心誠意地希望《艋舺》可以為國片產業創造一個「不以中國市場為主」的成功獲利模式。

依照目前台灣商業電影的業界實務,真要想能賺錢的電影,你必須打從創意發想、演員使用、劇本審編、置入行銷配製,統統都以中國市場為最根本的考量;片子如果不能在中國大賣,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你是找不到錢拍電影的!但《艋舺》不同。

在去年底新聞局主辦的「華語電影製片論壇」裡,現場一片台灣電影應全力打入中國市場的聲浪;筆者曾經直接提問《艋舺》的製片李烈:以《艋舺》的劇本看來,這個以黑道為背景的故事,很有可能在中國市場無法伸展手腳,如果《艋舺》是以商業電影的基調出發,為什麼不配合中國市場與政策,在題材與故事上先自行審編、大力閹割,以求找到更多投資與更大的獲利空間呢?

李烈製片的回答十分簡單:「因為,這部片子從一開始,就沒想著中國市場;而,《艋舺》應該還能獲利!」這個回答,差點讓我眼淚當場流下來——原來,台灣商業電影如果不以「中國規矩」為主要考量,讓台灣創作者能量得以盡情展現,也是有可能會賺錢的!

現在看到《艋舺》的努力,除了全國的拷貝數超過一百二十個,那是只有強檔洋片的上映規模、造勢與行銷廣告預算都是國片近年難得的大手筆,而全國觀眾也因為片子好看而進戲院支持,兩百萬美金的製片預算,如無意外,應該可以在春節結束後回收獲利——而這只是台灣市場而已!海外市場不管中國能不能播、要刪改修剪到什麼程度,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那與《艋舺》的成功何關呢?

(作者為三屆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得主)
 
======

短 評-《艋舺》築夢
2010-02-1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艋舺》首映票房贏過《阿凡達》,讓台灣電影工作者雀躍不已。《海角七號》創下五億多元的票房,但一隻燕子帶不回春天,直到《艋舺》出現,我們才敢說,國片確實已回春了。

     年輕的一代沒有聽過「賀歲片」,不知其意義,希望《艋舺》之後,年年有國片來「賀歲」。

     以前的年代,「賀歲片」瞄準的,就是大家的「壓歲錢」。所以完完全全地商業化、通俗化,處心積慮地把民眾吸進戲院來。

     廿幾年前,一些「有水準」的電影工作者開始「反省」台灣的電影業,認為一、兩位偶像明星的片酬占掉電影一大半,太不合理。電影只為取悅觀眾,毫無藝術性。因此發動電影革命。

     此後的「新」電影確實有水準,屢獲國際影展之大獎。但這些電影太有水準,所以也只有搞電影的人看得懂,一般觀眾衝著「某某影展大獎」看了幾次,睡了幾覺之後,從此不進戲院,沒有票房能力的電影工作者只能靠新聞局的獎金養活自己。

     《海角七號》是這廿幾年來,第一部那麼用力取悅、討好觀眾的電影。它多說故事,少講道理;不自戀而求共鳴。《海》片的成功,讓搞電影的人知道,想看電影的人始終存在。也因此,李烈才敢砸下七千多萬拍《艋舺》。

     電影,確實是「夢工廠」,可是搞電影的人不可做白日夢,而是要幫觀眾築夢。我們很高興台灣的「舊」電影又回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