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實說不是財經出身的我,看這篇也頗為吃力,僅能從政府,投資業者與局勢的角度去看。
當文化創意 產業化 之後,其實創投(venture capital)是一個非常被重視的議題,焦點更盛於創作本身,原因在於,缺乏資金挹注,再好的idea都很快夢幻泡影,變成小學生的勞作而已。
我一直想找一個點來談投資這個問題。
台灣的創投過去投資科技業,所以在官方帶頭設立園區後,民間透過這種風險基金的投資,雖然賠率不小,但是一旦成功,由於是扶持新企業起來,獲利可以cover其他失敗投資﹔科技業成功後,面對下一波的產業趨勢,台灣叫了幾個,諸如生物科技,還有一個就是文化創意產業,但這幾年下來創投業者對文創業一直興趣缺缺,也是官方傷腦筋的。

我自己是這麼看:文創,當只能訴說自己創作理念,無法交代如何經營文化與創意事業時,穿西裝打領帶的銀行業與投資業者,無法理性判斷,只好放棄,縱使個人有藝術偏好,他也會認為僅是個人喜好,當面對真正投資時,還是因體質不佳而打回票,事實上創意產業台灣的投資狀況,遠不如歐美與南韓。
首先,我不會先扣上商業化的帽子,反對文化創意被市場弄髒﹔
其次,我會反思,不管官方或民間,2000年後開始漸漸興起文創的概念與口號,但是方法對嗎?成效好嗎?如果文創給人的印象是:好空泛。則,它就是一個不重要的領域而已,創投我倒覺得是一個社會觀感的具體實現,透過資金願不願意冒險挹注,看到背後社會結構對這個產業是否友善。
我們高調與口號唱了很久,一直缺乏檢驗,一種是:官方願不願意再投入,以及在法與政策層次繼續投入資源﹔另一個就是資金面,手握投資人的管理者(諸如私募基金,或創投業者)是否願意冒險投入?如果都欲拒還羞,則此時推文創難矣。


========
台灣要當創新創業的天堂嗎?
 
【經濟日報/社論】 2007.02.10 02:01 am
 
 
讓台灣成為創新創業天堂,這絕不只是夢想而已。環顧亞太地區主要股市中的主流,我們所聽到的大都是超大型公司,例如日本的Sony、Panasonic、豐田;韓國的三星、LG、現代;香港的和記黃埔、豐;新加坡的淡馬錫;中國的聯想及國營企業等。但台灣卻不如是,每幾年就會有新股王出現;台灣股市雖有台積電或鴻海等中大型績優股,但市場的焦點卻總是落在中小型新創企業上。

在台灣非財團出身的專業或年輕人在創業成功的機會上,除了美國之外,大概也是比例最高的;試看當今科技公司裡的領導人,絕大部分出身於科技專業人,而非坐享資產的第二代。為何如此?從1990年初開始,在全球知識經濟發展下,台灣是一個鼓勵創新創業的環境,在政策上也給予相當的優惠與支持,台灣有著充裕的資金、較先進的技術、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及活躍的資本市場。

但曾幾何時,台灣創業的動力卻在流失當中。照理說,台灣所擁有的科技及創新能力,在國際評比上一直名列前茅,新創科技公司上市地的第一優先順序應是台灣股市才是,現在我們卻看到許多企業轉往香港上市。事實上香港股市基本上對於新創科技公司的運作模式還算是生疏的,唯一勝過台灣的優勢便是對於新創事業的友善態度,包括資本市場的自由及稅負上的優惠。

日前行政院財經小組要求財政部研擬恢復創投業的股東投資抵減,財政部已答應給予創投業享有法人股東投資抵減。一時間媒體以財政部再讓步或無力抵擋為題,似乎為財政部叫屈;但問題很清楚,以目前創投的情形,財政部能從創投業課到多少稅?現在課得多,還是過去有優惠時代課得多?我們可以去問問當年創投業的金主或投資人,當前為何不再支持創投基金?十個有八個會回答因為稅負優惠取消。況且現財政部所答應的只是法人股東投資抵減的部分,在兩稅合一的制度下,這樣的優惠只是緩課並非實質減免。因此,倘若因為稅負的緩課措施,就可以造就創投業的再繁榮,台灣新創事業更發達,未來不想多收稅都不可能。

不過,拉回現實面,給予創投業法人股東五年免稅,是否就能再度繁榮創投業?那倒未必。時代與環境已與過去不同;先不說外在競爭者的崛起,台灣本身的內部條件亦已有所改變。我們知道實際影響創投運作的因素,除了上面講的優惠措施外,還有資金來源、退場機制及投資案源。許多創投業者時常抱怨在台灣找不到好的投資案,而且台灣股市本益比太低,退場獲利有限。真是如此?說實話,在1990年代末期,創投業虧錢的少之又少,但這卻並非真的反映創投業的效率,而是當時全球IT產業及股市的泡沫;而現在新創科技產業的研發創新時程及競爭,都不是當時可比的。

但在激烈的競爭下,台灣新創科技產業在台灣股市上仍扮演著主流角色,若說沒有好的案源,創投業者不如自問為何沒能投到包括宏達電、茂迪等績優股;可以這樣說:現在台灣股市的績優新創事業,由於創投而起的少之又少,這不應該是創投的功能與專業嗎?但可惜的是,台灣創投業大多短視近利;在投資者快速回本的要求下,通常會承諾客戶在二到三年內投資完畢,並預期投資完後,二至四年陸續拿回資金。但試問現在股王的競爭公司裡,哪一家不是熬過四年以上才有成的?

當然這樣的情形與創投業的資金來源有關;在國外創投基金的主要來源為退休基金及金融機構,這些來源通常較為穩定,但目前台灣退休基金的運用條例,仍躺在立法院。在金融事業投入創投方面,雖然有零星地放寬,但整體金融體系在直接投資方面仍只占總放款5%的比率。

事實上,對於新創事業的前期支持,除了創投業外,個人天使資金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倘若台灣真欲成為亞太創新創業天堂,除了對創投業的關注外,如何透過誘導及獎勵,讓天使基金成為創業天堂的天使,實為更急迫的議題。

【2007/02/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