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去逛苦勞網,有以下報導。Benq在德國黯然收場,原本設計金童李坤耀也灰頭土臉,造神媒體們也紛紛走避,真是今夕何夕。
但是,所謂公關行銷的手法,明碁也遭到德國人唾罵,原因在於,獲利並非轉而照顧員工,而是轉贊助世界盃,原因為了後面打造品牌。明基德國廠關廠,工人不勝感傷。
才剛回應Zen大,觀看所謂用錢造名的台灣幾個知名媒體人所打造的文創業主流手法,而Benq也在德國大玩此手法。
一則突顯資本主義的刻薄與詳細算計,另一個
則是突顯一如張麗芬最後一句話:不知道台灣的棒球迷會不會想問明基,幹麻不回來深耕台灣市場,也贊助幾千萬歐元給台灣的職棒呢?
=============
資料來源: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21759
沒錢經營工廠有錢贊助歐洲盃 明基惡行遭德國唾罵
■苦勞論壇2007/02/11
◎作者:張麗芬(苦勞網特約記者)
提起足球,在台灣受歡迎的程度當然無法跟棒球相比,往往必須等到每四年一度的歐洲盃或世界盃開打,才會很不可思議的頓時全民陷入一片的足球熱當中;相反的,在德國就大大不同了,棒球在德國沒幾個人懂,但是足球簡直就是全民運動。
因此,上個禮拜一(2月5日)歐洲足球聯盟(UEFA)宣布,明基成為2008年歐洲盃足球賽贊助廠商的新聞,在台灣把這件事情當作明基繼續經營歐洲市場的喜事來看待,就如同去年九月明基相繼裁減台灣桃園廠員工及停止金援德國廠一樣,當時台灣輿論除了檢討明基投資德國的政策失誤之外,對於造成工人失業並沒有太多的著墨;可是在德國則大大的不同,明基聲請德國廠破產且破產程序開始後,仍然沒有找到適當投資者,造成三千名工人失業的後續效應仍在德國持續發酵中,也就難怪德國各界對於明基沒錢繼續經營德國廠,卻有錢贊助歐洲盃足球賽的批評聲浪高漲了。
「這種行為簡直就像一巴掌打在明基廠失業工人臉上一樣的低劣、傲慢」德國金屬工會發言人Georgios Arwanitidis向柏林日報記者表達憤怒,他強調,明基應該將贊助的錢用在因明基而失業的工人身上。
位於Kamp-Lintfort已經關廠的明基德國廠工會代表Ulrich Marschner向新萊茵魯爾日報嘲諷的表示,明基集團如果真想廣告自己的企業形象,可以從把贊助歐洲足球聯盟的錢用在Kamp-Lintfort幫工人製造就業機會開始,他還提醒歐洲足球聯盟要注意,不要到時候拿不到錢,因為明基承諾去年八月要到位的四百萬美元財政挹注至今都沒蹤影;來自明基德國慕尼黑廠工會代表的批評就比較直接了,「先把工人往外丟,現在卻有3000到4000萬歐元可以花」他形容這簡直是不入流的行徑。
除了工會反彈激烈之外,德國政界對於明基企圖用贊助歐洲盃足球賽,建立深耕歐洲市場與全球化品牌形象的企圖,絲毫不假辭色。德國北萊茵西法倫邦勞工部長 Karl-Josef Laumann星期四(2月8日)在杜塞道夫惱怒的指出,去年明基停止投資德國廠,造成3000個工作不保,在協助工人就業及後續的處理過程中,明基根本就「完全的消失」,他認為,明基根本不需要深耕品牌形象,而是多一點社會責任跟學習圓融。德國自民黨國會黨團副總召Rainer Bru"derle.嚴厲的批評明基與歐洲足球聯盟的贊助合約,他認為,明基的做法不當,難怪明基工人會反彈,這點大家都可以感同身受。他進一步強調,很高興看到企業贊助足球運動,但是如果當贊助商同時又扯上關廠,這個企業就該有接受批評的心理準備,因為有責任感的企業會把錢投資在失業員工的再就業訓練及協助過度措施上面。
至於德國媒體的看法,可以從報導的標題一窺究竟,「沒錢繼續經營 卻有千萬元給歐洲盃」及「沒錢給手機有錢給足球」德國鏡報網路報跟柏林日報不約而同下了類似的標題,科隆環視報則下了「明基沒品味的廣告」這樣的標題,德國威斯巴登日報這個「被明基惹火了」標題,在在說明了德國目前普遍的感受。
很顯然,明基想要透過贊助2008年歐洲盃足球賽「展現深耕品牌於歐洲市場的決心」及「讓全球消費者感受BenQ多樣化網絡時尚產品為生活帶來的便利與樂趣的最終目標」,短期內在德國是行不通的。看到這個新聞之後,不知道台灣的棒球迷會不會想問明基,幹麻不回來深耕台灣市場,也贊助幾千萬歐元給台灣的職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