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介紹與分析架構

最近《2008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出刊,在其中,其實裡面還有針對文創產業,以及其下屬的次產業進行縣市分佈分析,包含指標有:企業數、營業總額、內外銷數字等。

縣市別的分析,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才可以看出台灣文創產業的空間分佈情形,以及聚集情形。如果再考慮各次產業的發展狀況,進行都市、鄉村的比較那就更有意思。

以下,我們把《2008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附錄1裡面文創產業,以及各次產業之內的縣市指標挑出,並且首先針對企業數,進行一些空間分佈的指標分析。

下面這些指標,其實是我們自己挑選與創造的,目前應該國內還沒有人可以將各產業與占比指標做過如此交叉。而占比,其實還好算,關鍵是要從哪些層次著手區分,以下,我們把指標區分為5個層次來比較:
1.首府指標:亦即文創產業(及次產業)在台北市企業數占全國企業總數的比例。這個指標是要觀察,各個產業聚集在台灣最大都市—台北的情形。這個指標有意義的是,在歐洲由於都市發展,通常一國之商業首府,往往就是文創聚集核心點,原因很多,諸如通訊、人才交流、資金、創意需求等。在歐洲,巴黎、倫敦通常就是這樣的位置,而在美國則是以紐約為主。

2.直轄市指標:此指標是累加台北市與高雄視的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之比例。由於台北與高雄是目前台灣兩個直轄市,同時也是都市化的地區,由於居民聚集,以及預算聚集,因此相較於其他都市會有較多資源,因此,延伸首府指標,繼續探討直轄市指標。

3.市級指標:除台北市與高雄市以外,台灣還有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5個縣市,他們是直轄市以外,同樣兼具都市與在地聚集功能的地區,故此指標,乃累加上述7個都市的占比,觀察台灣都市區的文創企業占比。

4.縣級指標:除上述7個都市以外的「縣」指標,凡在台灣規劃為縣者的文創企業占比,即為此指標之範圍。共有18個縣,含外島縣。

5.縣市差距指標:7都市之企業占比減去18縣之企業占比所得比例差異。若為正值意味向都市集中;若接近0,則意味縣/市間分佈平均;若為負值意味向縣分佈。

 
而上述5個指標,在本次討論裡面,我們是這麼認識其階層與比較關係的:


從首府到市級指標層級,基本上屬於同一層級(所以顏色從淺青到深青),另外縣級則屬於另外一種區域,以橘色代表。

而縣市差距比較,則為市級與縣級之間的比較,但是市與縣基本上都是台灣基層地方行政區域,所以總體可以構成一個台灣。

其他成果請下載來看:


http://ifile.it/0ow6vzn

http://xun6.com/file/75bdb7314/funTW01.pdf.html

資料來源:2008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經濟部工業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