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瀏覽網路,發現這一篇。

外國人來台灣能看什麼?我們相當自豪的鼎泰豐與誠品。但誠品多有特色?老實說也還好,

但如果給他看的是信義計畫區最後一塊保留地:四四南村呢?如果在中正區的華光社區不拆,那種滄桑,腳臨蔣介石紀念館的眷村,那是什麼樣的旅遊感覺?

殘破沒錯,但正是這種殘破感,不正是台灣50年的紀錄嗎?尤其是一個即將消是的外省族群。外省人過去變成黑五類,連非台灣出生、外省人馬英九都想要切割,深怕原罪,這種文化與歷史的記憶,掃除到垃圾堆的機會更大,因為客家票多、原民有公益團體長期協助,外省人其實融入台灣社會很快(老一代的老兵早就死光了),混血的外省人很多,純種外省人越來越少(尤其不會說台語、血統純正那種),外省文化雖然繁雜,但消失的很快。

我記得西門町以前外省味很重,現在也如東區改建一樣,消失的很快。


外省人除了聽不懂的河南、山東口音以外,確有個利器,就是美食,這點嚴長壽在書中提到,台灣一個小地方聚集了各種中國菜系(尚不論日本或東南亞料理),尤其早先來台的外省大廚,後來因外省家族凋零,轉而開設小館,又跟周圍其他外省菜系交流,因而台灣的外省菜其實又有源頭、又有變化,重要是:他在台灣這個小島,甚至台北市已經五臟俱全。
這個演變過程,有點像法國。法國在大革命後,才出現餐廳(Restraunt),早先平民是沒有外膳的,廚師是專用於皇室或貴族,但大革命後,皇室崩解,這些大廚失去工作機會,轉而在巴黎街頭開設館子,於是出現現代的餐廳概念。這些外省廚師,也有點這個味道。
還有,外省人除了穿白色背心的老兵會做饅頭以外,外省大媽更是會做無名的家常小菜,王偉忠前陣子出了本書,訴說他姊姊、他媽媽的家常菜,我還看過王偉忠先前拍過的紀錄片,也大概是這個味道。
則,都不說台灣小吃,光說外省菜,台灣有多少利器?鼎泰豐好像天天排隊,只是小巫見大巫。

還有,飲食這種東西重食才、嘗鮮,還非得你跑一趟不可,一些生鮮的日本料理,還要到日本港口吃才地道,透過製造業技術輸出不是不能,但口感一定有差。美食作為觀光核心,比看幾個博物館、廟宇更具吸引力,然後外省美食、四四南村、觀光相互結合,非常具有賣點,對國人來說,也不用花很多成本(做家常小菜給外國人吃,簡單、美味、多樣,易受好評)。

還有,什麼叫做文化園區阿?就在四四南村附近的市政府文化局,近來頗自豪的松煙、西門町,辦很多電影節、藝術節等,那種堆砌出來的空間是文化園區?還是該轉而協助四四南村轉型、精緻化、變成博物特區比較像文化園區呢?

============
是文化救星,還是墓碑?
 
2008/04/28 05:42:34

看到一座座博物館(或文化園區)成立,會讓你燃起文化保存的希望嗎?

 


位於信義區精華地段、也是台北市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改建成現在的公民會館,這是當年在文化界人士奔走之下,才得以保存其中部分建築,而非像其他眷村改建一樣,全都炒起高樓大廈。

 


現在的四四南村已轉型成為藝文空間,和鄰近的一0一大樓形成強烈對比。迥異於一般硬生生的展覽館,四四南村的保存方式是自然呈現他的原貌(當然有部分眷舍還是經過改建),這讓不管來此參觀、辦活動、或即使路過而已,都可以比較不突兀、也不用抱持特別緬懷的心情,看著一段歷史遺留的的特殊產物。

 


有參觀過四四南村的人不解:既然要保存眷村文化,為何四四南村裡頭不加上細緻的解說標語,好讓外人更加瞭解眷村的意義?

 


參與過眷改計畫、也一直紀錄著眷村樣貌更迭的柳慧燕建築師說:「我不想看死的東西,看一堆這些鍋碗瓢盤還是什麼的解釋,那就是文化死了。比起看死的東西,我更願意現在這樣去看一個活生生的眷村可以融入在信義精華區裡繼續保存。」

 


還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被傳承運用的,我們不會刻意想到要去保留,因為我們仍不斷在「使用」它,是面對那些離生活遠去的文化,才會燃起我們「搶救」的使命。

 


目前世界上有六千多種語言,根據語言學家的說法,有九成以上的語言會在二十一世紀末死亡,平均來說,每週至少會有一種語言宣告掰掰。我們即使都知道保存母語和方言的重要性,問題是,當人不再使用某些語言時,你要怎麼保存?是把這些文字用紙本展示在博物館中?或像現在把客家話列檢定考試?

 


同樣的邏輯,在原住民文化的呈現上,有很多也是「名存實亡」。九族文化村這類的經過特殊規劃經營的空間,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可以吃喝玩樂、又可以「增廣見聞」瞭解原民文化,沒啥不好。我要質疑的正是:這才不是什麼原民文化!

 


文化,不是演給你看的東西。

 


但很多人(包括外人和原民)都會覺得,比起不保存,這還是好的。

 


保存和死亡之間,真的只能有天秤兩端的選擇:要嘛硬生生地畫出一個範圍,叫那些瀕臨絕種的所有全都關進去保護;否則就是任其自生自滅?

 


我想,應該不是這樣的。

 


圈出一個特殊空間(博物館、展示館)或方式(語言檢定),美其名之保存,實際上背後常常是不脫離當權者自身利益的考量,簡言之,就是為了政權和選票。已經要被談及「保存」的文化,往往都是弱勢,弱勢在面對權力大網時,往往很容易被牽著走。若非為了粗俗地宣示政績、或為自身利益考量,文化保存還是有很多細緻的方式可以進行。

 


下回走進裝潢華美博物館(「博物館」三字我是存疑的,絕大多數只是敷衍了事的陳列館),別以花錢買門票、看著玻璃窗內看到陳列物品而喜孜孜地以為收穫很多,因為你可能本來還有機會讓它活生生地在你四周穿梭不息。


資料來源:女巫的苗圃
http://blog.udn.com/witchirene/18210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