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澀女郎大量啟用中國大陸演員,就說明了一些現在電視製作界的現象。
今天出現的動漫節,又是一個。去年底,北京昭開文創會議,現象跟下面描述的差不多。中國,看來現在以兩種政策方式推廣文創,一個是蓋硬體,一個就是辦活動﹔台灣全部都作過,而中時早先開始批判文化界飆節慶的現象。
倒是,想起日本。因為談到動漫,日本最強,甚至外銷美國﹔其次,不是台灣,是南韓。
日本還是遙遙領先華語圈,原因在於,日本不只技法卓越,更重要是內涵多元開發,換句話說,畫風等可以學習模仿,中國人我想也做得到日本水準,但是日本對生活上的觀察,取材,這一點中國還遠遠落後。
簡單說就是對生活環境的細膩觀察,與統整,台灣也落後日本。明顯的就是在出版市場的分流上,也是一個例子。台灣沒有東野圭吾。
==============
中國時報 2007.04.30
杭州國際動漫節 特選「朱德庸日」
亓樂義/杭州報導
第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這幾天在杭州隆重登場。彩車、外商,萬人空巷,把杭州推向除有美景之外的另一個高峰。杭州人說,動漫產業是朝陽產業,杭州要做第一把交椅。
所謂「動漫」,即動畫(影音卡通)和漫畫的簡稱。據主辦單位介紹,上屆國際動漫節,為杭州帶來二十多億元人民幣商機,今年想突破四十億,顯示一個新的消費休閒時代已經來臨。
韓商積極 台商爭搶大餅
以往二屆,從事於動漫事業的台商,三三兩兩來到杭州,當地沒有什麼印象。今年則不同,台北市電腦公會組織十四家業者與會,摩拳擦掌,不能眼看大餅拱手讓給韓商。
為舉辦本屆動漫節,杭州當局籌備八個多月,邀集海內外近三百家廠商,在群雄併起的會場上,韓商表現最為積極。
好不容易,看到「台灣數位內容產業館」,算是本屆展館的一個亮點。但韓商的口味更大,和主辦當局成立企業(B to B)洽談會,由南韓動畫產業的最高政府管理機構-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以及首爾產業通商振興院聯手發起,一派勢在必得。
國際動漫節被《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列為全國八大重點扶持的文化會展之一,杭州當局對動漫產業更為積極,主動申辦前二屆國際動漫節,於今年正式贏得落戶權,即今後國際動漫節都將在杭州舉辦,長沙等其他競逐的城市,只得望餅興嘆。
版權及播放時數 業者難題
韓商依托政府,以國家為後盾進行整體投入,台商就顯得底氣不足,只能自求多福,憑著機靈和共同文化之便,在激烈的大陸市場夾縫中求生,偶爾出現一枝獨秀,都是個人獨到的能力和特質所鑄成。朱德庸,即為一例。
為充實動漫節展覽內容,主辦單位特別選定若干主題日,以凸顯不同地區的特色,如香港日、法國日等,唯獨「朱德庸日」,是僅有以人命名的主題日,推崇程度,可想而知。不過,這是特例,台灣的動漫產業想要更為精進,不能取決於個人,而需要整體力量。
與會的台北市電腦公會高級專員劉仲容說,目前,台灣動漫的創作水平高於大陸,但大陸的發展很快,原創產品逐漸推出,台商要有危機意識。除此,台商進軍大陸面對二道難題,一是版權,二是大陸電視台播放境外影片(包括動畫卡通),有時段和時數的限制,以致台灣動畫在大陸市場難有發揮。
經過幾次交流,劉仲容認為,台商在大陸若享有「國民待遇」,視為內資企業,很多問題能迎刃而解。他不懂,既然大陸把台胞視為自己人,為何又把台商視作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