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D‧FUN 數位享樂雜誌』這麼談設計,有啟發性。
不過沒談到李坤耀拉,因為已經倒台。

滾石的段董曾經說過,時尚設計等產業,是歐美人的天下。的確,如果美學與製造體系全部為他們打開的話,這樣,世界體系論,還是可以引用到文化領域,所以ZEN大也說文化後殖民等看法。
如果是這樣,從這個角度去看下面的幾個亞洲廠、亞洲牌,跨產品的諸如手機、相機、筆電等,幾個東亞各國各有強項,但都沒有強到可以獨霸世界,因為還是要跟歐洲品牌、技術結合,所以D‧FUN 說,是不是貼牌?

看來在既有的體系下,亞洲國家是難以在製作體系內翻身,更深層可能是教育體系問題,我們跟歐美教育方式不同。
為要一爭長短,分庭抗禮,只有靠文化內涵,突出『特殊性』,這樣,縱使代工大國台灣,都可以有機會翻身。

========
時尚風下的 Crossover 是異業結合?還是授權貼牌?
 
‧D.FUN 2008/01/23 
 在以歐美市場為主流的今天,亞洲的品牌以低廉的價格,水準以上的品質,在歐美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但是亞洲的品牌的獲利率始終無法提昇。在這一波趨勢中,一些科技產業出現了與義大利時尚產業異業結合的風潮。 
 
 
【text/高繼徽】
在以歐美市場為主流的今天,亞洲的品牌以低廉的價格,水準以上的品質,在歐美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但是亞洲的品牌的獲利率始終無法提昇。一台中價位筆記型電腦的售價往往不如一件義大利名牌襯衫,因此在這一波趨勢中,一些科技產業出現了與義大利時尚產業異業結合的風潮。

韓國手機:LG + Prada PK Samsung + Armani

 
 
 
LG 的前身為金星電子 Lucky-Goldstar,在 1995 年正式更名為 LG Group,是韓國第一家完全使用英文縮寫作為名稱的集團。更名之後的 LG,在企業轉型與產品設計上獲得極高的評價。在 2007 年一月韓國 LG 宣佈與義大利精品服飾 Prada 合作推出手機之後,韓國另一手機大廠三星 Samsung 在 2007 年底也宣佈與 Giorgio Armani 合作推出一款,不論在外型,功能,甚至連價格都極為神似的手機 Armani Phone P520。

Prada 與 Armani 同為義大利時尚精品,中性、冷調,極簡的風格始終是雅痞的最愛,更是電影媒體工業的寵兒。同為韓國家電業龍頭的 LG 與 Samsung 一為金星,一為三星,不但字意相似,連產品也大同小異。

台灣筆電:Acer + Ferrari PK ASUS + Lamborghini

 
 
 
無獨有偶,宏碁公司在 2003 年開始與義大利一級方程式賽車 F1 法拉利 (Scuderia Ferrari) 車隊合作開發筆記型電腦系列產品。2006 年,宏碁的競爭品牌華碩電腦台灣一選擇與法拉利的死對頭與藍寶堅尼 Lamborghini 合作開發新款筆記型電腦。

法拉利與藍寶堅尼兩家公司同為頂級義大利跑車車廠,是玩家心目中遙不可及的夢幻逸品,不但在專業技術上相互競爭。在企業識別上,Ferrari 選用高彩度低明度的紅色作為標準色,Lamborghini 則採用高彩度高明度的黃色。Lamborghini 更以「蠻牛」抗衡 Ferrari的「躍馬」logo。

有趣的是,重視品牌命名台灣的兩家電腦公司,都採 A 開頭的四個字母當成品牌名稱。宏碁成立於 1976 年在 1987 年將原先冗長難記的英文稱 Multitech 改為 Acer。Acer 源於拉丁字,代表鮮明活潑、有洞察力,同時也是橋牌 ACE 的語根,代表頂尖人物。而華碩 ASUS 則源自於希臘神話中的飛馬 Pegasus,象徵著成功與復興。由於華碩在 1989 成立之初,宏基 Acer、HP、IBM 等品牌的排名分列前幾名,因此華碩刪除了前三個字母,定名 ASUS 以獲得字母順序的排名。

日本相機: SONY + Carl Zeiss PK Panasonic + Leica

 
 
 
相較於韓國和台灣的企業,日本在影音市場上的兩大集團 SONY 與松下 Panasonic,品牌合作的方式則顯得理性多了。SONY 旗下的多款手機 Cybershot、數位相機與攝錄放影機鏡頭選擇與百年歷史的德國 Cral Zeiss 蔡斯鏡頭合作。而松下 Panasonic 則選擇德國另一相機大廠萊卡 Leica 合作,松下電器的 Lumix 數位相機鏡頭採用萊卡技術,萊卡則以部分由松下電器推出的數位相機作為藍本,推出姊妹型號。

日本以電子技術及亞洲經濟的生產模式見長,德國生產的光學產品則被認為是一流高品質影像高價位鏡頭。此一合作,一舉讓日本相機獨步數位相機市場,將原來的傻瓜相機形象提昇到專業領域,更讓德國傳統相機工業正式跨足數位相機市場。

亞洲的製造技術 + 歐洲品牌的獲利率 = 代工 + 貼牌?

 
 
亞洲商品挾著高品質低價位,在歐美市場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但獲利始終不如歐美品牌。因此,品牌價值始終被認為是亞洲品牌無法獲取高利潤的致命傷。相反的,歐美由於人工成本高昂,一般工業產品必須轉移至亞洲生產,以避免生本過高導致經營不善的危機。因此,歐美品牌整合亞洲的生產技術,成為新一波的獲利模式。

從韓國手機兩大品牌 LG 與 Samsung,台灣兩大筆記型電腦供應商宏碁與華碩,都選擇與義大利的時裝與跑車夢幻品牌進行 Crossover 異業結盟。韓國的手機只要貼上 Prada 及 Armani 的 Logo,軟體加上一些專屬的頁面設計及鈴聲,就可以輕易將售價提高至近千元美金。而法拉利與藍寶堅尼則必需在車隊貼上宏碁或華碩的 logo,台灣的電腦品牌貼上兩大義大利的跑車 logo,義大利廠商獲得權利金,而台灣廠商則獲得知名度的提昇與新的消費族群。

 
 
 
歐美的品牌價值是自於高的品質? 還是文化認同?

異業結盟的目的如果只是建立在如何獲取商業利益上,而非產品品質的提昇,或許能夠獲得短期的銷售成功,但就長期而言,無非是販賣品牌形象的殺雞取卵行為,絕非正途。台灣政府努力多年的 OBM 自有品牌,雖然成績不如預期,但也不要忽略了:在歐美人士的認知中,台灣本身就是一個實質品牌,否則,台灣的產品如何能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

日本,韓國,台灣等亞洲國家多年來在傳統東方文化的教育下,早已建立一套完整且高效率的教育體系。亞洲民眾雖長長期受到歐美文化的洗禮,但仍然保有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亞洲人有一個傳統的觀念: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看來亞洲人擁有的的是一技之長,而歐美人士擁有的卻是品牌 Logo。

【D‧FUN 數位享樂雜誌 2007.Jan. No.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