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ZEN也提過日本等地都不打折的,今天看到林載爵意見,似乎有點類似。
但是我想問的是,你們在說的是水準書局嗎?在說政大書城嗎?
靠這些便宜書店,窮學生省了不少耶,要群起而攻之嗎?
如果說的是誠品,它們對出版社絕對要最低價,但是我們消費者好像沒打折到哪去,我的印象只有買1萬以上才有打9折,是很久以前的訊息,現在不知道有沒有,因為小弟極少去誠品。
========
打折惡性競爭 出版業活不下去
【聯合報╱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台北市)】 2008.01.21 03:01 am
二○○七年是台灣出版業問題最多的一年。從凌域倒閉、金石堂事件到最近的誠品爭議,出版產業每個環節的問題,整個爆發出來。關心的人士都在問,台灣的出版業到底發生了什麼毛病?
解嚴之後,從一九九○年開始,台灣的圖書出版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快速發展,各種議題、內容的書籍滿足了各類讀者的需求,以中小型規模為主的台灣出版業,創造了華文出版世界中最亮麗的光芒。可惜的是,二十年後的今天,台灣的出版業依舊維持著以中小型為主的型態,而且整個出版產業的上游(出版社)、中游(經銷商)、下游(通路)都面臨了經營上的困境。
閱讀風氣衰弱了嗎?其實台灣的閱讀風氣從來沒有好過,每家每年的購書數字,在二十年間也沒有太大的變化。網路吸走了讀書的時間嗎?其實那一群沉迷於網路的人,並不會因為沒有網路而改為讀書。讀者減少了嗎?只要看幾個大通路每年公布的營業額數字,就知道買書的人口,扣除掉七十萬左右的移民後並沒有衰退。換句話說,讀書的基本盤並沒有崩潰,改變的只是閱讀的口味、內容與趨勢。更何況二十年間不同的通路,從量販店到網路書店不斷增加,擴大了賣書的場所與機會。
那麼,造成出版業困境的問題出在哪裡?答案應該是大打折扣。台灣出書量大,市場小,中小型的結構資金不足,各式通路不斷擴張又相互競爭。為了促銷,從出版社到書店只好削價求售。暢銷書打折、新書打折,五花八門的打折活動,盛況不下於百貨商場。所有日韓同業參觀台北的書店時,都認為不可思議,因為這是在全世界都難以見到的景象。他們都會問我:你們怎麼活下去?
是的,在大打折扣下,出版產業如何活得下去?從出版社、經銷商到通路,每一個環節的合理利潤全部被侵蝕殆盡,所謂「不同通路之間的不公平交易條件」,在這兩年來,由於通路不斷向出版社壓低進貨折扣,打折又要加上折讓之下已經不是問題,因為都已經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
即使是一本有銷售潛力的好書,通路也會逼迫出版社打折才願意配合促銷活動,而出版社為了銷售也會主動提出打折活動。這是一個困局,大家都知道最好不要這樣做,但都還是這樣做。
從量販店、書店到出版社都已經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也開始提出重建交易秩序的呼籲。「台灣出版通路秩序聯盟」的成員彼此相約新書在三個月之內不能低於七九折,只是一個微小的起步。打折這個腫瘤如果不割除,出版產業的糾紛只會加重,因為大家談的不是如何增加利潤,而是如何降低進貨折扣。
【2008/01/2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