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06 Fri 2006 20:36
[不厭其煩]李焜耀認錯 明基一場350億元的購併教訓[今週刊No511]
- Oct 05 Thu 2006 09:27
商業週刊985期---太習慣「成功」 李焜耀誤吞苦藥
反覆轉貼關於Benq的新聞,除了這是台灣創意產業集團外,
更讓我們可以去反思很多東西.
我們一直喊品牌,從科技業到文創業,事實上我們對品牌往往只有抽象面的期待
- Oct 04 Wed 2006 14:58
【討論會】台經院與東吳座談會摘錄 (Bei Brahms6)
- Oct 04 Wed 2006 11:37
也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實踐--「神選者」特攝片開拍!!
- Oct 04 Wed 2006 09:24
創意是企業經營最後決勝點 在創意產業 阿里郎獨領風騷
取材自:WINNE月刊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韓國三星品牌打入全球前30名之列,三星贏在哪裡?集團總裁李健熙做了這樣的註解:「21世紀企業經營的最後決勝關鍵,就在設計!」創意與設計不僅開啟了三星的品牌密碼,創意產業儼然已成為明日之星,除了韓國之外,包括泰國、澳洲、英國與中國大陸也都將創意產業列入21世紀國家重點發展方向。
韓國三星集團的崛起,創造了許多話題,在2004年底,美國《商業週刊》就以「三星設計」(Samsung Design)為封面故事,介紹「除日本企業外,三星是亞洲第一家能夠善用設計力量,成功躋身世界第一流企業的傳奇故事」,而在InterBrand2004年的全球品牌價值調查,「Samsung」這7個英文字母,品牌價值高達126億美元(折新台幣約4,160億元),排名全球第21大,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Sony。
- Oct 04 Wed 2006 08:53
創意產業,趕快動起來--漢寶德
- Oct 03 Tue 2006 16:58
低薪青年5年暴增10萬人
- Oct 03 Tue 2006 09:41
關於Benq影子轉貼的兩個回應文
- Oct 02 Mon 2006 21:49
越洋專訪《長尾理論》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 小眾就有利基別再想征服大眾市場
- Oct 02 Mon 2006 16:37
城市文化高峰論壇 北市分享文化推動策略(20060915)
更新日期:2006/09/15 20:43
- Oct 02 Mon 2006 16:33
「學學文創」啟動創意產業 美學救國 徐莉玲13年大夢
更新日期:2006-10-01 記者:林孟儀/ 攝影:陳應欽
為了挽救沒有起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徐莉玲放著貴婦不做,蘊釀了13年,決定號召文化界精英,成立學學文創。
- Oct 02 Mon 2006 16:31
文化創意產業 台灣空轉 大陸火紅
2006/10/01 04:09
記者: ☉潘罡調查採訪
編按:八月中旬起,台北市和大陸北京展開了前所未有的雙邊交流「兩岸城市藝術節」,當中的文化論壇活動是由兩城市互為策劃。台北市引薦給北京的主題叫做「文化資產活化與再利用」。九月中旬輪到北京代表團造訪台北,而他們帶來的論壇主題是「文化產業&文化事業之經營經驗分享」,讓台灣文化界人士格外有感觸。
- Oct 02 Mon 2006 16:17
【閱讀分享】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新經濟學(bei Brahms6)
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新經濟學 The Long Tail
- Oct 02 Mon 2006 14:02
【觀點】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問題20061002【整理bei Brahms6】
<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問題20061002>-<文化產業的時代意義>扼要介紹(劉維公,05/2003,典藏今藝術)
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其實從21世紀開始成為一個風行口號,普遍流傳於民間與官方,叫了幾年,其實一直看不出成效,或更基本的說,看不出台灣究竟發展哪幾項產業比較適當,問題在哪?其中一個原因,我的觀察查,不只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分布零散─無論產業規模或人才,連他的觀點都是零散,甚至還有不同陣營對立的狀況。我想透過蒐集到的一些文章,開闢一個專題探討,將各家針對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的觀點,無論對政策、對定義、對工具、對產業等,作一個彙整。
- Sep 29 Fri 2006 13:39
勢必撼動設計產業之新聞:接手一年虧損270億西門子手機廠 明基不玩了
更新日期:2006/09/29 04:09 記者: 林上祚台北報導
去年十月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宣布進軍國際品牌的明基電通,一年後因不堪連續虧損,董事長李焜耀昨日宣布德國子公司向法院聲請「無力清償保護」;他強調,明基希望藉此把傷害降到最低,這項決定實在是不得已。
- Sep 29 Fri 2006 11:32
【閱讀分享】張笠雲主編之《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by Brahms6)

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
作者:張苙雲/著
- Sep 27 Wed 2006 20:19
【閱讀分享】詹偉雄《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by Brahms6)
- Sep 27 Wed 2006 08:58
[網摘 2006.9.27] 不論就個人還是產業,身體都是要照顧的!!
本日主廚:影子
1..今生必嚐之八大美味(網路活動)
- Sep 26 Tue 2006 10:27
[網摘 2006.9.26] 這裡面摘錄的都是重點,但最重要的重點是:這是我第一次做的書籤網摘...。
- Sep 23 Sat 2006 23:05
恭賀新成(師公justeugene的序言)
文化、創意、文化產業,近年來成為響亮又熱門的辭彙。許多研究和討論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文化是什麼?文化產業是什麼?如何融入創作者的創意?以及這個領域為什麼能夠吸引如此多的關注?對於社會,它又能夠扮演起什麼樣的角色?這都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
文化產業,在生活中、文化中攝取文本,而後運用工業化產製的方法,將其傳播、散佈、銷售,更有不少學者提出,經由產製文化而來的經濟價值是非常高的;然而,在如今台灣重商的資本社會之中,似乎所有的文本到了這裡就被商業短線的操作,一旦消耗殆盡之後,就將其丟棄,視之如敝屣;這些都不是個好現象。也許在商業價值之外,我們該有更深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