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看到彭的這篇評論,想談一談。先前觀光局就推出類似構想,記者去問謝志偉,謝志偉說不成熟,不可行。或許公投入聯比這個更可行。
但是這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用電視推動觀光,韓國人做過,有成功,但是代表台灣跟進也會成功嗎?先前我們已經提到先打再畫靶的現象,包括搞純愛片,或是拍美味關係,可能都會失敗,就算,拍跟韓劇一樣的台劇,現在科技流通這麼快,會成功嗎?事實上現在的台灣偶像劇是走韓國路線,並非日劇。
第二個,台灣有多少文本內容,可以撐起這個計畫?注意下面所用的F4,是日本漫畫的文本,而日本拍流星花園也拍到第二部。則,台灣本身生產多少文本?現在台灣台劇比較風行的,大多是日本文本,而日本也跟著翻拍,台灣還是有自己生產的劇本,我記得三立明道等人拍的應該算,請問各位,你們會想看嗎?今天我14歲的話我會想,可惜青春已過。


=========
下一個 F4 在哪裡?
Posted on 2007-10-17 12:30 彭蕙仙 

觀光局又再度為 F4 辦見面會,據說,這是 F4 為觀光局代言的最後一次公開見面會行程;因為  F4 對日本的粉絲有特殊的魅力,觀光局預估可以帶來的直接、間接收是一億元台幣。

一億元很多嗎?

除了幾年前的《流星花園》一、二,和最近上映、周渝民主演的《美味關係》之外, F4 幾乎沒有太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四個人一起出現的戲劇演出,那更已如絕響。但台灣觀光產業從觀光局幫 F4 辦見面會等相關活動,已經賺進了十億元。一個幾年來都沒有新作的偶像團體,能帶進如此高的收益, F4 有沒有給政府一些啟示?

這該死的韓劇?

南韓總統盧武鉉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見面,送的是《大長今》等的 DVD;《大長今》一共在四十個國家播出,直接的播映權利金是四百萬美元,更別談因為《大長今》所帶動的南韓觀光、飲食產值,以及,最重要的,「韓式成功學」的文化傳播力,更讓韓國成了勵志新典範;南韓媒體自己做的調查統計,保守估計,《大長今》的具體總經濟效益超過千億台幣;二○○六年時,衛視中文台以每集三萬美元買下南韓的亞洲新天王 Rain主演的韓劇《這該死的愛》的海峽兩岸播映權,價格是台灣劇的 10 倍以上;《紐約時報》曾計算,「裴帥」裴勇俊的個人價值是七百億台幣。

《流星花園》是日本漫畫,在日本早已改編成電視劇播出,日本粉絲對  F4 的情有獨鐘,多多少少是源自一種熟悉感與認同,畢竟,「道明寺」(言承旭飾)、「花澤類」(仔仔周渝民飾)、「杉菜」(大 S飾) …之類的名字,他們聽起來,應該很順耳、很親切;至於我,雖然《流一》、《流二》加起來,看了不只五遍,仍然必須說,對一個個叫「類」、「道明」這樣名字的人,心裡仍然覺得非常遙遠;更何況, F4 有演技嗎?沒有漫畫文本可做劇本改編的《流二》,劇情有何可觀之處?這些,則是不忍再追問下去的問題。 

台灣要怎麼述說自己?

公共電視正在播出《亂世豪門》,是時代本土劇的一陣流行風之外,終見用心的一齣戲;《亂》以非常明顯的台灣觀點來陳述清末甲午戰爭前後的台灣處境;透過一個艋舺富商的家族、當地仕紳與一個個清朝的駐台官員,舖陳出十九世紀末,台灣命運的變化。誰說做為中國邊陲、亞洲海端的台灣,不能在這樣一場不由自的戰爭裡,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說出自己的欲望呢,並散發出屬於台灣自己的能量呢?

台灣有義務讓世界知道,讓自己的子孫們知道,在一個一個動盪的時代裡,台灣人在想什麼,或者,台灣人所想的、所做的,又如何回饋給那個改變她命運的世界?台灣何必懼怕歷史的雪泥鴻爪、何必擔心透過戲劇,多說一點過去的事?用一個更委婉、更富有魅力的方式討回公道,說不定,比?牙裂嘴的政治動作,要更能引起共鳴。

還是要說一說韓劇。韓劇有一種類型,像《順風婦產科》,我每次看每次都笑到快跌倒,有一次,忍不住問一個對韓國有點認識的朋友:「韓國人真的那麼好玩嗎?」我印象中的韓國人,真的不是這麼風趣的,但《順風》若干程度讓我對所謂的「韓國人的特質」,多了一點想像;對了,就像《野蠻女友》讓世人對南韓的兩性觀有了大大的顛覆。我想,這一定比南韓政府花錢拍「韓國男人沒有大男人主義」之類的形象廣告,效果好上一百倍、一千倍。

注意力缺乏恐懼症

我不知道整天覺得這個世界對不起台灣、有一種「注意力缺乏恐懼症」的台灣權力在位者,有沒有想過用除了「貼貼紙、掛布條、蓋郵戳」之外的方式,為台灣平反?說不定,把塞給友邦、叫他們為我們發聲的錢,也夠拍好幾齣《大長今》、《藍色生死戀》了,用這種方式把「台灣」介紹給這個世界,可能有興趣的人,還會多些。          

這些年,在「本土」的大纛下,歷史,成了台灣戲劇不願意碰觸的領域,好像一碰到歷史,就涉及到認同、就非得「賣台」不可了,然而,「歷史劇」卻也常常是讓人民重新認識過去、重新看見自己的一個非常有效的管道,更不要說,那是文化行銷上,一個很有力量的手法,重點在於有沒有好的劇本與觀點。《大長今》的故事精采,但韓國正史有關的記載並不多,這一齣戲,靠的是編劇小組的用功用力。

當然,南韓不只有一齣《大長今》,下次兩韓領袖碰面,應該可以送送《朱蒙》;朱蒙在台灣播映時,還曾創下二‧七五的收視率;台灣的觀光局, F4 之外,還有個林志玲,但是怎麼辦,除了搔首弄姿的模特兒表演,林志玲的電影作品可算不上是台灣的,她在亞洲(特別是日本)代言台灣,不是因為戲劇浸染效果的水到渠成,只能說,得用錢砸出來。但台灣有幾個錢可以砸?更慘的是,砸了半天,結果明年觀光客減一百萬人,旅遊業收益估計要少一六三億元。    

委屈行銷效果有限

要為大家重新說一個好故事,是必須花大功夫的;然而,故事,若真得說的夠好,市場的回報也很慷慨。但是對目前的台灣來說,最重要的缺憾並不是沒有說故事的人,甚至於不是沒有好的故事,而是從上而下的一種「逃避」,逃避做會花心力的事,逃避做要用腦子的事;簡單說,逃避做無法與選舉利益直接掛勾的事。

要推銷台灣,就要人家對台灣有想像力、有好奇、以至於尊敬,不能整天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樣人家會只想眼不見為淨,就好像你跟一個三句話不離「我被負心漢始亂終棄」的人聊天,你不會覺得這個人實在很煩、想給他逃得遠遠的嗎?「委屈行銷」的邊際效用會快速遞減,趕快用「文化行銷」吧。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peng/archive/2007/10/17/632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