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好像電影在文創論述上出現一波風潮,最新出刊的商業週刊,封面故是就是電影(裡面也出現下述人物的身影),且對臺灣電影市場,應該說臺灣製片環境相當樂觀,預計下半年台產片出線的頻率很高,票房很好,尤其是「賽德克巴萊」更是看好、好上加好、還要更好。

其實從海角七號以前,臺灣部分的電影就開始具有吸引觀眾的能力,海角七號的爆紅可以說打一劑強心針,此後每年一部,今年大概輪到雞排英雄,下半年更是有強片。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並非只是票房,部分的創作團隊認識到大環境、產業鏈問題,在回本/賣的好以後,更開始著手面對這個問題(不見得能解決)。下述的報導就在談這個。這種討論屬於電影產業,而非談電影。要談文創產業,用詞說法比較接近下面,而談什麼文本拉,漫遊在千古赤壁或巴黎街頭,那再談100年也談不到產業上去。

這一波看來因為悶了20年,創作者(不管是那個環節)們懂得聯合起來,不管是垂直的產業鏈整合,或者是水平的跨團隊協調,都有意識在做,也有聽說甚至會跟電影院談檔期:比如變形3大家就別上了吧...都看到火災了。但是暑假強檔後就要粉墨登場。

更值得注意是今天除李烈的報導以外,還有一則是中信金與九把刀的報導。小弟感覺有趣的是,像這種金控、財團、企業大老等詞彙,在幾年前根本不會出現,早先還在文建會、經濟部、新聞局等地打轉,但這兩年開始新的力量引入,可見文化界/創意產業未來生態可能會改變。

另外最近看了這些消息以後,也不禁會推想其他的想法。比如當臺灣電影市場可以固定成為一股力量以後,假設市占率穩定為20%後,電影從業者內部是否還會出現意見分歧和美學鬥爭?現在共同面對好萊塢、韓流來襲,大家都存在著生存危機,可以同舟共度,但是當拍商業片、走好萊塢製作形式大行其道以後,電影界/文化界會不會出現反省聲音,比如臺灣電影把靈魂賣給魔鬼換錢,沒有在地/土地關懷/回歸藝術本質?屆時會不會有藝術電影派VS商業電影派的美學鬥爭?

還有,臺灣電影不是沒有風光過,很多人多說臺灣電影是拍藝術片拍垮的,其實不然,1980年曾出現商業片跟風抄襲,使觀眾流失到港片、好萊塢片的時代(後來港片也是)。現在這一波若真能浴火重生,會不會再走上1980年當時商業片跟風抄襲的低製作狀況?比如過兩年來個海角8號、猛假、豬排英雄、賽德克巴巴?

=======
錢進文創-鏈結台灣電影產業

2011-07-05 工商時報 【邱莉玲】

 

電影是綜合藝術,不可能靠少數個人完成,建立產業鏈,才有助於電影工業長期發展。圖為電影艋舺在華西街取鏡。圖/本報資料照片

 因著使命感,把侯文詠(左起)、李烈、馬天宗拉在一起,合組和利文創創投團隊,鎖定台灣影視產業投資。圖/本報資料照片
 
     是使命感、危機感,把周大任、李烈、馬天宗、侯文詠這4個人拉在一起,合組和利文創創投團隊,鎖定台灣影視產業投資,首要目標是鞏固台灣市場,把電影產業斷鏈部分補足,進一步收復以前台灣影業攻佔又淪陷的亞洲市場。

     到中國大陸做半導體、IC設計等科技創投10年,和利資本資深合夥人周大任感受很深,錢多的大陸正發揮磁吸作用,擴大在國際的影響力,連20、30歲年輕人都可動用幾百萬美元投資,相對看台灣創投每2、3年就往下掉一點,未來還有文化這塊可以投資,也必須守住,「尤其看到對岸鋪天蓋地來,很怕擁有兩岸三地最好的導演、人才的台灣,無法表彰自己的生活型態,所以急著做文創創投。」

     知名製片李烈也有很強的使命感,「擔心有一天台灣會被吃掉!」她分析,在「艋舺」等大片出來之前的20年,台灣幾乎沒有電影工業,制度、章法、計劃付之闕如,急需一個完整團隊、平台,把整個電影產業拉起來。

     近年電影熱,除了「海角七號」算台灣電影奇蹟之外,「艋舺」之後出現搶拍大片的現象,也吸引創投錢進,但李烈憂心,漫無章法的撒錢對台灣電影產業是傷害,還不如補足台灣電影產業缺的組創、製作、銷售發行宣傳和資金,留住和培育更多產業人才,拍更多電影把餅做大。

     製片馬天宗表示,台灣不缺創意,但從idea冒出來到完成電影,中間出現有很多必要元素不到位的Missing Link,例如沒人修劇本,電影是綜合藝術,不可能靠少數個人完成,如果可以建立一個平台健全產業鏈,才有助於電影工業長期發展。

     和利文創團隊便是集合多方專業,以周大任(財務、法律)、李烈(產業人脈、專業判斷)、馬天宗(製作、行銷、版權等)與作家侯文詠(編劇、製作)4人為核心。

     從資金介入電影,又被視為最好的切點,李烈指出,由台灣資本支持,透過台灣劇本、導演、美學技巧,宣揚台灣生活型態、價值觀,確保台灣擁有文化發言權。

     從生活型態的角度看,台灣電影、音樂都還擁有生活型態的優勢,趁現在台灣對大陸市場影響力大時,和利團隊在投資之餘,也希望幫助台灣人才拍出觀眾喜歡看的電影,幫創投業操控會賺錢的片子。

     馬天宗透露,和利文創創投初期目標是鞏固台灣市場,下階段會透過國際合製,跟好萊塢合作拍片,帶動產業升級,進一步進軍國際市場佈局,把以前台灣電影攻占的香港、東南亞市場收復,也企圖攻占日韓主力戰場。據悉,艋舺已經賣出日本市場版權,踏出第一步。

===

第1232期 熱血

出刊日期:2011-07-04

李烈梭哈所有財產,抱著下半輩子打工還債決心;

黃志明妻離子散,只為幫想拍大片的導演圓夢;

金主抽資,九把刀自掏腰包:夢想,自己埋單!

訂閱雜誌電子雜誌本期目錄封面摘要本期影音本期開放文章這是一個「乞丐」翻身的故事。

一群主角,他們的職業是拍電影;近十年來,很多人的下場:有人房子賣了,有人值錢的珠寶當了;更有人妻離子散……。去年春節檔期賣座片《艋舺》的製片李烈感傷的說,「你去問每一個導演,有哪一個人沒有拿他們的房子出來貸款過?有哪一個人沒有借過錢過日子?」 「有些人真的窮得……,再差一點就變乞丐了!」

電影人靠著票房過活,然而,過去十年,他們等著國片回春,等著圓一個遲來的電影夢。

從七百三十九萬元走到十五億元要花多少時間?

答案是十年!

第一個數字是國片二○○一年的票房收入,國片最低迷的時期;第二個數字則是二○一一年國片票房預估,這金額是十年前的二百零三倍。

得藝國際媒體公司發行部總監陳鴻元都忍不住興奮喝采。陳鴻元說:「這是國片二十年來最強的一次。」李烈則認為,「國片,今年暑假同個時段上片有七大部,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他們很怕再聽到「電影元年」這四個字,因為,幾乎每一年都盼望過,卻是年年落空;但是,今年的確不同。「棒棒強打」幾乎是台灣電影人一致的共識。而強棒之首,就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賽德克.巴萊》揭開了序幕。

六月十六日,烏雲密布的星期四下午,威秀影城人潮稀落,但影城的十三廳中卻瀰漫著一股騷動,超過三十台攝錄影機擠靠著,等著捕捉國片史上的關鍵一刻。

銀幕逐漸亮起,中央山脈如水墨展開,飾演莫那魯道的素人演員林慶台,紋面束髮,雙眼怒瞪;場景倏乎拉遠,有彷彿《魔戒》遠征軍的深谷,有《阿凡達》美麗但詭譎的密林,有貼身近拍的肉搏,也有硝煙四射的大爆破。

當一百多位原住民戰士從火光中猛然竄出,口中呼喝「戰死吧,賽德克.巴萊!」現場觀片者情緒激動,「果然是好萊塢規格。」「這部片一定賣!」

資金,來了!

四十億文創基金,將投資台灣電影

兩分鐘預告片,已篤定宣告《賽德克.巴萊》將繼《海角七號》之後,再創魏德聖,以及台灣電影的新奇蹟。

「就像電影裡說的,好獵人懂得安靜等待時機,」曾為「賽」片奔波經年,四處告貸的監製黃志明,疲憊的臉上帶著驕傲:「現在,台灣電影的時機終於來了!」「台灣電影手氣順了,即將『聽牌』了!」

黃志明的樂觀不是沒有根據,事實上,這股樂觀已經從電影圈、媒體圈、觀眾圈,一路震動到對資金最保守的投資圈。

剛在六月成立的文創基金,其中就有四十億元準備投入電影製作,這相當於五十部《艋舺》的製作費。這也意味著,資金的水閘已經打開,正式流向電影。

「今年(國片總票房)要破十億不難!」中華民國創投公會秘書長蘇拾忠說。「十五億也不是不可能!」陳鴻元也同意。

◎為了挺魏德聖 黃志明甘跳錢坑

◎挾30萬粉絲 九把刀拚億元票房!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商業周刊》1232期,全省各大便利商店同步販售


====

中信文創基金 一千萬押九把刀
2011-07-05 中國時報 【林上祚/台北報導】
     文建會一百億元「加強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最近獲得企業積極響應。中信金控昨日宣布,旗下的中信創投將投資五億元成立文創基金,這個文創基金已確定投資七月廿九日上映電影《殺手歐陽盆栽》一千萬元。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表示,這部電影的製作黃心懋之前是投資銀行出身,當初找上中信金時電影已殺青,財務相對透明。

     文建會為了鼓勵企業投資文創產業,去年祭出旗艦計畫,引進國發基金機制,只要企業提出文創基金營運計畫,通過文建會審議,國發基金再以一倍到三倍不等資金,等比率投資該基金。吳一揆表示,在文建會初步通過十二家創投團隊中,中信金是唯一一家金融機構。

     其他團隊還包括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投資「台灣文創一號」、正崴集團「中影文創基金」、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投資「CatchPlay創投一號」、影視大亨楊登魁的「柏合麗」、明基友達集團的達利創投、吉富中華創投等。

     吳一揆表示,由於文創基金和一般高科技創投基金不同,中信創投這次也聘請新舞台藝術總監辜懷群與畫家吳炫三擔任投資顧問。

     由於電影業是高風險投資,過去台灣金融機構除了被動地擔任國片輔導金保管銀行外,絕大多數皆以贊助方式,無償提供電影創作者資金,例如永豐金贊助電影《艋舺》、華南金贊助紀錄片《野球孩子》、新光金出借場地給電視劇《姐妹》,第一銀行借錢給魏德聖拍攝《海角七號》。

     吳一揆表示,國片在《海角七號》以後,有復甦跡象,中信創投之所以敢把錢投資在《殺手歐陽盆栽》電影,最主要原因也是看好九把刀小說商業化以後的商機。

     中信創投董事長李文宏表示,《殺手歐陽盆栽》是暢銷作家九把刀小說改編,假設九把刀的卅萬讀者,有五萬名願意花錢看電影版,考慮呼朋引伴效應,大概會有十萬觀眾,再加上男主角蕭敬騰五十萬粉絲,如果有一半花錢看電影,中信創投相信,這一千萬元的投資應該可以回收。

====
中信金砸5億 拍電影拚文創
2011-07-05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12家金融業者申請投資文創業,由中信金搶下頭香。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昨(4)日宣布,中信金旗下的中信創投將投資5億元,針對展演設施、工藝、創意生活、設計等4大文創產業布局,其中第1個投資案是國片「殺手歐陽盆栽」。

     這部預定7月底上映的電影,男主角是當紅炸子雞蕭敬騰,女主角為林辰晞,還有香港女星周秀娜,預估票房將達1億元,中信金除了賺取2%的管理費,還可分到獲利的2成及股權投資的比例回收。

     吳一揆指出,中信創投是中信金100%持有的子公司,為了配合政府政策,去年9月董事會就決議通過現金資金20億元來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及文創產業,其中40%投資綠能產業、10%投資生技產業,5億元投資文創業,政府基金可搭配此金額再投資,最高可達3倍。

     吳一揆表示,雖然中信金未設定單一個案投資上限,但初期希望平均每個投資案在1、2千萬元左右;就法規規定,單一個案的投資上限不得超過該標的物資本的15%。他強調,投資電影只是開始,未來只要是好的展演設施、工藝、創意生活、設計案,中信金都會評估。

     吳一揆分析,「贊助」與「投資」是很不同的角色,因為贊助是一次性的、成果已看到,風險利潤可評估,但是「投資」的風險就很難評估,因為創意無法量化。

     他表示,文創業者過去多半缺乏商業行銷及運作能力、基本市場需求小,普遍面臨缺乏企業經營經驗、發展經費來源不足的困境,這方面剛好是金融業的強項,因此中信金希望能創造出好的投資平台,有效整合資源。

     中信創投董事長李文宏指出,本次投資電影是改編自暢銷作家九把刀小說的國片「殺手歐陽盆栽」,投資金額1,000萬元,由於投資時電影已拍完,款項主要用於行銷宣傳,中小企業處也投資了500萬元。

     李文宏分析,據中國信託的調查,中國大陸、香港、台灣3地文創業者市值約66億美元,僅為全球1.1兆美元的6%,但亞洲人口約占全球1/4強,以市場比例來看,應該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可以期待。

     除中信金之外,開發金先前也成立兩岸三地文創基金,金額達30億元,且已成立5人投資小組評估各類文創投資專案。

===
新聞側寫-黃心懋讓中信安心
2011-07-05 工商時報 【魏喬怡】
     中信金贊助文創產業不是第一次,但投資拍片可是頭一回,讓中信金放心拿出千萬元投資拍片的關鍵人物不是別人,是該片的製作人黃心懋。

     很多文創工作者缺乏財務規劃概念,更不乏導演與製片拍到哪、借到哪的例子,但出身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黃心懋,相當擅長評估風險,又有成本利潤概念,符合金融業的嚴謹規範與需求,讓中信金十分放心。

     中信創投董事長李文宏就說,這次敢投資,一是影市堂提出的電影製作財務規劃透明,成本支出清楚;二是卡司陣容堅強,影市堂估算票房應有1億元,扣除拍片成本6,000萬元,至少有4,000萬元利潤。

     中信金首度跨足投資文創業,不只內部緊張,連文建會也很關心,還詢問中信金:「真的有投資技術嗎?」李文宏說,其實中信金對文創業不陌生,除了每年贊助5,000萬元給新舞台,也在薰衣草森林走紅前就對其貸款。

     李文宏表示,中信金對文創產業具有一定風險評估能力,中信創投也已專設2人研究文創業,宗旨是希望未來能看到台灣發展出像美國夢工廠、大陸華誼兄弟這樣上市櫃的文創企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