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天晚上無聊,想四處逛逛網站,總覺得有些報導可以看看。靈感果然是對的,因為在典藏今藝術上發現這一篇:藝術畢業生的「不知不可」。

現在對於藝術大多談論的是它的內容,比如哪些流派,尤其是介紹新藝術家及其作品,隨便翻翻幾本介紹藝術作品的雜誌、中時藝文版,甚至是諸如年代新聞台等,汗牛充棟。但是,這次今藝術揭示的這個主題「藝術畢業生的「不知不可」」,才是王道。

這才是藝術產業,而非只是純藝術。

大概瀏覽了一下下文,大致鎖定的是在藝術與設計領域的學子未來需要的一些條件,以及介紹了日本與英國的案例,比如日本藝術雜誌《美術手帖》或英國雜誌《CREATIVE REVIEW》的「CAN I HAVE A JOB PLEASE?」專題,也就是碰觸這個問題。不過也看看下文對藝術出路需要具備的條件,感覺滿空洞的,比如積極與意志力,那一行不需要?房地產更需要吧?

但願意探討這樣的訊息與看法,基本上還是佛心來的。因為在現在兩性平權後,男女不怕嫁錯,只怕入錯行。如果能知道藝術產業目前的狀況與困境,繼而知道應該怎麼準備,願意投入者,其實就會先自我確認志向,接受考驗的程度也越高(因為路是自己選的,也沒人逼你,更不用考國考.....)。則,其實對介紹藝術產業(也包括其他創意產業)的需求應該是越來越多,而且需要更專精的討論與介紹,尤其是媒介。

仔細想來,其實過去我們這個BLOG想做的,也包括與洪建全基金會合作的「文創園丁」,用意也在此。也就野人獻曝一下,把剛好在今年夏天舉行過的兩次關於藝術產業的介紹: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裡面關於教育與學生出路的介紹,做一些連結:

表演藝術場,裡面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于國華有提到關於教育與缺口的問題:
http://blog.roodo.com/ccigardener/archives/9870311.html

視覺藝術場,裡面三位專家都有提到教育,比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熊鵬翥:
http://blog.roodo.com/ccigardener/archives/9987553.html

其他關於產業發展問題與困境,那請自己再進去看看(人家辛苦打逐字稿,好歹也喵一下)

簡單的說,小弟很在意為何沒人威逼利誘學子當藝術家、設計人,因為所謂的熱門科系,我一直記得那位高三侯同學的投書: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4660913

我引述她的話:....我跟英文老師閒聊說我不會去拚醫學系,她先是很驚訝,然後跟我說:「什麼!我要給你洗腦。」

========
藝術畢業生的「不知不可」
 
‧典藏今藝術 2009/11/24
 
藝術能不能當飯吃?這句話是每一個有志於藝術、設計、文化領域就讀的學子,在面對未來就業時,最常思考的問題。特別是近十年來全球學費不斷高漲,畢業後的求職路關卡重重,藝術與文化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往往面對更大的困惑,不了解產業的面貌,更難以勾勒出職業生涯的路  
 
 
【文/陳柏谷;圖/本刊資料室】

藝術能不能當飯吃?這句話是每一個有志於藝術、設計、文化領域就讀的學子,在面對未來就業時,最常思考的問題。特別是近十年來全球學費不斷高漲,畢業後的求職路關卡重重,藝術與文化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往往面對更大的困惑,不了解產業的面貌,更難以勾勒出職業生涯的路徑。

日本藝術雜誌《美術手帖》今年推出兩次以藝術為職業的專題;二月份的「藝術工作,就業生存指南」,完整介紹藝術界各個領域的工作,從美術館到畫廊,以及展覽每個環節的各式職務,還特別提供了一份2009年日本藝術界的企業求才情報,對於正在找工作的相關科系新鮮人,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至於十月份的「成為藝術家的基礎知識」,則是以另一個角度出發,提供有志成為專業藝術家的讀者一個完整的職業分析。

 
英國發行的《Creative Review》雜誌,2009年9月號。
 
藝術就業寶典

在二月份的專題中,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藝術產業中專業人士在面對「需要什麼的人才?」的訪談時,所提出幾項特別重視的能力與特質,分別是:對工作有熱情、良好溝通能力以及專業的企畫能力。另外,因產業屬性,時常需接觸與搬運藝術品,展覽與活動前也可能有大量的加班情況,所以體力好也是主管們十分在意的項目。另外此專題的最後還針對進入產業前後可能的基本疑問進行解答,例如:無工作經驗是否有關係?必備的技能有哪些?想入這一行,努力的方向在哪裡?以及創立個人工作室、進入非營利組織會遇到什麼問題等。

而十月號則以「成為藝術家的基礎知識」為題,除了邀請日本當代知名藝術家現身說法外,專輯中更有兩份實用的資訊:一份是集合了創作專業所需知識、展覽與各大比賽資訊、畫廊名錄等的「藝術家記事本」。另一份則是藝術家自我行銷與包裝的企畫術。

在企畫術單元內,邀請到日本當前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推手小山登美夫做開場,從成功藝術家的定義開始談起,論及藝術家如何成為觀賞者的視覺焦點?作品的訂價標準為何?等實用問答。其後再延伸一連串專業的企畫教學,例如創作資歷與各類作品檔案該如何製作、個人行銷文宣品的設計竅門、如何在比賽中獲得目光、各大競賽的評審依據為何、參加各類展覽的祕訣等,儼然是一本藝術家的修練寶典。

設計求生指南

正當藝術界對於工作專業度的要求愈來愈精準,另一個市場規模與制度更成熟的視覺設計界,則有更多的資訊提供給該類學生與從業人員。訴求視覺設計與工作結合的美國《HOW》雜誌,今年的十月號以自我行銷年鑑為主題,刊載了多篇既靈活又有趣的技巧教學文章:舉凡讓客戶簽下合約的談判技巧、設計提案的低成本策略、各種預算規模的提案法,還有貼近SOHO族需求的建立人脈小招數,例如怎樣運用最火紅的FACEBOOK、MYSPACE、TWITTER、LINKEDIN等,讓這些原來只是用來交誼的工具,成為自我行銷的利器。

另一份以視覺傳達(visual communication)為訴求的英國雜誌《CREATIVE REVIEW》,九月號更進一步的以「CAN I HAVE A JOB PLEASE?」為題做了一個畢業生特輯。編輯群挑選介紹本年度優秀的美術設計類畢業生之創作,加上訪談來引導這群學生發表對學校訓練與養成教育的看法,談論個人的夢想和希望。同時還進一步地與展示空間合作,將入選的作品展出於畫廊,方便業界與這群生力軍有更全面的接觸。姑且不論評選機制可能會出現的爭議,該雜誌結合實體與選才平台的創新操作方式,促成產、學、媒體三方的深度連結是最重要的成果。

積極與意志力最重要

過去只會出現在商業、企管雜誌上的大標題,如職場生存術、新鮮人就業必備知識等內容,現在也成為藝術、文化媒體關注的題材。但是仔細深究這些專題的內容,將發現各個產業的核心觀念其實是不變的。不論哪一種企業,即便是公營或私營藝術機構,所需要的人材也仍是相同的本質─是否充滿對於工作的熱情、專業度的追求以及執行力與溝通能力等。至於成功與否,村上隆在其《藝術創業論》書中不斷強調:極度努力與貫徹意志力的決心,也是重要指標。

總的來說,對於整個藝術產業的了解有多少,找到出路的可能性也就有多少,如果能再加上跨領域知識的培養,如企業經營管理、政治與社會趨勢的接觸,理當愈能發現在看似無關的範疇中,往往有著混沌不明的深度牽連。回過頭來再評估自我是否適合在這領域工作,或許這時對於藝術的堅持與喜好才是最真切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