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企劃∕徐仁全/楊方儒 文∕楊方儒  攝影:陳應欽  2006.12 /創意是教出來的
   

出版革命 圖書館藏書數位化
    先來談談出版業的懼怕。Google與出版圈對峙不下,導因於2004年底,Google宣布要在六年內拿1.5億美元,執行「Google Print」計畫:把圖書館藏書,全部數位化。

    這是繼古騰堡之後的二次出版革命。但此話剛出,就遭受出版同業的強烈反對,甚至上法院提告:Google提供的數位書籍內容侵權、Google無權為公共圖書館藏書編寫索引。

    反對聲浪讓整個計畫緩了下來,但Google仍在鴨子划水。目前,「Google Book Search」已經在七種語言上,進行1億本書的數位化工作;中文則是即將開始要做的第八種語言。

    Google認為,出版業其實是反應過度,因為Google並不擁有這些書籍版權。使用者搜尋一本書中的關鍵字,除了出現那一頁之外,僅可前後瀏覽各兩頁,也就是在線上總計只會出現五頁內容。Google認為,這是間接幫出版業推銷,「有了Google,一些美國出版社銷售額,甚至成長三倍,」簡立峰說。

    圖書數位化、虛擬圖書館,確實是擋不住的趨勢。剛搬家的簡立峰笑說,他個人曾經出版過的論文,比他兩個人身還要高;數位化之後,卻存不滿一個隨身碟。他心裡雖然有點小挫折,但也肯定這是科技時代必經之路。

新聞革命 普立茲人人得獎?
    出版界之外,新聞業也繃緊了神經。

    2002年初,Google推出Google News的核心概念,就是要讓Google橫跨各種語言、成為世界第一的新聞匯流地。

    早在2001年,911驚爆事件發生當天。全球上億網友,因為在傳統媒體上得不到足夠訊息,在Google首頁鍵入「賓拉登」「世貿中心」「預言家諾斯特拉德姆」(Nostradamus)等關鍵字,盡可能滿足心中的未知。

    現在,Google News已經推出38種地區、語言版本,24小時全年無休更新線上新聞,難以勝數的網路使用者,跨國、跨洲掌握即時新聞動態。

    不過,對於這麼便民的功能,報業其實很有意見。2006年9月,17家法文與德文報紙,在比利時打贏初審官司,要求禁止Google轉載未獲授權與未付費的新聞。這些報社希望Google News在引用時,必須先經過他們同意,否則就算侵權。

    官司仍未定讞,但從中明顯透露傳統媒體的不滿與懼怕。

    Google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全球首大影音部落格「YouTube」的購併記者會上就曾表示:「Google正積極建立全球跨媒體平台。」

    《Business 2.0》甚至更預言,到了2020年,Google將取代美國《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成為新一代的媒體巨擘。

    尤其Web 2.0時代裡,有沒有可能,幫Google寫新聞的人,奪得普立茲獎?幫Google拍電影的人,榮膺奧斯卡獎?

軟體革命 免費功能送上門
    當然,軟體、網路同行,更怕Google。

    以免費為出發點,Google的價值觀,顯得威脅十足。在Web 2.0時代,Google十分積極落實「網路即平台」的目標,打破封閉式作業環境的訴求,讓微軟有如芒刺在背。

    Google剛更新第四版的桌面搜尋功能「Google Desktop Search」,可以高效率搜尋每個人視窗系統內的硬碟檔案。這一系列功能,等於是在微軟門前咆哮叫陣。

    一直以來,視窗系統搭配Office應用軟體,幾乎成了電腦軟體的代名詞,高達九成的全球市占率,捧著微軟坐上世界首大科技企業寶座。但現在,網路上信手得來的免費軟體,已不比微軟出品來得遜色。

    Google免費提供的「Google Docs and Spreadsheet」已可以取代Word與Excel文書系統。 
另外,有了永遠不需要刪除信件的Gmail,也直接排擠Outlook的使用量。

經營革命 打不過就購併下來
    一直以來,Google的成長策略,屬內部創新。但現在,市值激增、荷包飽飽的Google,對外購併能力讓人無法小覷。

    三個月前,Google砸下16.5億美元天價買下YouTube,就證明佩吉與布林,對於社群市場毫不放手。Google曾自己研究發展線上社群,早先也買過兩個小型社群網站,但是成效一直不好,無法與MySpace、YouTube等領先群競爭。

    YouTube的成交金額,不及Google市值的2%。美國高盛證券首席分析師安東尼(Noto Anthony)分析,YouTube不只有社群概念,更是首大網路影音媒體平台,Google打不過,乾脆把它買下來。

    很明顯地,為了源源不絕取得新技術、新服務,Google已朝向思科的路走:只要看上小公司的技術,有成為主流的可能性,二話不說就立刻斥資購併,一方面增添己身創新動力,一方面也有防堵意味。

    這是非常明顯的「贏家通吃」策略。現在,Google已經成為網路產業有錢有勢的大恐龍。

    2001年迄今,Google已執行多達30件投資案,包括在2004年以500萬美元入股中國搜尋天王百度。近來,Google買進「Writely」、開發數位照片管理軟體的「Picasso」、無線廣播軟體「dMarc Broadcasting Services」,他們都是在技術上贏得Google青睞。

    「我們喜歡Google的文化,所以決定嫁給他們!」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說,Google「Don’’’’’’’’t be evil」(不要作惡)的哲學,以及像學校一般的經營氣氛,是最後YouTube團隊幾經考慮後,決定的關鍵因素。

    資本主義氾濫了兩個世紀,Google給人的清新感覺,以及獨特理想性,都是文化上的優勢,加上世界第一「幸福企業」的形象,還有在談判桌上不虧待對手的金額,在在都是Google的購併優勢。

    美國《BusinessWeek》評論:在網路與軟體兩大產業匯流的前提下,Google雖是科技新星,但「兩隻腳」成長策略,將為Google發展持盈保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