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911週年,Brahms6和洪建全基金會合作的「文創園丁」,預計開始一個嶄新的對談活動,全程也會有紀錄,過陣子小弟會把現場記錄的速記先PO上來。

邀請的來賓有四人: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副教授)

簡妙如(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何東洪(輔大心理系助理教授)

劉現成(崑山科技大學媒體藝術研究所暨視覺傳播設計系副教授)

以上四位都有幾個共通特色:
1.都是學術界老師。
2.先前都有投書專題探討過文化創意產業。
3.各位老師也都有自己專長的創意產業領域,並且關注時間良久。

而為何說這是一個嶄新的嘗試?

文創的討論,甚至公開的討論大概不外幾種類行。第一種是產業對談,比如針對電視產業作專題座談,這個總統府圓桌論談就做過了;第二種是談生活風格的,我記得在簡單生活節等活動,就會出現類似對談,參與者大概如記者、觀察者甚至部落客等。第三種是學術類型的對談,大概就是在諸如學會等機會,針對文化/文創相關的立論進行討論,不過,如果就文創來看的話,大概都抄抄國外的案例(大多是英國與澳洲),寫寫人家產值有多少,最後可能帶一些空間議題(如倫敦的案例)。

這次我稱之為嶄新嘗試,就是企圖有更新的議題會談。先前小弟寫了一下為何要舉辦的目的或意義,如下所整理:

1.過往對文創的對談,大多針對個別產業的從業者,尚未針對過評論者,並以「旁觀者」的角度探討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其利弊。

2.由從業者或第一線業者的角度論述文化創意產業,也有其立場上的盲點。因此,若由學術界的角度出發,可以輔以更有條例、甚至跨界性的看法,讓產業/學術可以對話。

3.文化創意產業的部份產業,已經存在數十年,但突然披上了「文創」的外衣,事實上也存在著「自己是文創嗎?」或者「自己與文創的關係?」之類的疑問。

4.在政府宣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以來,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存在著幾個主流觀點或口號,比如「文化是個好生意」、「創意是有價的」、「美感的經濟」、「樂活或生活美學」等….,甚至這些觀念或口號,儼然成為未來文化政策、文化創意政策的重要參考對象。似乎,我們還缺乏一些不同的聲音與觀點,讓這個領域更多元、豐富,以讓國人有更為深入與多面向的思考機會。


本次會談的意義:

1.作為一個初步的嘗試,有別於先前「部門化」與「專題化」的討論形式,採以更宏觀的方式,討論文創為何、文創與台灣社會條件的關係,以及文創的未來發展。

2.面對爭議:試圖探討「文化工業」和「文化產業」長年以來的爭議,並試圖詢問是否能達到某些交集或平衡點?

3.交織:每個觀察者都會有自己對文創的觀點與專業立場,同時各自面對政策的關注程度也不一樣。是故透過此對話的機會,也意欲交織出各方對文創產業的共通看法,或至少共通認為的問題/困境為何,亦也相當具有意義,而非粉飾太平。

文創園丁網站:
http://blog.roodo.com/ccigarden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