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對物價問題很感興趣,也認為他一直是打擊文化消費重要的殺手;可惜一般談文化消費的朋友很少正視他是一個頭號公敵。

當然這個現象,小弟有幾個面向去看。
第一個當然是文化經濟消費上,當台灣人總的消費量(參與次數與消費金額)不變下,當飲食之類必需品飛漲,甚至對飲食品需求量都因價制量時,文化商品一定在消費的比例越來越低,或改為變通:諸如一個月買三次改為一次、買書不如站在書店看書。尤其『薪水不漲』成為口號後,消費因為收入影響,大餅不變,參照下面的新聞,外食族倒楣、或星巴克在收店等消息,可見文化消費相對會被排擠。

第二個是飲食產業本身,台灣很特別的將其列為廣義的文化產業,當然,在討論抽象的文化經濟時,諸如飲料產業:星巴克、麥當勞都被歸文化研究的一環,飲食既象徵文化,本身又具有經濟力量;像法國今天的新聞也是,總統想將法國菜列為無形文化遺產。
則,物價飛漲,如果消費者都轉而開始吃低廉的食材,其次就是不講究了,消費會引導生產,對於飲食產業的品質,尤其是普遍國民性的品質,將會有停滯現象。

=========
18年新高 三餐消夜全都漲 外食族吃緊
2008-07-08 中國時報 【彭漣漪/台北報導】

     在外面吃飯越來越傷荷包。主計處昨天公布六月物價指數,外食族感受相當切身的家外食物價格年增率高達一○.一七%,不僅飆破兩位數,更創下十八年以來新高,從三餐到消夜再到營養食品,漲幅都是兩位數;而且不論中西式、米麵食全漲;外食族荷包失血是「無所遁形於天地之間」。

     這波食物類漲勢可以說來得又快又急;雖然國際上大宗物質上漲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但在景氣不佳情況下,業者都咬牙吸收成本上漲。去年六月時,家外食物漲幅還只有○.三七%。不過,在大宗物質價格看回不回、一路上漲下,不少原本擔心漲價會嚇跑顧客的店家,終於抵擋不了成本大增而漲價。

     主計處資料顯示,六月與外食價格相關的年增率都相當高,包括西式早點漲一六.七五%,中式麵食漲一四.九五%,中式米食漲一○.三四%。國際農產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驚人漲勢,全面影響到食物類項,去年八月時,早點的漲幅還只有五.三%,中式米、麵食漲幅還在個位數,但幾個月時間內就飆上兩位數。

     外食價格年增率 飆破兩位數

     另外,從點心、消夜到營養飲品,漲幅也是在兩位數上下。資料顯示,上班族省錢時的最佳食品速食麵,六月年增率超過兩成。糕餅、點心漲幅為一二%;發酵乳及優格漲一七%,鮮奶漲一○%,不少外食族當做一餐的營養食品,也是大漲特漲。

     因應物價上漲 減少聚餐外食

     一位在南陽街補習班上班的主管表示,南陽街是學生族的大本營,這裡的食物比起台北市其他地方算很便宜,但最近他發現,排骨飯漲了五元,牛肉麵漲十元,連原本賣十元的水煎包,也漲到十二元,麵皮還變薄,算算漲幅都有一至兩成,在外面吃飯真的貴很多,但大家薪水沒有漲,感覺真的「很痛」。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表示,對抗通膨,上班族除了兼差「胖荷包」,「瘦消費」也是關鍵的作戰策略。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六月的調查,上班族因應外食起漲,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有四五%表示已減少外食,卅七%表示減少聚會和餐敘。外食漲價對飲食形態、交友形態開始帶來重大影響。


========

餐飲業M型化 小吃攤、中價位受波及
2008-07-08 中國時報 【邱雯敏/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昨日公布六月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飆漲了四.九七%,馬上反應在外食族群身上,M型化的社會狀況也更明顯,高檔餐廳完全不受影響,中價位則首當其衝,而小吃攤來客數變化雖不大,營業額卻明顯下滑,原因是現在捨得吃小菜的客人愈來愈少。

     西華飯店表示,飯店呈M型化發展,一客單價約兩千五百元至三千六百元的義大利餐廳,六月仍有超過六百萬元的業績,完全不受物價波動的影響,但是宴會訂席則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左右,不只是婚宴訂席的桌次變少,連工商界設宴,也把每客單價往下調整一成以上。

     知名台菜餐廳相較於去年同期表現,六月的業績掉了兩成,業者也表示,景氣不好業績下滑,似乎是普遍趨勢,最明顯的是「家族性的聚餐變少了」。

     再怎麼不景氣,飯還是得吃,小吃餐飲的來客數並沒有明顯變化,業績卻明顯下滑。台北建國南路橋下做小吃生意的謝先生說,跟去年六月相比,業績起碼掉了二成,「能省則省,現在的客人連小菜都不點了。」至於南門市場的熟食攤則叫苦連天,因為六月業績直掉近三成,老闆擔心,原本的外食族為了省錢,紛紛回家煮飯去。

     經濟不景氣,價格實惠的吃到飽,還是消費者的最愛,業績幾乎不受影響。晶華飯店表示,柏麗廳自助餐六月的總營業額還逆勢成長,超過原本設定目標二百萬元之多。

 

========
恐怖雙高再現 物價漲勢難停
2008-07-08 中國時報 【彭漣漪/台北報導】

主計處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比起去年同期上漲將近5%,漲幅前10名幾乎都是食物,其中水果漲幅頗大。圖為黃昏市場中的民眾仔細地挑著水果。(陳麒全攝)
 
     物價漲勢至今未見緩和,每月續創新高。主計處昨天公布六月物價,「恐怖雙高」再現,代表長期物價走勢的核心物價年增率達三.七%,是十二年來新高;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達二五.八九%,創二十八年來新高;總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四.九七%,則是十二年來次高。

     主計處表示,今年物價情勢相較以往都更為嚴峻,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表示,電價在七月才調漲,未來幾個月物價壓力增加,要到第四季才有可能走緩,而且部分原因是去年基期較高。

     資料顯示,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四.九七%,創近十二年次高,去年十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達五.三三%,當時主要受到柯羅沙颱風影響。吳昭明分析,國際大宗物資不斷上漲,台灣是個很小的開放經濟體,無法避開國際影響,這幾個月顯示轉嫁效應正持續發生,物價也持續上升。

     吳昭明表示,十二年前台灣經濟成長率約有六至八%的高水準,因此物價漲幅普遍較高,現在經濟狀況與當時的發展階段不同,民眾對物價漲幅的感受也不盡相同。不過他也強調,全球都面臨大宗物資價格上揚影響食物類價格的問題,亞洲國家漲幅顯著,越南物價漲幅更超過兩成,相對於其他國家,台灣算「相對和緩」。

     除了電腦、3C等價格持續下跌的商品,台灣的各種物價可說連袂齊漲,連向來很難漲得起來的服務類商品也跟漲,六月服務類商品漲幅為二.六九%,包括外食服務、居住服務、交通服務、醫藥保健服務及教養娛樂服務都漲,課業補習費漲四.六%,國外旅遊團費漲一一.六%。而從九一年至九六年,服務類項有兩年呈現負成長,其他四年漲幅都在一%以下。

     世新大學教授薛琦表示,未來物價不會樂觀,因為台灣油電價格尚未漲足,碰上能源問題,強加壓抑是「最差的做法」,政府最好還是一次漲足,當然民眾感受會很強烈,也會很痛,但民眾會快速自我調整,物價才會緩和,各種補助、拖延,只是讓民眾的痛苦時間延長而已。他說,政府應該將資源用於對節能措施及弱勢群眾的補助,而非對特定對象補助,否則只會造成更大的不公。

     薛琦認為,國際情勢如此,台灣經濟進入「溫和衰退」時期無可避免,民眾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是「減少需求」,當大家都調整需求,減少對油電的依賴,價格才有可能下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