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經濟日報的鄭秋霜跟施振榮開始串連,下面一篇是創意產業在品牌上的結合探討。
施董也提出他的看法,他對通路、品牌的重視。滿有意思的是,這一週,在興文化青年的網站上,提出了9大訴求,前兩天公視也報導了他們的新聞。
http://revivalact.blogspot.com/

http://tw.youtube.com/watch?v=O25D9Yl_j30


今天PO施董、鄭秋霜小姐的報導,是想要比對一下。

談藝企結合,我想本站過去談了一些,也快成了老生常談,這次比較想從不同思維、不同陣營去比較同樣一個文化創意產業下,遇到不同想法者,他們所呈現出來的版圖。

鄭小姐長期跑的是比較設計界的新聞,下面的幾個受訪者,也大多是設計背景,他們對商業機制比較友善,甚至長期就是跟商業機制合作的:比如工業設計者,他們對創意產業的想像,就是通路、品牌,當然他們也知道一個地方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本身的文化特性,不過下文可以看的出來,當馬路上沒有你的商店,外國人連名字都叫不出來,所以,西洋人認識東方品牌,第一是日本、第二是泰國,台灣還上不了榜。

但另一方面,興文化青年行動聯盟的朋友們,提出了9大主張,我把他們簡單的剛領列在下面:
一、文化首長要超越藍綠意識型態,具備起碼的政治抵抗力
二、文化首長要維護文化施政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專業性
三、文化首長要讓決策模式是下情上達,而非上令下達
四、「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建設的選項而非全部
五、文化有除了「觀光」之外更深更廣的內涵
六、落實文化的硬體建設及更重要的「軟體建設」
七、拓展台灣文化的市場版圖
八、通盤檢討現行的文化法令與制度
九、活絡民間資源挹注於文化

全文word檔案:
http://campaign.tw-npo.org/200805104314500/announce/revivalact-2008.doc

這些朋友對文化產業、文化政策的想像,感覺就跟經濟日報不同,比如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建設的選項而非全部,又比如他們在第七點市場版圖,強調兩岸關係,但比對施振榮等人的觀點,反而是在西洋人(這點比對嚴長壽,很多篇幅也在比對西方人來台觀光經驗)。不過後面有談到兩岸,經日的觀點比較不是交流,而是對岸怎麼能墊高台灣的既有競爭地位。
又比如第三點,要求文化自主性,這點藝文界朋友非常重視,不過常講不清楚自主性、主體性、受尊重是什麼,這點我注意到,經濟日報類似的報導,很少出現這種詞彙,反而集中在一如下文的行文:通路、品牌、競爭力、管理,經濟日報的這些朋友還很重視資源串連,但是看到興文化青年的朋友,如果在9大點順序上有其優先順序的話,一開始最重視的是籃綠,第九點才談到民間資源(這點小弟的排序剛好相反,資源應該居首位,而會把籃綠拿掉)。

最後談到媒體,一般在藝文界討論文化政策,比較少談媒體,或對大眾媒體比較仇視,這下面當然還有論述者跟特殊小眾媒體友善等的結合關係使然,但要回去比對的是,施振榮等人對媒體很有好感(應該不會是破報),他們認為推動品牌一定要靠媒體推手,所以鄭記者被讚揚了一番(她也一直受到歡迎,至少不是一個八卦記者),另外像詹偉雄也是記者出身,雖然現在出書、成為文創論述霸者之一,也因為其握有筆,受到高度重視,各界引領期盼其下一本『美學書』在寫什麼。

比對論點、觀點,這兩派的朋友好像各自都在努力划水,但是他們似乎都被稱為是文化創意產業。

========
打造品牌台灣 有請品牌星探
 
【經濟日報╱鄭秋霜】 2008.05.10 03:06 am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宴請《好創意,更要好管理》一書中的文創產業業者,共商文創產業發展大計。本報將在今(10)日及下周六(17日)分兩次獨家刊登餐宴會談內容,提供新政府文創產業施政思考。

一本書,串起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界的奇妙緣分!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日前分兩批宴請《好創意,更要好管理》一書中文創產業業者,共商台灣文創產業發展大計。在這兩場猶如「文創高峰會」中,施振榮呼籲,台灣亟需成立專門經營品牌行銷及通路的公司,希望有志一同的人一起參與,促成這樣的公司出現,以協助中小企業品牌行銷國際。

與會的文創人士也達成共識,台灣品牌應以集體行動方式向國際發聲,希望新政府的文創產業施政團隊,正視台灣文創產業發展至今所需的當務之急,整合預算資源及駐外單位,共同為台灣品牌造勢,協助文創品牌走上國際。

成立品牌行銷公司

本報去年推出《好創意,更要好管理》一書,是第一本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體檢書,書中收納法藍瓷、琉園、幾米、神話岩飾、老子曰等12個文創品牌個案,施振榮曾為此書撰寫推薦序。

施振榮也是「品牌台灣(Branding Taiwan)」的主要推動者,有鑑於文創產業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關心台灣品牌何去何從的施振榮,日前分兩梯次宴請書中個案案主,分享文創產業發展經驗,並希望凝聚產業界共識,讓新政府也能整合資源,更有策略地協助台灣文創品牌邁向國際。

「『品牌台灣』來自台灣品牌,」施振榮說,有台灣品牌,才有品牌台灣。台灣過去曾推提升品牌台灣計畫,但整體來看,政府用來行銷台灣品牌的預算並不大。

施振榮認為,台灣發展文創產業,如果沒有把品牌當做核心目標,就會枝枝節節,但如果把它當成目標,就會變成重心。因此,業界應該整合力量,說服新政府決策官員,讓他們知道發展品牌是國家未來重要發展的方向,願意在政策上協助。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表示,台灣文創品牌必須走上國際,過去的代工經驗讓我們變成「沒有面孔的人」,沒有人認識我們,也上不了國際的廳堂;品牌代表精緻文化思維,如果沒有國際化品牌,台灣不易被看見。有個調查發現35歲以下的英國人,沒幾個人知道台灣,這是台灣的警訊。因此,品牌台灣應想些有創意的方法吸引國際媒體報導,例如用動畫來代言台灣,或是借用在台外國人的經驗來介紹台灣。

吸引國際媒體目光

「台灣的設計能力是國際級的,但做品牌,看的是你在人家馬路上有沒有開店,如果沒有,人家根本不知道你。」老子曰茶飲董事長葉兩傳,以此點出國際通路的重要。

葉兩傳認為,台灣文創產業的問題不在工業設計能力,而是面對不同市場的不同文化,當文化對文化時,無法深入了解並掌握通路的特性,「這比工業設計更嚴重」。現在西方人眼裡,頂級的亞洲品牌,看到的是日本,中級的品牌是泰國,台灣還未占有一席之地。

琉園執行長王永山也表示,台灣的教育過去著重製造思維,無法符合做精緻品牌的需要。他曾經在一個外國琉璃品牌的作品前只站了五秒鐘多看一眼,原本就認識的這家公司營運長立刻告訴他,這個創作者所設計的作品,他們都下架了,因為他這個系列跟琉園的作品很像。「為了維持品牌的原創性,雖然下架成本很大,但還是不得不這麼做」。

王永山也說,做國際行銷或通路,有很多know-how超出以前的經驗及想法,例如琉園有些限量作品,在國外卻發生叫好不叫座的情形,因為國際通路認為限量作品太少,不適合整體行銷。「我們從來不曾想過,原來限量會是個行銷國際的障礙。」

國際媒體很少報導台灣品牌,也是台灣文創品牌國際化的障礙,業者一致同意,台灣跨產業領域品牌應整合起來,以共同主題或集體行動向國際發聲,以吸引國際媒體青睞,也期待政府駐外單位能多協助。

陳立恆感嘆,法藍瓷成立以來,國內媒體報導不少,但國際媒體報導還有待加強。他期待政府駐外單位,能幫台灣品牌集體造勢。希望有一天法藍瓷在國外參展時,駐外單位來參觀時能帶著當地媒體來,「這就像是我的車子在路上拋錨了,你來了,也帶工具來,幫助才會大。」

墨色國際總經理李雨珊也表示,駐外經貿單位過去幫台灣製造業找代工品牌做生意,未來應多幫台灣文創品牌找co-branding(品牌合作)的夥伴或代工公司。以墨色經營幾米品牌為例,就是先用co-branding的方式創造營收,台灣品牌若能串連創造出市場,有助讓人對此產業更有信心。

施振榮透露,早年推廣宏碁品牌時,他曾經到國外出差時,一天裡有八個小時都在接受記者訪問,他把這稱為「poor man's marketing(窮人行銷)」,因為沒有錢打廣告,必須不斷與媒體溝通。

找出值得投資標的

施振榮呼籲,台灣除了應把品牌整合起來集體向國外發聲外,更需要做的是成立專門經營品牌行銷及通路的操作型公司,發揮像是星探及經紀人的功能,找出值得投資的標的,且最好是個多品牌公司,由不同製造商供應商品,協助中小企業品牌行銷國際市場,希望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促成及參與。

大可設計總監謝榮雅也呼應,近來的確有不少過去做OEM的廠商想要轉型做品牌,而找上大可,希望大可以設計協助他們,且這些廠商採取的作法是傾向成立新公司,以便與過去OEM業務切割,顯示廠商對品牌公司愈來愈感興趣。

「做品牌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人才,以及如何有效溝通品牌訊息。」與會人士都同意,做品牌,必須思考有什麼可以讓媒體長期報導,且必須有永續經營的決心,否則即使一砲而紅了,後繼無力也無用。這無疑是台灣品牌走向國際化,最須思考的當務之急。

【2008/05/10 經濟日報】
 
=======
媒體 文創業好朋友
 
【經濟日報╱鄭秋霜】 2008.05.10 03:06 am
 
 
「台灣品牌先生」施振榮以素食宴請文創產業業者,應邀出席的經濟日報總編輯翁得元表示,經濟日報過去很多報導都與如何賺錢、如何理財有關,現在已增加報導台灣品牌的故事,因為品牌正是台灣產業的下一波發展重心。

施振榮回應表示,媒體是文創產業基礎結構中很重要的一環,就像高科技發展過程中,因為媒體持續的關注,讓新聞事件不斷曝光,發酵成亮點,才能為整個產業帶來推波助瀾的助力。

【2008/05/10 經濟日報】@
 
=====
中國崛起 台灣品牌搭便車
 
【經濟日報╱鄭秋霜】 2008.05.10 03:06 am
 
 
台灣跨領域品牌應以集體力量共同行銷國際,但如何選出具代表性的「品牌」?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和文創產業協會理事長陳立恆等業者達成共識,民間應先整合具體且完備措施,例如研擬出選拔辦法後,再進一步徵詢各界意見,以便爭取公私資源共同推動。

與會文創業者也認為,從文創產業的觀點來看,「中國崛起,其實是把台灣頂上去」,因為中國崛起使中華文化受到國際重視,台灣應把握這股趨勢,以集團力量搶搭頭班車,打響台灣的文創品牌。

藝拓國際執行長曾國源表示,他贊成台灣推動品牌應打群體仗,趁著國際流行「中國熱」之際,加強火力行銷台灣文創品牌。

曾國源舉例說,香港現在就對品牌輔助著力甚多,例如4月下旬剛落幕的香港一場展覽中,台灣公司只要肯掛名為香港公司,香港當局就會給予優惠輔助,我政府也應意識到此事的重要性。

與會業者認為,團結就是力量,不同行業應嚴謹看待台灣品牌用團體方式一起走出去的方式,透過大品牌帶小品牌、發揮「母雞帶小雞」效應,共同向全世界發聲,以集體力量一起行銷台灣品牌。

但台灣品牌集體發聲,代表性品牌如何產生,必須有完善且公平的辦法讓大家都可以參與角逐,成為向政府爭取資源造勢的目標;因此,未來可能由文創協會擬定台灣代表性文創品牌的選拔辦法,再進一步尋求業界意見,待完備方法後,再整合公私資源來推動。

此外,台灣文創品牌如何吸引國際媒體報導,也是台灣文創業者必須加強的要務。經討論後,未來考慮進行方式包括邀請國外知名媒體來台採訪,跨產業品牌業者以共同主題設計商品一起行銷,或與國際知名設計師合作等,有待進一步集思廣益後擬定策略。

【2008/05/10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