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罵政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怎麼解決,困難重重。

昨天就看到這個標題,今天po上來。我們對於消費減縮,儲蓄率增加,薪資停滯甚至減少,以及M社會相當感興趣。
因為抓住大環境,才知道文創產業未來是否能發展。簡單說,人們不願消費,文化產業就搞不下去。

下面深刻頗析勞動條件,尤其生產力計算指標=GDP/勞工人數,的公式可見,人數並未增加多少,甚至更低,但是GDP卻仍在上升,總體生產力還在上升。
總而歸因,當然是政策不佳,但是企業對大環境也沒興趣,如果無法獲利,就出走,留下一堆失業人,反過去看,新的產業契機在哪?不知道。
我們有很多政策與計畫,都在進行,但是你我知道多少?文創計畫官方也有,但是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效用?文創計畫是要針對產業的,但似乎原地踏步。

節約術成為主流民意,根源在於收入停滯,但是老闆沒賺錢嗎?誰知道,只知道不會分錢給勞工,更,諸如金控財團,科技新貴等,猶如法國的教會階級,跟一般大眾與農民的節約術等於兩個世界,台灣,是否也要搞的三級議會?

=========
誰讓薪資不動如山
 
【經濟日報╱社論】 2007.09.11 03:34 am
 
 
最近許多重要媒體都以巨大的標題寫著令人震撼的字句:「台灣勞工真命苦,生產力不差,薪資零成長!」或是「產出年年成長,薪水不動如山!」以及「什麼都漲,就是薪資不漲!」的確,這正是台灣大多數薪資所得者共同的感受。

隨著國際油價狂飆,糧食價格快速上揚,每一個小市民都發現,不管主計處的物價統計告訴我們物價水準如何穩定,甚至某些月份還往下跌,但生活中許多不可或缺的用品如汽油、瓦斯、麵包乃至陽春麵,價格都大幅向上調。唯獨絕大部分中低收入者仰以為生的薪資可是不動如山。本來大家都認為,這是台灣經濟成長停滯、生產力低落的必然後果。但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全球125個國家的薪資與生產力的變化,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過去五年裡,台灣的平均時薪提高了不到1%,確實幾近零成長,但在過去25年之間,台灣勞工生產力的成長可是排名全球第五,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同時,台灣勞工的工作時間之長,也名列前茅,僅次於香港與印度,全球第三高。

這個統計證明了台灣勞工極其勤奮,生產力也快速成長,勝過幾乎所有的國家;是誰剝奪了他們辛苦賺得的成果,令薪資原地踏步?我們來抽絲剝繭,將嫌疑犯一個個揪出來。

勞工生產力本來是個十分粗糙的統計數字,只是將一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除以就業人口數而得。因此,如果分子大幅增加,或分母部分成長較緩乃至減少,就會令相除所得的勞工生產力快速增長。明乎此,我們立刻會想到,近年來台灣勞工生產力升高的可能原因,就是就業人數的成長不及GDP的成長速度。果然,從2000年到2003年,台灣的就業人數幾乎未增加,中間那兩年還比2000年降低。若生產力真是靠此而大增,那不但不足以自傲,還該引以為恥。

不過,在政權輪替之前,就業人數卻是明顯增加的;在2000年之前的五年,即增加5%上下;則GDP必須增長更快,勞工生產力方有可能大幅上升。通常在一定的就業人數之下,有兩個因素能令經濟快速成長;其一是資本快速增加,也就是投資成長快,讓每一個勞動力可以配合更多、更有效率的生產工具從事生產,自能令生產力提高。但更要緊的,則是生產技術的進步,生產方法的改善;這兩者或與資本之增加結合,或者單獨透過人力投資、觀念改變、制度調整達成,能產生更神奇的效果。

近20年來,中國大陸經濟飛躍成長,其勞工生產力之成長率也迥出群倫,最大的關鍵,莫過於棄共產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將勞工的生產效率奇蹟式地提高。台灣在過去數十年,經濟制度愈臻合理,管制干預不斷減少,自由開放程度迭迭升高,再加上我們積極接納外來投資,國內廠商又踴躍投入全球市場接受競爭的洗禮,也是我們的生產力增長領先同儕的重要原因。

然而從李前總統執政後期一至於其承繼者陳總統,意識形態治國愈來愈肆無忌憚,以戒急用忍、積極管理等鎖國的手段也愈來愈囂張;在全球正以愈來愈快的速度、愈來愈大的尺度積極整合的形勢下,我們卻選擇反其道而行,千方百計要切斷與全球最大動力來源的連繫,極力營造出投資者與經營者含淚而去的環境。這樣的做為其後果正愈來愈清楚地顯現:國內投資停滯;外人投資卻步;資本形成遠比不上國民儲蓄,而造成愈來愈龐大的超額儲蓄;大量資金、經營者、專業人才流失,而使勞工所須配合的資本、技術、創新不復蓬勃成長。因此,即使靠就業人數的成長緩慢來抑低分母數字,要期求勞工生產力再大幅上揚,恐怕也愈來愈不可得了。

這就解答了五年來薪資原地踏步的部分原因:隨著企業外移、投資停滯,不僅足以創造更高生產力的條件消失,工作機會難也快速流失,就業者無法面對強勁的需求,則勉強謀一個餬口的工作已屬萬幸,又豈能奢求年年大幅調薪?

不過這只解答了一半。大批廉價勞動隨著共產集團瓦解而突然獲得解放,以最積極狂熱的態度擁入全球市場搶奪工作機會,才是讓台灣勞工薪資難升甚至反而下降的關鍵。台灣因距離最近、文化語言最無隔閡,自然首當其衝;但政府消極、鎖國的政策,只迫使企業、資金流出,卻不容許國人有效利用中國大陸的強勁成長動力為台灣勞工創造大量工作機會,這才是罪魁禍首。

【2007/09/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勞工苦 只因企業無力
 
【聯合報╱戎撫天/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2007.09.11 03:34 am
 
 
聯合報十日報導,台灣勞工可能是全球最辛苦的一群。過去二十五年台灣勞工生產力,高居全球第五。台灣工時是全球第一。但勞工薪資成長率偏低,南韓、新加坡與香港都超過台灣。而且過去十年,台灣勞工起薪,除高中職畢業生略有微幅成長(多四九○元)外,專科、大學都比十年前降低。

台灣勞工素質高,但薪資差、工時長,是否表示雇工剝削勞工呢?

答案是否定的。

勞動報酬的決定因素,除勞動力素質外,產業全球競爭力可能更重要。依據工業技術研究院的資料,台灣主力ICT(資訊電信科技)產業的附加價值率,一九九九年為百分之三十二,二○○

五年降低到百分之十七點一,紡織、電子零組件等標準產業均同步走低。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則由一九九九年的百分之廿七,降到二○○五年的百分之廿,不僅始終比美國低約百分之七,自二○○四年開始,南韓製造業附加價值率超越台灣。台灣的服務業的附加價值率,扣除公務員薪資因素,比製造業更低。

天下雜誌每年調查台灣一千大製造業、五百大服務業、一百大金融業的營收及獲利情形,最近十年總營收成長率每年接近十個百分點,獲利率卻一路下滑。這個趨勢反映了台灣企業拚死拚活擴充規模卻越賺越少。事實上,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下降,與製造業毛利率降低關係最大。企業賺不到錢,勞工當然就辛苦了。

最近十年是球經濟狂飆的十年,金磚四國快速崛起,美國在雙赤字威脅下仍然維持了十年榮景,台灣的企業及勞工卻都度過了辛苦的十年,我們不能斷言與政黨輪替有關,但一定與政治及企業因應全球經濟劇變無方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