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這則特別報導,我覺得特別有意義。韓良露的舉動,有點類似中子,在既有的文化基礎上,壟斷該領域的文化象徵。
師大商圈成名已久,各位看到下面的圖片就可以看到,不過為了一個南村改名,倒很有意思。

論述上說,臺北市也要比照紐約,這就有意思了,為何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一定是要按照國外的規格做?這一點在第三篇都提到。
先打再畫靶,不只出現在官方,連在文人身上也是。田野做的不夠,當然不知道自己強項在哪,猶如一個少女看到人家穿名牌,自己也想穿,但忘了自己買不買的起,穿不穿的下。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變化,不斷爆破與重建,就是台灣的文化與活力,那又何必刻意去追求歷史感呢?如果有人去紀錄那些被拆,結束與整形的過程,不也是一種歷史嗎?

=======
師大商圈改名南村? 韓良露挨批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07.08.22 03:16 am 
 

師大商圈龍泉街上熱鬧的夜市景象。
記者曾學仁/攝影 
 
  

圖/聯合報提供
 
 
台北市師大商圈近來掀起「命名權」爭議風波,作家韓良露月前在此成立旨在推廣飲食文化的「南村落」空間,並為文表示希望以「南村」(South Village)之名替代師大商圈「這個過分商業化的名字」,未料被網友批為「布爾喬亞想像」、「宰制他人解釋權」。

「南村落」由趨勢科技贊助成立,「誠品好讀」雜誌八月號也製作「南村」專輯,率先發難的部落客Wraecca說,師大商圈這名字確實有些商業味,「但改名為南村難道不是另一種行銷包裝?」部落客小梅子更認為,這是文人挾企業贊助大搞文化行銷。

網友指出,韓良露在文中以義式手搖冰咖啡、中西美食的墨西哥早餐、瑪莉珍的披薩、Blue Note酒吧等為例,書寫自己在南村的作息,「好像師大周邊只有歐式高級餐廳沒有滷味攤或香雞排,餐廳播的都是爵士樂而不會有蔡依林」,全是文人體會,「為什麼要拿她的回憶取代我的回憶?」

韓良露曾在「南村落」網站指出,師大周邊「充滿人文氣息與波希米亞藝術風味,越來越有紐約東村East Village的味道」,更被網友揶揄「看著這裡想著異國風光,能夠全不記得此刻身在台灣台北最好」,「南村」成了「無國籍平行世界的入口」,失去本土意涵。

面對網友意見,韓良露強調,她並無公權力改名,「南村」建議只是任何人都有權利做的「私人遊戲」。「我根本不在乎是不是真的改名『南村』,重點是『村』的文化連結概念!」她希望藉由「南村落」這個活動平台,為飲食的、在地的文化留痕,「別讓美好的區域只剩商業」。

韓良露也說,網友摘取她部分文章指她只提異國美食,但其實她的全文中也有提及夜市小吃。至於只提到某些店而沒提到另外一些,那都是個人主觀體驗,一篇文章究竟放不了所有。

她也澄清,「南村落」是非營利組織,雖然各種飲食文化課程常常爆滿,仍因成本高、房租貴而賠錢,還因為不想被誤會具商業企圖,曾拒絕某國外企業的「南村無線通訊計畫」贊助。她建議,網友若關懷在地文化,「不妨也多拍照、寫文,拿出非營利精神彼此連結。」

=======

南村落飲食文化課 堂堂爆滿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07.08.22 03:16 am 
 
  
 
「南村落」藝文空間平時不供餐,只有在開飲食文化課程時配合餐飲以便解說。圖為「法式鄉村料理」課程,由韓良露親手作菜給學員吃。
圖/南村落提供
「南村落」開張以來,台菜、巧克力、西式輕食等飲食文化課程幾乎堂堂爆滿,參加者來自四面八方,上課總配合食材講解,大家邊吃邊聽食材歷史、背景、特色,堪稱是最活色生香的「知識饗宴」,韓良露認為,這是「分享」時代的特色。

「我們提供的是一種經驗!」韓良露說,南村落的飲食文化課程有如「焦點團體」的網聚,大家都是food lover(美食愛好者),講者不但談食物的歷史背景,還談它從哪來、怎麼做、每一口的味道來源,再加上彼此討論,個人的體驗剎那擴散成眾人體驗。

韓良露觀察,目前學員以女性較多,背景則包括公教人員、家庭主婦等,近來也常見男生成群結隊報到,還有有機農夫從台中搭高鐵專程跑來上課。大家雖然彼此不認識,也很快會打開話匣子,暢談「你喜歡吃什麼」、「你覺得這個如何」,你一口、我一口,就這樣成了朋友。

「我想以南村落為據點,累積台灣各地的飲食文化。」韓良露說,上回辦的東門、南門市場大受好評,許多就算是常逛市場的家庭主婦,都很驚喜發現本來不知道的美食及食物背景。

未來的課程還包括半夜一點半由飯店主廚帶隊到基隆買魚、清晨四點到大稻埕看三十多年歷史的無硼砂炸油條店等,讓大家認識更多珍貴的台灣飲食文化。

●南村落網址http://www.southvillage.com.tw。
 

========
他山之石》紐約東村 先有區域感才命名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07.08.22 03:16 am
 
 
作家韓良露提議師大商圈變南村,引發網友討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畫學者孫瑞穗說,她個人雖肯定「南村」立意,但「文人想像」究竟不符現實,忽略城市區塊往往是先有實質內容、才具命名需求。

孫瑞穗說,以興起於一九七○年代的紐約東村為例,本來該地只是一塊蕭條的破敗區域,後來慢慢進駐一些藝術家,包括往後聲名大噪的安迪沃荷,漸漸形成另類藝術的區域感,變得有命名的必要,這才因為位於格林威治村以東,而被稱為東村。

「台北市實在太庸俗,只有以消費文化掛帥的『東區』、『信義計畫區』,其實需要像『南村』這樣的地方。」孫瑞穗指出,包括師大商圈等地,商店的汰換速度都很快,如此,人的記憶只會不斷破碎,難以長久。但是南村計畫的策略確實需要調整,如果能夠開放社區參與,形成集體行動,命名應該會更可行。

韓良露則表示,「南村落」一直試圖連結社區參與,不但與周遭許多店家聯盟,也舉辦過數次「南村漫步」,每次雖限卅人,卻都有五十多人報名,還都願意等到下次,其中不乏周邊住戶,他們也都在行程結束後表示感謝,覺得更認識自己所生長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