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覺得交不出有公民意識的學生是正常,原因在於回到職業訓練所,我們所教導的是,要交學生未來出社會的求生技能,所以一如影子所轉引東海九把刀的,關於科系的熱門與冷門。
今天瀏覽,在經濟日報上的看到一則育達的消息。育達算是一個職校,在畢業後就業上,看來比一個讀私立大學歷史系的學生,還要吃香﹔之前我說台灣高教再產學合作上似乎不夠緊實,屬於階段性﹔但是看到高職,則始終想要緊密的與產業界結合。薪水是不高,但是至少有溫飽。
台灣整個教育問題,在高教上除了不可逆以外,更重要是,廣設高中大學後,解決入學率,但是沒解決退學率與畢業後的事情:解決前門,沒想到後門。我Brhams6的觀點還在於:如果高教全然產業化,也不利於教育,原因在於高教應該是帶領產業見前進的(高教是被設計來研發的,不是協助產業)﹔
但是台灣個高教因為吃公家飯,可以大量的與現實脫節(人文社會學科尤然),也是產生產學落差的原因之一。Zen大提到既然無用,官方何必緊抓高教?這是一種官老爺心態,雖然老子沒啥用,但是吃的你死死的,還是要看我的嘴臉。
==========
育達大潤發 三明治教學創三贏
【經濟日報/記者 李珣瑛】 2007.03.26 04:05 am
http://udn.com/NEWS/MEDIA/3776226-1580803.JPG
育達畢業生王怡婷(右),參與校方與大潤發合作的「企業實習」方案,實習績效良好,獲得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左)親自頒發聘書的肯定。
育達技術學院/提供
對許多擔心「畢業即失業」的應屆畢業生來說,如果能在畢業典禮上,就同步獲得未來雇主發給的聘書,將會有如吃了一顆「定心丸」一般,歡歡喜喜地順利邁向就業大道。如今,透過產學合作的實習管道,「畢業即就業」再也不是夢想了!
為了實踐上述的理想,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三年前就與大潤發流通事業公司,展開創新的「新型態三明治教學」的產學合作案。
育達與大潤發的產學合案,讓實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王怡婷,能夠在畢業典禮上從校長手中接下畢業證書,當場又獲得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親自頒發的聘書,締造技職院校與企業「無縫銜接」的成功案例。
育達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系主任陳銘璋,談起催生這項產學合作案的想法時指出,由於育達是技職體系的院校,為了協助畢業後有意就業的學生,利用在校期間就能結合所學進入職場實習,系方便積極協助學生做好準備。
於是,育達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從92學年度起,開始針對升大三的同學和家長,要求填答「強化職場就業競爭力方案選擇承諾書」,讓學生在家長的同意下,能在「升學考研」、「證照考試」及「企業實習」三方向擇定一個方向,好讓師生都能鎖定目標努力。
陳銘璋指出,傳統的職校與企業的建教合作,絕大多數是採一學期在校唸書、一學期赴企業實習的方式。但他考量到與量販店產業合作,以及服務業營運的需求後,便改採符合企業實際狀況量身訂作「新型態三明治教學」的產學合作方式,也就讓選擇「企業實習」的學生,每周一、周二在校上課;周三休息;周四到周日共四天,都在大潤發量販店實習上班。
服務業由於工作時間長,往往會在旺季過後面臨大批員工異動的困擾。大潤發湳雅店總經理蒲聲鳴表示,大潤發將育達實習生的工時全數納入正式年資,讓凡是到大潤發實習的育達學生,同時具備育達學生與大潤發員工的身分。
這種前瞻、貼心的規劃,既可打破學校與企業間的僵化藩籬,亦可更進一步整合工作與學習。如此一來,順利造就多位育達的優秀實習生,一畢業就被大潤發拔擢為基層幹部。既落實教育部對技職教育「一畢業即就業、一上班即上手」的期許;同時也創造學校、學生、企業三贏的局面。
陳銘璋舉例指出,台東高商畢業的王怡婷,考取育達行銷流通管理系後,選擇大三、大四到企業實習的方案。因為在大潤發實習期間表現優異,並累積足夠的年資,一畢業不但接到大潤發的聘書,而且是返回家鄉大潤發台東店從「副課長」做起,去年底又完成大潤發儲備課長的相關訓練,預估今年即將接任課長職務。
相較於王怡婷成功在學校與企業之間「無縫銜接」,去年才在王怡婷面試下,進入大潤發台東店擔任課員的國中同學小曼,就顯得所學對就業的幫助不大。
小曼的母親就感嘆指出,小曼唸普通高中,考上台北的私立大學歷史系,花了家裡約100萬元北上唸大學,畢業後還不容易找到工作。
反觀,唸高商的怡婷考上育達唸行銷與流通系,又選擇到企業實習還有薪資所得,四年下來只花了家裡約20萬元。畢業後還直接到實習的企業擔任基層主管職,這樣的產學合作模式,有如為技職院校學生舖妥「就業直達車」般的貼心。
【2007/03/2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