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破週報探討了台北國際書展的消息,這次的報導就不只是產品介紹了,而是他們記者深入觀察後帶來的一些觀點。全文有三篇,不過我們選2篇,第一篇是針對書展本身的定位;第二篇是談電子書,都對文創是有影響力的觀察。

前兩天在大陸網站上,看到大陸朋友貼了很多張圖,介紹這就是台北國際書展,仔細一看,怎麼都是動漫人物?這次主題根據基金會董事長的宣傳,不是法國為主題嗎?而且還有法國朋友參加....?不過去動漫館的話,你會發現每年主題都是日本。


日本人氣聲優釘宮理惠(中)昨天在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簽名會,吸引大批動漫迷爭睹偶像風采。
記者曾學仁/攝影 (2010.1.31聯合報)

當然下面第一篇的備忘錄提到,書展降價銷售的現象長期存在,以及版權交易,在這個展覽終究竟有何意義?這些都很值得思考,當然也吵了很多年;但是像金馬影展等,不也存在類似問題?辦了一個國際級的展覽,究竟只是放電影?還是在台灣讓世界各地的製片人、投資人、導演來交流?那柏林影展、法蘭克夫書展究竟又在幹嘛?

第二篇談到電子書,上網搜尋一下這次書展的消息,其實跳出很多電子書的報導,可以說是傳統出版社以外,納入了很多科技方面業者的意見。當然對於載具、閱讀形式,究竟紙本書會不會消失等,也反覆地談類似的問題--載具會不會大一統?紙本書啥時消失?
第二篇備忘錄也提出社群式的閱讀,比如部落格等,都可以參考。

最後在週末的自由廣場上看到,詩人也從「版權」角度,剖析台灣跟歐洲館的差異:台灣是版權輸入國....

但是在瀏覽新聞時,看到電子書什麼又可以存幾萬本書之類的論調,感覺滿好笑,1萬本書,甚可以當一個圖書館了。就算儲存空間再進步、閱讀形式多便利,帶1萬本書在飛機上閱讀,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因為其實閱讀就那1-2本書,10本書算多了。1萬本這種數目除了展示效果以外,對真正的閱讀意義不大。相反,還是有人會帶本實體書去坐飛機吧?

注意,在MP3暢行的現在,黑膠唱片還是有人在用,兩廳院還是有在收藏。

說到什麼閱讀器,今天在電視上看到賈伯斯開了公開會(有點傳福音的佈道大會感覺),他們未來又要推新的產品了,好大一台閱讀器,但是又好小一台電腦?

iPad Keynote Apple(共四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xSrB9IbB8

我也在想,現在這些沸沸揚揚的什麼電子書拉、金庸機拉,會不會過兩年又過時了,其實不值一笑?就像過兩年當新的3D、4D電影出現時,阿凡達也是笑話一場?

========
2010台北國際書展備忘錄之一:書展不應該只是出版大賣場!

文/陳佩甄

以「台北國際書展」為名的台灣年度國際性書展首屆開始於解嚴那年,1987年標誌的也正是台灣各類出版解禁後蓬勃發展的起始。初期的台北國際書展雖由政府機關主導(第五屆首度由民間團體時報文化公司承辦),但也逐年漸具開放性與國際視野。然而曾幾何時,台北書展這個名詞已幾近等同於特價書賣場。每年接近二月,總聽得朋友們相約搶在書展最後一天去撿購6本500元、下殺3折的書籍;總聽聞我出版社的朋友們哀嘆每年總有那幾天得離開編輯台去賣書。即使各屆展覽從來也沒把「來買便宜書」這類行銷語彙編織在17年來任何一屆書展推廣文宣中,且自13屆開始由台北書展基金會取得承辦資格後,為了要讓書展的品質提升,及避免外界稱書展為「夜市」的不佳形象,除了設置專業主題區,亦重新規劃「專業人士參觀日」的設置,但媒體爭相捕捉的總是書展中的賣場樣態,出版業景氣與書展買氣總兩相對照。幾番輪迴下,明顯從2008年開始出現拼不贏折扣的小型出版社銳減、參展新書書種變少、出版社不再花心力營造品牌形象、到後來連幾家大型出版社也退出不玩。是以,「到書展撿便宜」逐漸取代「與國內外作家交流」、「尋找好書」或「評估閱讀趨勢」、「交換國際出版資訊」等功能。

其實上述的幾項功能,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即可觸及;每年365日間總有幾波特價攻勢、從未間斷的新書座談與出版趨勢新聞。那麼每年初舉辦的書展更應該體現的或許是一場具整體性的出版盛會、更有延續性的年度主題以及更有在地性的區辨定位。例如藏匿於好幾屆書展主旨下的英文標語不斷出現「亞洲」這個字眼(如:第十五屆至今年的Meeting with Asian Publishers,再前幾屆的Gateway to the Book Markets of Asia、Asia, the Way; TIBE, the Gate.),似乎只是在地理位置上便宜行事而作的宣告;從長久以來的書展、書市內容來看,我們的亞洲好像只有自己和日本(和近年來韓流帶起多一些韓國瞭解),對其他亞洲國家的出版知識幾近荒無。又或者,在看似很國際化的主題國設定上,除了被動的接受對方釋出的文化交流資源而設置之外,書展本身更應該主動考量本地讀者閱讀趨向、國際性重要出版發展來作引介。而缺乏歐美、英語系國家城市書展的一項重要功能:版權交易,台北國際書展如何思考推廣本土作者、華語作品,也是書展、出版社、作者們尚未著力的一環。

就上述仍待凸顯的各種趨向,以本週開始的第十八屆台北國際書展各項設置來說,《破報》為讀者挑出兩項可延續觀察的主題:數位閱讀與法國插畫繪本出版品發展出的圖像書,構連台灣出版發展狀況後以專文報導梳理以作備忘。讀者在前往書展觀看展覽出版品或參與相關論壇後,可持續關注數位閱讀與圖像書往後在台灣出版領域的發展。

資料來源:破週報
http://pots.tw/node/4247

=======
2010台北國際書展備忘錄之二:數位閱讀必然踏著紙本書的屍體前進?

整理報導/陳佩甄

從15世紀中印刷術發展開來(註一),由科技所帶來的閱讀革命,在工業革命之後即出現唱衰紙本書的聲音。早在1894年,《斯克里布納》出版雜誌(Scribner's Magazine,由1846年成立之美國出版公司Scribner發行)即有過一篇文章、哀歎在廣播出現後紙本讀物將要消亡。(註二)一百多年後,紙本印刷書仍舊存在,且目前還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閱讀載體。時序稍稍往回推網路剛發展起來的1989年,網路發展超乎預期的20年間,除了資訊傳播的邊界大幅消彌外,亦影響到唱片及電影市場;特別明顯的是線上音樂商店目前已發展出一套邏輯。在這20年間閱讀內容的發展並非不為所動,只是書籍數位化的溫度似乎直至近年來才開始沸騰,從2007年以來已進入另一波喧囂的進程。

2007年美國《新聞週刊》(News Week)封面專題名為「Books Aren't Dead...」,認為人們在未來絲毫不會減少閱讀,但是如封面專題副標題「They're Just Going Digital」所明示的,閱讀將逐步以至全面數位化;而當年度美國最大線上書店亞馬遜公司(Amazon)即發表了自有電子閱讀器Kindle,並得當年諸多媒體頌揚為數位閱讀時代主要內容載體。接著,一般被視為國際書市趨勢指標的法蘭克福書展,將2008年10月15日舉辦的書展主題訂為數位化出版;與前一年書展相較,2007年的法蘭克福書展只有2%的參展商涉及數位出版產品。接著2009年各大城市的國際書展紛紛設立數位閱讀主題,且皆成為主要展場、議題;同一年國際書市最夯話題之一即是亞馬遜公司在2009年12月25日電子圖書銷量首次超過傳統印刷書籍,而美國最大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同年10月也發佈了自有品牌Nook電子閱讀器。本週開跑的第18屆台北國際書展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也終於涉及數位閱讀。

數位閱讀未來趨勢

隨著電子閱讀器Kindle、iLiad和Sony Reader的出現,市場對於數位出版的需求開始勃發,關於紙本讀物是否會滅亡的討論現在正傾向於對內容載體的討論。市場上有過一些調查,顯示一部份讀者表明對於電子書還抱持觀望,或是如另一部份讀者表示的,對於自己覺得實用的、摯愛書籍,可能會同時購買紙本與電子版。《出版者週刊》(Publisher Weekly)有報導分析,書籍閱讀的時間感較長於一張音樂專輯,讀者包包中的閱讀器即使可裝入數千本書,對於行動中的閱讀並不比一本紙本書來的有效益。似乎,紙本書籍在不環保的言論抨擊下,在人類久遠的閱讀行為習慣中還是有存活的理由,除了一項日漸重要的特質:社群連結性。出版業顧問公司Idea Logical的執行長夏祖金(Mike Shatzkin)在2009年5月28日的美國書展上直言「對於生產圖書產品的出版社來說,『進化』意味著如何融入一個日益『社群化』(community)的世界。」《WIRED》雜誌在〈Next Up for E-book Readers: Social Networking, Online Sharing〉一文中亦點出「電子書社群將是下一波趨勢重點。」

縱覽國內外各方討論,未來閱讀趨勢與現有的網路社群緊密扣連。如:Myspace、Facebook、Plurk等「水平式」社交網站將是一波電子書行銷標的;緊接著「縱深式」專業網站也將增加社交功能。另外,「個人出版」模式將興起,原有的隨需印刷(Book On Demand)模式將少掉印刷成本,特別是部落格作家將明顯加入;如台灣Richi未來內容(http://richi.cc),主打部落格作家,圖文影音皆能線上販售。再來因應電子閱讀器的發展,大字體圖書將盛行,因為大字體的圖書更易於被掃描或轉換成其他的電子格式;而閱讀器的網路功能還會深遠地改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綜合以上所述,許多論者所提及的,閱讀將從個人行為變成一種社會行為。

台灣出版數位結盟現況

行政院發言人蘇俊賓於2009年12月3日表示,政府未來5年將投入新台幣21.34億元以上預算,全力推動電子書產業發展。而在政府正式釋出資源之前,台灣的電子書、數位內容生產鍊已由民間結盟發展起來。內容供應與流通方面,誠品書店已與遠傳結盟推出平台;2009年8月聯合線上(結合國內60多家書籍、雜誌出版社的數位內容整合平台)也與博客來、電信業者合作;同月,中華電信則宣佈推出整合數位內容、智慧型手機及平台等三方資源的「Hami書城」,並已於10月推出手機加值服務;城邦旗下的POPO原創(http://www.popo.tw),則從2009年12月開站,跟多家出版社合作,推出知名作家線上閱讀。在閱讀器的發展方面,硬體廠商包括元太科技、友達等大廠則無不致力於研發更彈性的電子載體。

由上文提及各種國內外發展實例可推敲,能同時掌握通訊、硬體、數位內容、平台服務等四個環節是現下數位內容各端的發展方向。其中於2009年6月15日成立的BOOK11,是目前明確結合軟硬體的電子書服務平台,而BOOK11成立契機亦始於2007年國外閱讀器的出現。若簡單的想像,BOOK11.com這類平台與離線閱讀載體(電子閱讀器)的對應,與「Amazon + Kindle」相仿,或是讀者更熟悉的「iTune + iPod」的模式。遠流與遠通Koobe共同研發、完成定名為遠流「金庸機」(JinYong Reader,內含金庸小說作品集)的電子閱讀機,則是華文世界第一台完成「內容、軟體、硬體、通路服務」四合一整合的電子書閱讀器。

以上提及的UDN、口袋移動、城邦、遠流Koobe、BOOK11等整合服務平台,以及凌網、漢珍、智慧藏等網路及資料庫服務、中華電信Hami平台都將在台北國際書展的數位出版體驗館展出。本文為讀者將數位閱讀的發展狀況稍作整理備忘,在出手買下一台動輒上萬元的閱讀器之前,有空先到書展動手實驗看看吧!

註一:15世紀中的說法來自古騰堡(Johann Gutenberg)印刷術發明的時間。中國早在唐代時就有雕版印刷術,而且11世紀時宋朝的畢昇就已經發明利用可以活動的字模來印刷(活字印刷)。
註二:參考自美國時事評論者克萊恩(Ezra Klein)在2008年5月號《哥倫比亞新聞學評論》裡的〈閱讀的未來〉(The Future of Reading)一文。(http://www.britannica.com/bps/additionalcontent/18/32015475/The-Future-of-Reading

資料來源:破週報
http://pots.tw/node/4247

======

什麼最吸睛?數位!數位!數位!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2010.01.27 04:15 pm
 
 

台北國際書展上午在世貿展覽館開幕,副總統蕭萬長(左)參加開幕並仔細觀看電子書的產品。
記者曾學仁/攝影
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上午在世貿一、二、三館熱鬧開展,今年是台北國際書展舉辦18屆以來最盛大一次,共有58國、883家出版社展出百萬本以上好書,電子書更是今年最夯的展覽主題。

副總統蕭萬長上午出席書展開幕致辭表示,今年書展有兩大特色,第一是書展主題國─法國,具有豐富多元的文化特質;另一特色是數位化科技,隨著網路、手機、電子書等一連串電子產品的問市,數位化將成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並預期未來數位化一定會掀起更大的熱潮。

蕭萬長在聯經買《台灣年俗》

蕭萬長上午也參觀書展現場,他一連逛了主題國法國館、數位館,還在聯經、遠流、大塊等出版社攤位上買停下來買書。他購買了聯經出版的《台灣年俗》、洪範出版的《家變》、遠流出版的《漢字書法之美》…等六本年俗、文學、財經書籍。

預估仍可吸引50萬人次參觀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從今天起到2月1日展出六天,主辦單位台北書展基金會表示,去年書展參觀人數破50萬,今年書展期間雖然碰上大學學測,預估仍可吸引50萬人次參觀,帶動過年前的書籍買氣。

台北書展基金會表示,今年台北國際書展無論參展國家、出版社都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年,其中國際區共有美國120家出版社帶來全美500本最暢銷的各類書籍,日本也有55家出版社參展。非洲館也有14國35家出版社來台。

哈金、許爾文.努蘭等大咖200人

另外,今年國際書展號稱是歷年來作家陣容最堅強的一年,包括美國書卷獎得主哈金、知名的美國醫生作家許爾文.努蘭、法國作家妙麗葉.巴貝里、日本作家小山薰堂、世界書展會議主席衛浩世等200人參加。六天書展期間將有400場閱讀活動、36場專業論壇。

為了拚人氣,主辦單位也在書展期間發送百萬紅包,鼓勵民眾過年前逛書展,儲存「精神糧食」迎接九天春節長假。書展期間民眾購書發票累積滿1288元,就可在一、三館兌獎區現場抽紅包,有機會抽中500元或1000元購書抵用券、筆記型電腦等。

【2010/01/27 聯合晚報】
 
=====

文學.動漫饗宴 台北國際書展起跑
2010-01-27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陳映竹
 


▲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左)與台灣文學館館長鄭邦鎮(右二)及三位Cosplay人物一起邀請民眾來逛台北國際書展、拿紅包。(資料照片)

台北國際書展》動漫迷追星族看過來

    寒假第一個大展「台北國際書展」今天起,一連六天熱鬧展開。今年多達883家出版社,展出百萬冊以上的好書,書迷們該怎麼逛、怎麼買,才能逛出門道、又買到好康呢?

    今年書展少了紅包、消費券加持,活動也正逢大學學測,主辦單位推出價值百萬的紅包抽獎、折價券、賀歲商品,吸引人潮。台北國際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說,為了吸引人潮,今年書展決定推出百萬元紅包,民眾只要在書展買書滿1288元,就可參加抽獎,獎品有購書抵用券,還有筆記型電腦等賀歲獎;每天早上11點到下午5點,到動漫主題館戶外舞台區服務台,還可免費兌換獨家限量應景春聯,預估六天期間,可吸引50萬人次進場。

    為了鼓勵全民閱讀,台灣高鐵公司與台北國際書展基金再次合作,舉辦「搭高鐵,免費逛書展」活動,民眾只要在書展期間,憑高鐵當日起程站為桃園站(含)以南,到達站為台北站的車票,即可至書展現場兌換貴賓券,免費暢遊書展。

    每年書展最受青少年歡迎就是二館動漫館,今年出版社依舊祭出好康,像是尖端出版推出市面上買不到的限量贈品。不只書展期間攤位全面85折起,只要現場購買滿500元就送精美提袋,共有三種款式,分別是少女漫畫款、輕小說款與暮光之城款,購買小說或漫畫,還能獲得限量贈品「紅白對抗包」。

    而這幾年來讓漫迷瘋狂的動畫「灼眼的夏娜」,聲優釘宮理惠這次首度來台舉辦簽名會,要取得簽名資格,必須先購買2千680元的組合,一套釘宮理惠簽名組合,包括夏娜提袋、長型抱枕、紀念限量T恤、簽名瓷盤和號碼牌。書展二館策展人夏若雲說,不過早在書展前20多天,就已經有粉絲們在會場外瘋狂排隊,為了就是搶數量有限的簽名名額。

    至於,受文學迷青睞的一館,今年以法國作為主題國,邀請法國重量級作家、插畫家來台交流,館內難得提供2千冊法國書籍現場販售,並展出巴爾札克、卡繆等大師的經典手稿。

    而台灣經典文學家的手稿,今年一館首度設置了「台灣作家書房」,展出賴和、楊逵、朱天文等15位作家的經典仿真手稿,生動呈現台灣代表作家的文學面貌。不只作家,當紅的偶像明星趙又廷和阮經天,也將到書展為新片「艋舺」宣傳。

    至於發燒的電子書,書展基金會執行長林文琪說,今年書展的「數位主題區」更規劃電子書體驗區,民眾在現場將可線上閱讀金庸全集、完載下載「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的電子書試閱本。

    書展活動實在太豐富了,今年共邀請了超過200位作家,舉辦超過400場的相關活動。書展特別公開了26條追星路線的教戰秘笈,書迷只要上網到書展的網站上,輸入作家的名字或是活動名稱,相關的講座及簽書會就能一目瞭然。


========

2010-1-30 自由時報

寒冬看書展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在寒冬顯現一些熱度,一些愛書人在展場穿梭,描繪著出版的文化風景。

國際書展,主要的是看看世界其他國家的出版狀況,在展場買賣版權,相互譯介,成為不同國度的語文被閱讀。本質是文化交流,但達成經濟效益,甚至具有政治況味—會促成不同國家不同社會之間的相互了解。

因為是「國際」的,所以中國來不了。倒是以「全球華人作家會」名義,來了中國北京、中國江蘇,甚至標示中國香港、英國倫敦和馬來西亞的華人作家。

法國國家館是今年的主題館,氣勢不凡,顯示了以文化自豪的這個國家的出版榮光。主題館一側的「台灣作家書房」,有賴和等十五位台灣作家的形影、手稿、書冊,點綴一些台灣的意味。

台灣是版權輸入國,即使在自己國家的國際書展,仍然以向其他國家購買版權多於出售版權。相對於日本館、韓國館、德國館的熱絡版權輸出,台灣參展的出版社訴求對象是一般購書的讀者。

在某種意義上,台北國際書展是國內一些出版業者在展場設置的臨時攤位,不必經由書店的流通程序,直接賣書給顧客。這樣的通路對於受制於書店管道的出版業者,不無小補,卻使國際書展成了特賣會。

因此,年復一年,在展場通道攔路推銷的情況亂烘烘的,就如一般商展。主要展場這樣,其他兩個以動漫、童書為主的展覽館,更有著夜市的熱鬧。

因為經濟不景氣,世界各國的出版業都顯示衰退,台灣應該注意的是,是否低於其他國家的衰退線。重口腹之慾、輕精神食糧的台灣,並未在經濟發展時創造出版榮景,國民文化生活志向不能與先進國家相比。經濟衰退,出版業受到的影響更是首當其衝。如何振興?值得深思!(作者李敏勇,詩人)

 
=======

熱門話題-屬性不同 動漫宜脫離書展

2010-01-31 中國時報 【蔡文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

     台北國際書展已經邁入第十八屆了,就一個國際書展而言,越來越盛大、專業與多元是必然趨勢。但近幾年有一個現象頗值探討。就是「動漫」一枝獨秀,無論是話題、銷售、商品熱度都遠超過非動漫的書籍,而漫畫與DVD本身也反而被諸多的動漫衍生商品所取代。

     就動漫迷而言,漫畫角色與超人氣的漫畫大師,與時下少男少女崇拜的偶像歌手只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點我們從Cosplay迷的精心裝扮就可以發現。所以無論是規模、性質或是人氣,動漫都足以也適合自成一格獨立於國際書展之外。它比較適合與流行音樂、影視做結合,而非充滿教育、知識、文學性閱讀的書籍黏在一起。當然漫畫也不是做不到這些功能,只是屬性完全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