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這邊選新聞,比較屬於週邊,不太直接接觸文化核心。選的媒介也比較popular。
以下兩篇報導,彼此無直接關聯,一則是探討老問題:大眾文化與經典之間的戰爭,另一則延續先前對於卡萊爾私募基金的後續評論,並延伸到本土產業被東印度公司買走的後續效應。
對本地創作外國化,效應真的還要在評估,不過參考電影與音樂,早就全盤西化的狀況,內容上的確遭到很大更改,諸位常看一些好萊塢投資的華文巨片,現在在中國幾個名導拍攝的,就可知道內容上發生麼狀況,這不是好不好看,有無突顯出特殊意義的問題。


===============
2006.12.18  中國時報
學者:大眾文化 本是歷史課題
王超群、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大歷史系教授楊肅獻表示,他贊同歷史教科書編入大眾文化或流行文化,只要是以歷史大格局去編寫,而非著眼於某一演藝人員私人價值,就沒有爭議。台大歷史系教授趙綺娜也強調,歷史課本探討流行文化,相當正常,看不出有何不對或牴觸。

    教育部長杜正勝最近翻閱各版本台灣史教科書後表示,台灣史教科書內容很豐富,可提供足夠台灣知識。但老師、學生如果用傳統填鴨式來教、學,或只強調記憶、背誦,會造成災難。

 
    杜正勝說,學生面對各版本台灣史教科書時,要像看小說那樣來學習,遇到自己有興趣的章節,再更深入瞭解。未來升學考試,歷史科題目會強調測出學生的歷史能力,不會像考填充題一樣,只要學生將記憶、背誦的東西填進去。

    楊肅獻指出,此次歷史教科書的修訂精神,應是彰顯歷史與時代的接近,讓學生更正確瞭解自己所處的文化和社會過去的發展脈絡,將張惠妹、周杰倫編入歷史教材,正是納入大眾文化或流行文化。

    過去總認為歷史就是古代史,現在已是廿一世紀,即使十年前的事,也是上個世紀的歷史,何況近年來不論台灣或世界,變化腳步極快,不掌握變動,如何因應時代?楊肅獻表示,過去總以為講文化就要聽古典樂,事實上,流行文化也日趨精緻,不只是青少年次文化的意義而已。

    專長美國史的台大副教授趙綺娜也強調,流行音樂等大眾文化研究也是歷史學術課題之一,中研院近史所期刊曾有論文深度剖析民國初年上海〈申報〉廣告中對男性不舉的醫藥觀點,相當令人激賞;又有學者研究春宮畫,也具學術價值。大眾文化和當代社會面貌都是歷史研究的課題,毫無衝突。

    她表示,歷史的研究課題多半受研究者本身的現實關懷影響,以美國史為例,相當程度從白人男性的角度著眼。也因此,美國非洲裔歷史學家約翰·霍普·弗蘭克林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更顯難能可貴。

=================

2006.12.18  中國時報
早夭的本土網路產業 (讀者投書)
王盈勛


    美國的私募基金凱雷剛宣布要收購日月光不久,就傳出雅虎奇摩要購併台灣最大部落格網站無名小站的消息。

    前者二一○○億台幣,後者雖未公布,但是一般市場預估,應該在七億元台幣左右。就金額來說,後者只能算是前者購併金額的零頭而已,因此媒體、政府或是社會大眾對無名小站購併案的關注度不及日月光案。但是就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來說,此一事件的代表性意義不亞於日月光遭購併案。

 
    在台灣的網路產業發展史當中,台籍網路公司被外資企業購併的三大案是:雅虎購併奇摩、eBay買下力傳資訊的拍賣王與買賣王、以及這次的奇摩雅虎收購無名小站。奇摩成立於一九九七年,在二○○一年賣給雅虎;拍賣王於一九九九年正式開站,在二○○二年賣給eBay;無名小站雖然也是創立於一九九九年,但是在二○○五年才正式成立公司、商業化運作,在二○○六年就賣給了奇摩雅虎。換句話說,在台灣冒出頭來的這幾家網路公司,分別獨立經營了四年、三年、和一年就賣給了外資企業,時間越來越短。

    日月光的購併案金額雖大,但是畢竟半導體封裝在台灣已屬相對成熟產業,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在產業群聚、知識蓄積、或是人才供給都有一定的根基,不會因為一兩家企業更換了旗幟、轉變了國籍,就動搖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根本。但是台籍網路公司的早夭,帶給台灣網路產業的,卻可能是根基的傾頹,全球網路市場的自絕。

    台灣內需市場小、欠缺原創的經營模式與關鍵技術,加上語言文化的隔閡,要競逐全球網路產業的市場,原本就是一項先天不良、備極艱辛的挑戰。但是這也不打緊,當年台灣發展高科技產業面臨的是一樣的困境,一樣的難題,靠著台灣人的努力打拼、有效的產業政策、以及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生存的策略運用得當,我們依舊在全球科技產業取得一定的位置。

    網路產業和過去我們熟悉的科技產業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網路產業同時具有科技業和服務業的特性。服務業需要的是對消費者習性的理解,對於文化差異的敏感體會,以及對於趨勢與流行的快速回應能力。因此,服務業幾乎都是從內需市場起家,接受自家國人的磨練與批評建言,再一步步推展到國際市場。

    這十多年來的台灣網路公司,有起,有落,有激情,有絕望,有跑去美國上市的,有勾勒兩岸三地藍圖的,但是於今回顧,卻無一能真正跨出台灣國門,不分大小,每家都是「本土」企業。原本我們可以不用急於一時,先在台灣站穩腳步再逐步擴張,一如所有的服務業。但是早夭的本土,顯然讓這樣的機會越來越渺茫。

    我們不需要用民族主義的眼光來看待外籍資本併購台籍企業。但是很明顯的,這些外籍網路公司購併奇摩、拍賣王、或是無名小站,只是著眼於台灣的內需市場。華文市場,乃至全球市場,自有這些跨國公司的在地分公司來效勞,不待台灣人費心了。

    外資買走的日月光,我們可以預見它還會是台灣成分與含量很高的日月光,但是外資買走的奇摩、拍賣王、或是無名小站,買走的不只是台灣的市場佔有率,更有可能是台灣網路產業在華文與全球市場的未來與希望。而且,是如此之低的代價。

    (作者為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