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動腦的網站看,發現最近廣告界發生一些事情,主要在供需失衡,以及電視頻道方面所價、廣告預算下滑等綜合起來的問題。

廣告就歐洲的資料來看,文創產業最前幾個產業,其中一定有廣告。因為它是非常接近商業端,為商業服務的,自然是外溢效益第一層。但是台灣廣告界其實長期問題不小,諸如比價、削價、偷創意等問題。或許現在改善一些,但是下面看來,在跟電視界的互動,還是沒有出現明確的價格。「缺乏明確化」--尤其在索價方面,似乎是很多文創產業共同遭遇的問題,廣告業就下面來看,代理商與頻道之間也存在著。先前比價問題也源自於此。

在人文學科裡面,對現代性有很多的爭論,明確反面的僵化與標準化,在歐洲學術裡面,被視為是20世紀很大的議題/問題。也因此什麼後現代的反省,麥當勞化的反省等很多。

我們抄人家理論,跟著批判很行,但事實上我們的產業--文創產業,到21世紀都快過了10年,似乎很多產業尚未完全的進入「現代性」。然後,我們在全球市場上,要面對已經進入現代性的國家,一起競爭。

還有,裡面提到CPRP(Cost Per Rating Point),雖然有點複雜,是業界裡面的術語,但是,由於廣告是商業媒體的命脈,因此如何計算,最後環環扣連,就會回到節目內容上,影響整個媒體產業甚鉅。

======
【廣告】廣告滿檔 媒體代理商和頻道卻喊苦? 
 
 
作者 : Brain.com記者 邱家緯 更新時間 : 2009/07/27 18:41:10
 
雖然景氣還沒恢復,但從今年6月起,電視廣告滿檔的情況比以往來得嚴重,大量的廣告湧進,電視台與媒體代理商應該高興才對。但廣告量暴增,各家有線電視收入沒有增加太多,媒體代理商苦不堪言,到底怎麼回事? 
 
 
今年人氣特旺的遊戲產業,帶動整體廣告量,也讓廣告檔次的價格水漲船高。(來源:戰鎚online官網)

(Brain.com 台北 2009-07-28)今年6月下旬,只要撥個電話到各家媒體代理商,會發現媒體企劃和購買部瀰漫著一股肅殺之氣,每個人都在憂心廣告排不上檔該怎麼辦,甚至不敢接廣告客戶電話,混亂的情況讓貝立德媒體企劃協理李娸禎大嘆:「今年的廣告比以往更難排,以前學到的理論在這時候統統不適用,廣告只能搶多少算多少!」
 
  今年旺季的廣告量忽然激增,大大壓縮到媒體代理商的談判籌碼,面對客戶要求,媒體代理商的壓力可想而知。特別是有些媒體代理商在淡季用削價手段標下的案子,在廣告滿檔的旺季,讓他們必須賠錢才能讓廣告播出,或是硬著頭皮跟廣告客戶協調,兩邊不是人。
 
供需失衡 媒體代理商沒錢賺

  「今年媒體代理商會這麼辛苦,全都是因為供需失衡的關係,現在賣方市場太強勢了!」實力媒體執行長謝祥偉一語道出目前媒體購買上面臨的問題點。從6月開始,因為廣告檔次需求增加,頻道商開始抬價賣廣告,此時夾在客戶跟頻道商中間的媒體代理商面臨極大的壓力。凱絡媒體總經理朱詣璋提到,這一切都發生得很突然,到6月下旬廣告量突然爆增,讓他們措手不及。
 
  歸納出幾個因素,可以發現廣告量的增加其來有自。首先是收視率降低,使廣告效果稀釋,需要更大的量讓商品曝光,康瑞行銷執行副總沈志勳指出,在經濟不景氣下,舊節目重播的頻率高,導致收視率難以提升。根據尼爾森針對2009年的電視收視調查,比起去年,電視收視時間不僅平均減少9分鐘,黃金時段的收視平均還下滑5%,以致到了今年6月,頻道總廣告秒數超越2008整年的總計,幾乎達市場極限,而超過兩分鐘以上的廣告占據大部分頻道空間,減少許多商品廣告露出的機會。
 
  再加上景氣不好,客戶可能原本有一億的廣告預算,現在可能只剩下八千萬,就會選擇把預算放在旺季集中發稿。最關鍵的是,線上遊戲產業在今年忽然崛起,除了發稿量大,又剛好遇上暑假,廣告更集中在這段時間。
 
  另外,也有人歸咎於頻道商在淡季時,為了業績考量,標了一些政府的案子,這些便宜的標案在2、3、4月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到了旺季就壓縮到既有的廣告時段。而頻道商有時會依照品牌的廣告量、名氣,甚至是人情因素優先排廣告時段,這些因素都讓廣告更難上檔。
 
  同時,當所有的廣告客戶互搶廣告時,有些頻道商可以就單價高的廣告,擠下單價低的,等於變相鼓勵高價競爭,讓媒體代理商損失慘重。
 
頻道商 漫天喊價?

  儘管廣告量爆增的主因都與大環境有關,但朱詣璋仍不禁想問:「電視台收視率下滑,代表效益降低,但為什麼廣告價格還比以前高?而且每天的價格都不一樣。」他指出,現在媒體代理商共同遇到的困難,是媒體的廣告價格沒有一個公認機制。

  面對媒體代理商提出的收視率降低,價格卻調高的質疑,星空傳媒廣告營業部總經理張正宜做出了回應。她認為,這就是市場供需的結果而已,旺季的廣告檔次需求量大,價格當然會比淡季高,跟一般傳聞的以價制量無關。
 
  再來,針對用價格排擠廣告檔次的問題,年代電視台業務部副總許朝欽不諱言,有些比較強勢頻道商的確會這麼做,這些頻道商能接就接,再從中選擇CPRP或是成本效益較高的廣告檔次。雖然這種作法會讓媒體代理商虧錢,但他認為,這就是一種自由買賣市場的規則,淡季時,頻道商一樣會被媒體代理商砍價,是相同的道理。
 
惡性循環  有無解決之道?

  儘管市場的供需失衡似乎是個無解題,但朱詣璋建議,現在應該要換個方向思考,在這段時間上廣告對客戶的意義是什麼。如果花比較貴的成本,對市場反應沒有太大幫助,有必要在這時候跟別人擠破頭嗎?不如找出主要消費族群看的廣告時段來購買。他建議客戶,如果只是要打品牌形象的話,就沒有必要在這段時間上廣告,可以分散在其他月份。
 
  沈志勳也說,電視的廣告本身就是一個市場的供需機制,所以不管是代理商,客戶與頻道商之間本來就要有一定的體認,了解整體廣告會有淡旺季之分,以及媒體成本高低的認知,至於如何判定在何時以最佳的成本,為客戶創造最好的效益,將會是代理商未來的課題之一。  
 
  否則,最終將導致兩極化的情況,淡季時代理商用更低的保證CPRP殺價,頻道商收入減少;廣告旺季時,換頻道商用檔購條件甚至更高的價格賣廣告,都使頻道商或媒體代理商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對兩者的永續經營並沒有幫助。
 
註:何謂保證CPRP?

  1996年,智威湯遜媒體發展總監梁富廣為了提振業績、爭取預算,與剛開台不久的超視董事長岑建勳,向廣告客戶再三保證總收視率 (Gross Rating Point, GRP),如果收視率不足,就增加廣告檔次,直到補滿為止。讓廣告客戶先下單,直到收視率補足才收錢,也由於這個保證,開啟了廣告客戶對保證收視率(GRP)的觀念。
 
  電視媒體的CPRP(Cost Per Rating Point)指的是,廣告成本除以收視率後的每個收視點成本,檢視購買成本效益。保證CPRP的作法可以省下不少成本,漸漸成為市場主流,但也變相鼓勵只追求收視率而不看內容品質的扭曲媒體生態,而媒體代理商也開始用更低的保證值與同業惡性競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