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經日的文創特刊又在週末出刊拉,小弟趕快看看。這一篇鄭記者報導、分析的滿有意思,因為最近有幾個團體滿20年了,記者問:為何剛好這麼多團體都20歲?
一推想,原來1988年台灣才解嚴,社會力開始奔放;文化跟隨社會運動而起,自然也開始蓬勃,1988年是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可能不是,說不定她們醞釀很久了。

我自己比較注意的不是20年這個數字,而是最後一段,這些都老前輩、大腳型的團體或人物,你看下面照片,李立群、金士傑,台灣有看過電視、電影的人,就算不看表演,也都認識她們,新一點的如樊光耀,沒聽過相聲表演,也都會說:我看過他(因為樊不只當過唐先生,還演過色戒,最近還知道他們團體演出廣播劇)。

則,本文最後談到接班。這一點倒值得繼續觀察。現在老實說文化消費市場不景氣,雖然對文創的報導一如下文,都非常樂觀,但實際上,諸如郎姑的春禾收場,或其他未被報導到的團體實際過的如何?她們經營的如何?演出者(與幕後人員)一個月拿多少錢?有無勞健保?
最近勞委會似乎提出一系列勞動保障的提案,看來大張旗鼓,對藝文人來說,這些都適用嗎?以及,她們知道這個訊息嗎?或,這個訊息對她們有意義嗎?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用這句話去思考「接班人」的意義。科技業、台大醫科我想應該不太會有接班人問題,因為台灣最菁英、頂尖的人先往那邊送(好像台灣最好的水果向日本送),科技業在融資、稅務減免等也非常完善,政府都幫她們打點好了。
則,文化業呢?

滿高興看到李立群還沒想過退休這件事(他的年紀與資歷轉換成公務員或教師,早就想申請退休了吧?),他、跟同一代的表演者,只有越演越精,技巧越來越好。
但是後進呢?這是比較憂慮的一點。其他包括音樂、設計界,道路崎嶇的話,如何發揮創意?

==========
激情+夢想 文創團體閃耀第20年
 
【經濟日報╱鄭秋霜】 2008.09.12 03:21 am
 
 
8月30日,果陀劇場推出20周年大戲「針鋒對決」,由知名演員李立群及金士傑再度合作,在高雄市文化中心首演時,座無虛席。

 
「針鋒對決」劇照。
果陀劇場提供
這部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奧賽羅」的作品,獲得如此好票房,讓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喜出望外,感謝高雄劇迷以實際購票行動,支持果陀創團20周年的作品。果陀劇場決定加演場次,目前初估至少會在全省五個地方、演出超過30場。

果陀劇場20年來遇過許多大小風雨,對一個文創團體而言,20年是條漫長的路。巧合的是,今年除了果陀以外,有許多的文創團體或組織也都成立20周年,像是優人神鼓、風潮音樂、以及華人圈最大設計公司浩漢設計等。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這些組織不約而同在同一年成立,他們又如何發展至今?

20年前…果陀、風潮、浩漢等相繼成立

這些團體都成立在1988年,那一年,正好是台灣解嚴後的隔年。多位文創人士表示,政治解嚴帶來台灣民間長期被壓抑的創意釋放,應是造就這些文創組織陸續興起的大推力之一。

風潮音樂總經理楊錦聰坦言,解嚴後兩岸交流,促使風潮早年出版中國音樂,的確為風潮發展帶來契機。

浩漢設計公司總經理陳文龍認為,浩漢走過20年,是一連串「此有故彼有」的因緣所致。浩漢並預計在今年推出兩本書,見證台灣20年設計力及產業升級的轉變。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觀察指出,解嚴或許是促成這些組織在20年前成立的原因之一,但應屬間接關係,畢竟「到底是解嚴帶來社會力的奔放,或是社會力的奔放推動解嚴,應是相輔、而非單向的關係」。

林谷芳指出,每一個世代有不同的文化特徵。70年代的台灣,文化詮釋掌握在少數社會菁英手裡,文化界「同一掛的人」比較容易被社會看見;到了90年代已是諸家競起,各種領域的顛覆,使得文化很難再成一家言;每一世代的年輕人都會尋找有社會對應性的載體,做為創意才華表現的出口,90年代大環境促成社會力奔放,但也可能是歷史的偶然使多元文創團體興起,不見得只是因為政治解嚴。

林谷芳認為,看待許多文創組織「同慶」20周年,與其探討為什麼它們都在1988年成立,不如深究為什麼它們可以存活下來,因為在那一年前後應也有文創相關團體成立,只是有些可能已遭淘汰,有些無法躋身第一線。因此,「為什麼他們的氣可以比較長,或許有些共通性」。

林谷芳認為,現在檯面上知名的文創人物,多半應該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先知」地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反而多半是從失誤中摸索而來;就像風潮音樂曾經因為對社會趨勢不察,差點關門大吉;而優人神鼓主事者,也不是一開始就走追求「道藝合一」的路線。


 
「優人神鼓」排練。
攝影/邱瑞金

20年後…歷經摸索,這些文創團體茁壯了


 
「針鋒對決」劇照。
果陀劇場提供
現在若要以「事後諸葛」的方式來看他們的成功,林谷芳說,可以從「對外界社會的敏銳力」以及「本身的堅持」這兩個座標來看,這兩個力量互相作用而決定了他們的位置;雖然這兩個力量有時也互相矛盾,但這 些能度過20年的人,基本上應都掌握到箇中精義。

歷經20年,這些團體不只在本身專業、內容有所堅持,在行銷策略及與社會互動上也愈趨成熟,頗能呼應林谷芳所點出的兩大座標。

以果陀20年為例,除了推出「針鋒對決」大戲外,也推動公益回饋,10月起將由企業包場,在全省不同地方演出果陀名劇「小鎮」;並與不少企業進行異業策略聯盟,例如星巴克、曼都等企業,都與果陀共同行銷,對「針鋒對決」票房頗有助益。


 
風潮與幾米合作作品。
風潮音樂提供
風潮音樂今年除了主動邀約同為20周年的優人神鼓合作,推出優人神鼓20年發燒天碟「鼓動中的寧靜」外,最近也與創作繪本十周年的幾米合作,推出「幾米創作十年展指定選樂專輯」。這張名為「夢的延長線」專輯的誕生,緣於風潮音樂總監吳金黛與經營幾米品牌的墨色國際總經理李雨珊,在一次文創產業會議上相談甚歡,當下迸出以幾米圖像搭配風潮音樂的合作火花,兩個團隊以不到一個月的製作期間,挑選26首符合幾米繪本意境的樂曲。

或許有人認為,年年都有成立20周年的組織,沒啥稀奇;但文創界人士相信,這是個有歷史意義的巧合,成立20年的相關組織或許可開個研討會,探討背後的台灣文化社會轉變,也可將文創經驗傳承給新一代文創人。

林谷芳建議,對於想要從事文創產業的人,從走過20年歲月的文創前輩身上,最該學習的是把文創當作「生命式的事業」的態度。因為從事文化活動或行業,如果只是炒短線、趕流行,永遠成不了大氣侯;只有把文創視為「生命式的事業」,不以三到五年為期,改以至少十到20年為念,如此我們的文創產業,或許才能可長可久發展。

【2008/09/12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