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陡然刊到這篇王影評人的大文,大方向小弟是相當認同,但一些討論的細節,則是還需要深度討論,區分出差異。

1.跨部會整合。事實上前一階段的文創計畫就是跨部會整合,不過王影評人一開頭以一提到:『紙上談兵』,則,如果王影評人看不出下一階段有何不同,為何現在又再期待呢?

2.影評人中間段落最主要是在引介與討論韓國案例;韓國這10年文創成就不用再多介紹,電影、韓劇、動畫強強滾;但是05年以後韓國人自己都承認發展不如預期了。這下面詳細的差異,王影評人可能還要再探討一下為何韓國後繼無力問題,做為我們的殷鑑。不過,國內言論批評或期待官方,最愛引述韓國案例,可能因為對方大政府推動文創吧?但還有個先決條件,為何台灣一定要靠政府力量,或像韓國這樣搞?不能有新的思維嗎?抄韓國,一定落後於韓國。

3.關於最後一段,墨功有吳奇隆、赤壁的有金城武與張震(金城武可能是最受注目的,反而不是梁朝偉);台灣怎會沒有代表團出賽呢?但我懂王影評人要表達的:台灣有兵、沒有將,這才是問題。比如金城武與張震,他們是在誰手上紅起來的?赤壁裡面有好幾個是王家衛帶出來的(看到一半突然有天下無雙的感覺,只差王菲了),則,台灣電影不是沒有再拍,也不是沒有明星了,可能問題在於商業機制已經殆盡,無法像香港或中國,靠影展、話題等方式推電影,從製作人、導演帶演員一起出名;
注意,這幾個大片其實掛頭牌的就幾個,而且都是好萊塢熟面孔,在華語圈真正的大片,跟好萊塢是有接軌關係的。這下面其實在2000年以後部分導演能取得美國資金有政治經濟學上的連結關係。吳宇森、李安等人,或是中國大陸一些導演可獲得美國資金者,其實這幾年一點一點的在改變華語主流商業市場,華語片還是有能跟好萊塢一搏的機會,不過不會是台灣的紀錄片,而是這種跨三地(甚至包含美國成為四地)的作品。注意:這個模式是把政府拋在後面的,如果三地乃至於四地的政府因素加進來,色戒、赤壁保證拍不成(光是中國臺北?中華臺北?美國臺北?等爭議就吵不完。)

=========
跨部會整合 振興文化產業
 
【聯合報╱王長安/資深影評人(台北市)】 2008.07.27 04:32 am
 
 
新政府日前發表振興文化創意產業為未來重大施政目標之一。其中以電視劇國際化為第一步方向。筆者曾在民意論壇一再呼籲政府加速創意文化產業之推動。此次希望不要再淪為紙上談兵。

但如何讓此一政策落實是相當需要政策訂定,政府民間合力,並訂定目標管理執行追蹤才能達到初步成果。昨日馮建三教授在本版提出一些政策面建設性觀點,筆者試就南韓經驗,從執行面提出看法。

一九九八年南韓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後。效法日本提出「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畫」,希望到二○○三年使南韓文化產業成為世界五大生產國之一。

目前南韓動畫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電腦遊戲居世界第三位、電視劇外銷居世界第五位,當時的目標完全達成;並讓南韓觀光業、唱片業、網路遊戲成為亞洲第一位。至於電視劇,南韓開始就是以國際為目標,最初兩大地區就是日本及中國大陸。果然不出所料這兩地的電視劇市場被韓劇攻下,連台灣、香港、東南亞都淪陷。

當時擔當此一任務的就是南韓公共電視KBS結合商業電視MBC完成韓劇國際化任務。KBS為了韓劇編劇人才培育訓練將近二百位專才為韓劇墊下基礎。當時訂下五大戲劇主題:文化、時尚、美食、觀光及愛情,最受觀眾歡迎地都在此五大主題中。

從「大長今」開始,二○○三到○五年南韓文化產業需要十萬名以上專業人才。於是南韓政府在各大專院校培訓以電影、卡通、電視、電腦遊戲為主開設專業課程八十餘種,讓學生畢業後就進入文化產業服務,這和我們大學畢業即失業差別何其大。

南韓文化、觀光、外交與教育等部是如何跨部會協調執行,不但讓文化產業令世界刮目相看,也成為外匯重要收入;國內情況卻大不相同。

我們的公共電視集團還需自我募款維持節目水準。商業電視台為零點一的收視率都可能會讓節目叫停。自我生存都有問題如何配合文化政策?我們的電影文化已早被邊緣化。

最近幾部大片「墨攻」、「投名狀」、「赤壁」看到台灣演員演出卻完全無台灣參與合作、投資及贊助之名。在此一低迷環境之時,創意文化之推行需要極大的魄力及執行力才行;更重要的是,需與時間競賽。

【2008/07/2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