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中天,中時與中視最近共同promote星光大道,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值得注意的倒不是楊宗委作假,反正它偽造身分證抓去關就好。關鍵是這次事件,突顯台灣媒體之間的跨業結合趨勢。
每天看看中時,一定會有談星光大道的評論。尤其開始反省台灣在音樂產業與影視產業的歷史與問題,還間跨到日本或其他地區,滿好的。撇開對歌迷與文化研究批判等老套,這個新的趨勢探討,包括未來台灣在實體唱片業衰落,又要營造出什麼新模式,倒是很值得探討。
以後如果演唱會才是唱片界的主流,另一端就是youtube的話,將是什麼音樂產業的風貌?星光大道略為碰到這個趨勢:現場演唱與素人。
還有一股潛在各個媒體之間的競爭,就是同一個星光,不同的象徵鬥爭。現在,聯合報評論多兇啊!因為是三中的媒體!
========
中國時報 2007.06.12
星光大道的美學世代
◎陳建志
「星光大道」爆紅,給我最深的感想不是節目如何炒作,新人如何被剝削,而是「藝」的再現、一個「美學世代」的興起。
且聽聽那些專業評審的意見:「這首歌你用C key不對」「你的感情不要第一段就全部『給完』」「那一個字你用假音處理,很動人」(電視立即重播那一個「音」)。這些行內術語對許多觀眾來說都有點陌生、精深,但收視率居然飆到五.八二,勝過目前所有八點檔連續劇!
這代表什麼?這代表六、七年級整體的進了一個新美學社會,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視才藝,重視「美學經濟」的台灣。
詹偉雄《美學的經濟》一書,呼籲台灣應該以美學作為國力,而一個人的AQ(AestheticQuotient美學指數)可能比IQ與EQ還重要。如今「星光大道」的爆紅,我認為正是六、七(甚至八)年級正在形塑美學社會的重要腳步。
六、七年級要比五年級來得多才多藝,AQ素質也普遍提高。六、七年級有草莓族弱點,但對於「藝」、美感、美學有更多學習與展現機會,而這就顯現在極為普遍的平民藝術──唱歌。
唱歌,而非只是聽歌。在談「美學社會」時,與其討論六、七年級愛買i Pod聽歌,還不如追究唱歌、上KTV為何成為六、七年級的全民美學運動。大體而言,六、七年級對於流行歌的鑑賞力與表現力更強,更精深。無數精彩流行歌的歌詞,其繁複變化與微妙情感,比許多現代詩猶有過之。五年級快要聽不懂的複雜歌詞,他們像過往讀者欣賞現代詩一樣的反覆玩味。
唱歌是免費的,即使需要花費也相當少,如上網抓歌、聽電台播歌等等。最大的高頻率花費也許是上KTV──所以在追究《星光大道》如何結合廠商賺取暴利之外(哪個火紅電視節目不是?),更要防微杜漸注意KTV業者是否趁機漲價。
與其將「星光大道」和歐美的真人實境秀相比,我寧可將之與台灣也在播出的「決戰時裝伸展台」並論。這兩個節目的最大重點都是才藝與美感。競賽時裝設計的「決戰」是美學與奢華到了一個程度才會有,不是目前台灣能夠做到的,雖然該節目在台灣也很受新世代歡迎。「星光大道」之妙,就在於它復興了一個人人皆能欣賞的歌唱運動。台灣不是只有「吃」這個最普遍的美學運動;聽、唱流行歌高於基本的民生層次,但在目前弔詭的網路環境中,它的力量動不動就會野火燎原。
曾何幾時,電視上的歌唱節目不見了,被搞笑與談話節目淹沒。再大牌的唱將上綜藝節目也要配合搞笑才能唱到幾句歌。歌藝的沒落,如今被「星光大道」再度照亮。日本有常態性的歌唱節目,唱將有機會展現技藝,更別提「紅白」那個近六十年的美好傳統。
以對外競爭力而言,台灣的流行歌工業目前還是居華人龍頭地位,台灣歌手出口到其他華人世界遠勝於進口,相當不易,這就是台灣「美學經濟」的成功。
從更早「校園歌喉戰」到「星光大道」,也可看見世代演進的軌跡。「歌喉(割喉)戰」強調五年級評審的殘酷鐵血,且竄紅的竟然是「毒舌」評審勝過應是目光焦點的參賽者。「星光」的評審在專業之餘,則以溫情主義將光環送給六、七年級,效果也比較正面。
因為「星光大道」的溫情傾向,我們也看見了男歌手「娘」味的釋放。「苦情王子」不但愛掉淚,這些男新人翻唱女歌手的歌也遠多過男歌手,展現新世代的「雙性」特質。不是「鐵漢」,而是眾家「娘」男哭成一團──原來新一代的「盈淚歌手」在這裡!唱歌是美學、是「藝」,也是「情」的抒發。老台灣本來就是溫情的,但值此新世代,溫情在此以新男人的雙性特質借歌還魂,才最是有趣。
五年級或以上的世代不瞭解為何六、七、八年級這樣「愛玩」、費心裝扮、愛上KTV,唸與美感相關的「不實用」科系。但這就是台灣已進入「學美的社會」、「美學的社會」證明。雖有諸多弊病,「星光大道」呈現了新世代普遍的美學敏感度,而我們可以趁此想到此一世代的特質,與他們未來的出路,因為那也是台灣未來的出路。
(作者為作家、淡江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
舊媒體 爭議中再度活跳跳
【聯合報╱趙哲聖/倫敦城市大學博士生(英國倫敦)】 2007.06.12 04:14 am
在地球的另一端看台灣「超級星光大道」的新聞,沒想到他的熱力竟然可以延續這麼久,討論的層面廣泛,不管你討厭或喜愛這個節目,此節目儼然像是新世代的創新文化及流行符號。
從八○年代後期開始,DVD、網際網路,到現在最火紅的檔案影像分享(如YouTube),「新媒體」一再顛覆傳統只用電視收視的閱聽者。電視對年輕人來說,是「舊媒體」的呈現方式,星光節目抓住年輕人的心,對台灣電視文化可說產生新的活力。
這種大型電視競賽節目,全世界都有成功的例子。以英國獨立電視台這幾年成功的「The X Factor」歌唱比賽來說,比賽單位透過一連串的分區、初選、複選,到最後的決賽包裝,成功者會在耶誕夜前的節目選出,耶誕節當天,獲勝者的單曲CD出現在超市及賣場。
在電視台商業包裝下,節目將一個平凡人物塑造成偶像,並以偶像的方式去塑造競賽者的個人特質,例如「英格蘭鄰家女孩」、「蘇格蘭麥當勞兄弟」等。觀眾各擁其主的融入節目,從節目初期五百萬的電話投票,到年底接近千萬的簡訊投票,製作單位靠媒體製造出種種訊息誘因,使得更多觀眾進入這個節目所製造的氛圍裡,電視靠這樣的氛圍留住日漸流失的觀眾,產生議題,最後賺取收入。
不管是人性的光明面(演唱者失敗的淚水)或黑暗面(年齡謊報),都在短時間內引起年輕人的注意,而參賽者的八卦與節目花絮,不管是不是節目單位所期待(或設計?)其實已不重要,爭議多反而更好!因為這樣可以找到更多觀眾,高收視率才是電視台所寄望。不無意外,所有其他媒體又蜂擁播出這個節目的相關新聞,這正是最好的免費宣傳。
只是與英國不同,英國只有歌唱競賽的電台會報導宣傳,其他只有分眾的媒體(如娛樂媒體)會選擇報導,並不會像台灣媒體如此全民運動的報導「別家台」的新聞,剝奪了一般人想知道別的新聞權力。
星光大道總有走完的一天,然而,透過節目種種層面討論的問題,為台灣新媒體創意文化找到新的出路,相對來得重要。
=======
星光屢曝光 置入式行銷!
【聯合報╱林吟濃/大學生(宜縣羅東)】 2007.06.12 04:14 am
「超級星光大道」製作單位的操縱,越到後期越明顯。像廣告與廣告之間的前情提要,都時常故意誇大參賽者的一舉一動,以便留住觀眾。
在節目流程方面,抽籤比賽根本流於表面形式,製作單位常考慮歌手性質、競爭強烈指數,安排每次一對一的賽程。當紅的楊宗緯,每每都擔任壓軸出場的角色,也都讓人不禁與收視率維持做聯想。這是否也損害了閱聽人的權益?
該台新聞頻道不斷播送參賽者消息,或是當天比賽精采片段,其實都有相當明顯的置入性行銷,炒作新聞、製造話題的成分,無庸置疑。就連楊宗緯因為謊報年齡而退出的事件,也都照三餐播出,實在使人不解媒體看待新聞素材的輕重緩急,或是早已被收視率所牽絆?
========
節目炒新聞 別被耍了
【聯合報╱林意玲/文化大學新聞系講師(台北市)】 2007.06.12 04:14 am
「超級星光大道」的楊宗緯年齡事件成為熱門話題,商業手法、新聞炒作跟真實感情,竟然讓人分不清楚了。
用人類的同情賺取收視率與唱片利益,不能不說是行銷手法的一種,可惜的是,這會產生麻木與遞減效應。年輕人的感情純真自然,不是不能運用,只是製作單位絕對要小心,不能有任何不虔誠的態度,否則幾下子就「玩完」了。
正如九二一之時大家慷慨解囊,但當爆發出很多起善心被糟蹋的事件時,善款就越來越難再出手了。第一次喊「狼來了」還有效,第二次大家開始有防衛心,第三次就騙不了人了。
真實的人生平淡的多,不足以做綜藝炒作,製作人難免要「灑狗血」搏收視率;所以這會兒換觀眾要擦亮眼了,分清楚這是新聞還是綜藝?現代社會人人要修的一門「觀眾學」,就是:如果只是個綜藝節目,甚至,如果只是單一個案的新聞事件,觀眾都不必太慌張、太投入,要練習對事件做整體的觀照、冷靜的辨別。換句話說,可以真誠,卻不要天真。
其實,看電影就是最好抽離自己的練習,電影不管演得多悲慘、多動人,燈亮時,擦乾眼淚,觀眾回到真實人生,還是要背起屬於自己的壓力、苦悶與責任。
最不幸的是,人們被欺騙感情之後,往往會變得更冷血,不願意再付出信任與真心,這十分不利於自己人際關係的經營,也更讓人難於享受人生中最單純的快樂與信任,製作單位和觀眾不可不慎!
【2007/06/12 聯合報】@ http://udn.com/
========
媒體大力推 成功或深淵?
【聯合報╱黃俊翰/彰師大學生(北縣板橋)】 2007.06.12 04:14 am
對於楊宗緯同學的道歉認錯,與他同校的我,有幾點想法想說說。
楊宗緯的走紅,媒體絕對是推手之一,沒有平面與電子媒體的爭相報導,他不會走紅得那麼快。然而我要反問的是:媒體似乎也是扼殺這個年輕人的前程?
他只是學生,未經社會歷練洗禮,不熟悉社會的生存模式,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更不用說他也不會像檯面上公眾人物是如何在謊言被揭穿時,去反攻訐與轉移焦點。
媒體把他只想好好地唱歌這個原本的主軸都抹滅了,請問新聞道德與標準在哪裡?我們並不是一味地支持他,我們只是希望事情能回歸實際。
【2007/06/12 聯合報】@ http://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