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期的遠見,除了報導不老革命以外,也有關於生活設計的。
遠見其實是有計畫性的,持續的,固定篇幅地去報導與分析國內文化創意產業。
不過通篇看下來,遠見報導比較是在產品介紹與趨勢預測。當然是很值得參考,不過回到一個問題上:台灣的文創,是要走過去指導性的,讓所謂幾個大頭來教我們生活?還是我們自己突出庶民美學?
簡單生活節為例,看起來好像很熱鬧成功,不過我們也看到,其實是一場精心設計,由滾石部隊長張培仁操盤的大秀。
如果是精英指導,我想庶民力很難出現,因為要透過精英認可,這一點回到我們之前一本書:網路巨變元年,作者認為,未來網路時代,精英編輯將喪失影響力。
那下述幾位精英們,包括出牌的遠見,未來在台灣,如果是個龜型社會,是透過引介龜頭生活方式建構象徵權威,還是因為掌握不住庶民生活力,喪失影響力呢?

==============

從2006台灣最佳創新 看2007台灣創新大趨勢
       作者:企劃∕林奇伯、高宜凡、江國豪 撰文∕林奇伯  攝影:陳宗怡  2007.2 /不老革命 

1.產品設計領域
成果最豐,擅於挖掘本土美學
    在四個領域的創新中,商品設計的成果堪稱最凸出。台灣設計界在去年一年內就在德國iF、red dot、美國IEDA、日本G-Mark等四大國際設計獎上奪得146個獎項,較2005年暴增五成,引起國際設計界矚目。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表示,台灣設計師的得獎作品同時體現了幾個特質:對人性與環境的關懷、台灣中小型製造業的靈活度,以及擅於挖掘出本土的美學元素。

更關懷環境:強調省能再利用
    張光民和德國設計大獎red dot主席塞克(Peter Zec)都特別讚賞「大可意念」所設計的風力發電自行車燈。這個車燈採省電的LED燈,運用自行車行進時自然產生的風速,將電力儲存在重複充電的鋰電池上,即有照明效果。使用者在騎完腳踏車後,還可取下當手電筒使用,不但符合環保的潮流,車燈外表更具備現代感、輕便與自然等特色。

    2006年台灣其他讓人耳目一新的品產設計還包括似水年華圍籬、菲利普數位相框、一體成型棧版紙箱、專門為網路通話系統Skype設計的IPEVO Free-1 USB話筒等。其中,似水年華圍籬也是由「大可意念」所設計,將台灣產量最大、最普遍的ABS塑膠材質當作圍籬材料,具有易生產與組裝、成本低、可回收等特色,是善用台灣工業技術資源,並符合環保趨勢的佳作。

更服務人性:操作回歸簡單
    菲利普數位相框則點出科技服務人性的一面。

    「這是台灣飛利浦設計團隊成立17年來最令人得意的作品,」台灣飛利浦設計中心總監陳禧冠反覆把玩這個數位相框,驕傲地宣稱,反對「加愈多愈好」的「反莫耳定律」時代已經來臨!

    他說,過去電子產品總是一味講求多功能,走到最後像是「用手術刀切割了人體最美好的部分進行縫合,卻產生了一個消費者難以使用的『鐘樓怪人』。」消費者近年來也逐漸意識到,「功能太複雜導致我不會使用並不是我的錯,而是設計者的錯。」所以國際大品牌正積極讓科技回歸到「人本」,以極簡的操作介面反應極複雜的科技。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2006年躍上國際獎項的台灣設計作品,超過三成來自於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傳統產業,與韓國大部分得獎作品都集中在LG與三星兩個大品牌的情形非常不同。設計似乎是未來向台灣傳產伸出的一隻手,讓台灣中小企業重獲生機,走上國際品牌之路。

    去年在四項國際設計大獎上「全拿」的大可意念設計總監謝榮雅對這項利基躍躍欲試。

    他認為,台灣的創新利基在於製造業代工能力超強,如LED、紡織、太陽能、雷射、醫療照顧產品等,都擁有國際數一數二的技術,這讓設計者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尤其傳產中小企業主大量委託設計,更讓不附屬於跨國公司的小型「設計單兵」公司有機會露出。

趨勢:綠色設計與通用設計
    展望2007年後的設計大趨勢又是什麼?張光民指出,綠色設計、通用設計兩個概念在2007年仍將被延續。

    而在美學概念上,受崇尚自然的樂活風潮影響,未來還是會瀰漫著極簡風格的氛圍,這從極簡設計風格的蘋果iPod系列產品持續熱銷就可看出。

    不過,塞克也表示,全球化浪潮下,區域文化、在地特色更顯得重要。例如亞洲特有的竹器、工藝品等媒材,以及中國的紅色、金色裝飾風格,雖然已在國際設計界流行好幾年,但仍未見到有退燒跡象,台灣的設計者仍可大量運用本地美學元素。

2.建築與空間領域
風格多潮流,令人更想探究
    2006年台灣在建築與空間領域的創新也有不錯成績。其中台達電南科綠建築廠辦、高鐵新竹站、誠品書店台北信義店,最被讚賞。這些建築體風格呈現「多潮流」,並與國際的節能、環保風潮接軌,同時更指出一項最重要的意義:921大地震後,台灣建築界已積極反思「營建技術」必須與「建築美學」接軌。
  若從空間使用的觀點來看,這三個創新建築也各具意義:台達電南科綠建築廠辦是台灣第一座綠建築廠房,代表的是環保與建築回歸以人的舒適為本;高鐵新竹站揭幕,象徵高鐵通車速度讓台灣扁平化的空間變革,其建築結構的鋼骨與玻璃帷幕設計,代表台灣擁有與國際等量齊觀的建築技術;誠品書店台北信義店則將書店百貨公司化,並在同一棟大樓的不同區塊,以不同室內設計風格在視覺上凸顯空間的分類。

特色:更舒適樂趣、更國際化
    知名的建築作家陳世良讚揚台達電南科綠建築廠辦,是一座貌似平凡之下卻擁有多層次內涵的建築。冬日南台灣暖陽中,陳世良走在這座綠建築裡,有感而發地說,工廠過去給人「黑手群聚」的印象,但這些讓社會進步的功臣如今被「人性化」對待。 雖然這座廠辦外觀只以菱形雨遮做為美學變化,創新意義不大,但置身其中的舒適感,卻是台灣建築的一大創新。

    另外,誠品書店台北信義店在室內空間設計上也頗多創新。陳世良就指出,過去台灣建築因缺乏創意,常被形容為「只有室內設計,缺乏建築美學」,誠品書店台北信義店承襲台灣講究裝潢的傳統,在每一個書區、賣場做出區隔,展現讓來客享受「無目的,但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逛街尋索樂趣。

    知名空間設計師、建築評論家阮慶岳則肯定高鐵新竹站在營建技術上的提升,而設計者姚仁喜最大的成就在於成功讓台灣的鋼構、玻璃帷幕等營建技術與國際接軌。

    阮慶岳指出,台灣921地震後又碰上經濟不景氣,建築界元氣大傷,2006年雖有佳作,但「仍是徬徨、遲疑、缺乏帶有遠見的標竿性,」不過建築的安全性獲得重視後,建築界的元氣卻是在積蓄中。

趨勢:建築要能與土地對話
    展望2007年後的建築趨勢,阮慶岳感受到有一股活力已經在隱隱流動。他特別推薦,這幾年竄起的新生代建築師,例如劉國滄、洪育成等人的作品。

    劉國滄在擴寬後的台南市海安路找到被拆了一半的房子,做出一個「藍曬圖」酒吧,讓新建築活力藏在城市改造新舊交錯的遺痕中;洪育成則在台灣傳統的木建築結構尋找創新元素,並從南投中寮的木構造私人住宅、南投鹿谷台大實驗林鳳凰茶園等作品中,實驗了各種木造工法。

    阮慶岳認為台灣崛起的新生代建築師已開始思索和土地的對話方式,將可望為台灣帶來百花齊放的可能。

3.社會運動與生活領域
三種活力,帶動全民新出路
    儘管過去一年政經紛擾,許多外國人讚揚台灣的民間活力充沛,就像一部「無人駕駛飛機」;也因著這股民間力量,台灣才能在2006年的政治動盪下,出口仍維持成長、股市從最低6200多點上漲到年底的7800點。

    2006年台灣民間活力有哪些新出口與創新呢?

    社會運動與生活類,經過企業界人士與學者專家的推舉後,出線的是樂活、紅潮、以及全民瘋設計。

樂活:捲土重來用商品化推廣
    樂活(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是1960年代起在歐美逐漸風行的生活概念,強調儉約、環保、自由、健康,並逐步落實到生活上,包括瑜伽、有機飲食、拒絕皮草、居家綠化等都是。

    輔仁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吳宗昇特別觀察到的是,因2006年台灣出版界陸續出版《慢活》《OFF學》《樂活誌》等類似概念書籍推波助瀾,且被7-ELEVEn、康是美、旅行社等企業吸納為商業精神後,樂活已透過具體化商品與活動、包裝、行銷,在台灣產生部分質變,並有了快樂過生活的享樂意味。

    「透過商業體系的吸納和教導,台灣人對於樂活的理解已與歐美的原意不再相同,」吳宗昇指出。
  以7-ELEVEn為例,從2005年展開的Hello Kitty吸鐵贈品活動,2006年在企業刻意凸顯「歡樂氣氛」的行銷策略下,連續四波的哆拉A夢等吸鐵贈品活動,也都被定義成推廣樂活概念的一部分。

    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劉維公也指出,2006年12月舉辦的「簡單生活節」活動所提出的簡單生活、蔣勳談美學、生活類書籍暢銷,都標示了台灣人對心靈層次的追求,將會從過去由宗教領袖的領導,過繼到較俗世化的生活理念。

紅潮:行銷概念讓百萬人埋單
    同樣產生質變的還有群眾運動,「紅潮」以每人捐款100元的方式同時取得高過1億元捐款與上百萬支持者的人氣。

    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白崇亮分析,撇開政治因素不談,2006年8月掀起的倒扁紅潮,有品牌、有行銷、有操作,更讓藍綠之外的第三種聲音凝聚集結,還得到國際媒體的矚目,「幾乎具備了商業模式應有的各種元素。」

    負責紅潮活動規劃的廣告人范可欽表示,整個活動他是從「宗教法會」的角度發想,以制服、義工、中心理念、規範等方式喚起支持者的參與。

    「行銷規則是萬變不離其宗,就像辦大型演唱會,要有明星、主題、與群眾,」他說。

    他預言,過去民進黨建構起的大型擂台、暴力美學等群眾運動模式將被取代,顏色、遊戲、安全性會成為必要元素,因為「策劃人會比較、評估什麼才是對台灣群眾最有號召力的,因為有行銷概念,中產階級才願意站出來。」

設計:全民一起體驗創新
    全民瘋設計風潮則反映在大專院校設計科系的增加,年輕設計族群透過網路與市集販賣自己的設計。不過,太早接受市場洗禮,也恐扼殺年輕創意。

    CAMPO創意市集發起人林欣儀,就對設計風潮充滿了憂心與反省。她表示,當初舉辦創意市集的原意,是希望藉由跳蚤市場、演唱會、影像創作發表三合一,但操作到最後的結果是,人潮聚集了,有志於設計的年輕人也愈來愈多,但「實驗」的初衷卻被模糊掉。

    林欣儀雖然很高興自己的創新模式成功了,但參與市集的年輕設計者,年紀多在25歲以下,對媒材的掌握力不足,作品趨向一致性,不是賣胸章、布偶,就是賣銀飾,且經歷過2006年一整年12次的市集活動,為了能讓自己的商品能受到歡迎,有80%以上的設計者多選擇跟隨流行,反而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家庭代工」。

4.商業模式領域
多項單一活動,預告創新的未來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多位專家意見指出,台灣在2006年並未有較完整的創新模式出現。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溫肇東認為,「單一活動」是2006年商業活動的創新主力,且可望在2007年觀察到是否可形成為較完整的模式。

    他推薦,去年12月初在台北市華山特區舉辦的「簡單生活節」,將演唱會、論壇、創意市集融合,並找來統一超商贊助;團結的力量讓小廠商與個人有「露出」的機會,不只具台灣本土特色,同樣的操作模式,也能出口,具國際價值。

    具有創新力量的單一活動的商業活動,還包括CAMPO創意市集、101金融大樓跨年煙火。

    CAMPO創意市集是年輕的波西米亞商人從網路集結,每月定期、不定點在全台各地擺攤,販賣各種個性化商品,並蔚為潮流。101金融大樓2005年跨2006年的煙火秀利用「世界第一高」的特質,把爆破、聲光、驚奇、聚眾、跨企業等都融合在一起。

    根據粗估,這短短128秒,只花了2000萬台幣成本,卻創造1億元以上的廣告效果。

實驗性質強:文化創意漸抬頭
    白崇亮則特別推崇「學學文創志業」結合文化創意產業抬頭的風潮,「做很多人都想做,卻害怕賠錢而不敢做的事。」

    學學文創執行長于國華表示,學學文創的獲利模式有別於社區大學,以和老師拆帳方式,讓市場篩選課程;學生上一堂課要台幣1000元以上,但若一位老師每門課可以吸引30位學生,每個月開兩門,不用上班就可以有7萬元以上的收入。如此可以培養一群有專業經驗,不用上班,只看電影、聽音樂、做學問,提供生命史就可以存活的老師。
在網路商業活動方面,影視名人邱復生在2006年底宣布實驗四年的im.tv大改組,將旗下年代數位媒體、我視傳媒、亞吉歐數碼所擁有的電視、網路、電信三個端點串聯起來。其中,I’’’’m Vlog成為華文地區第一個以影音為訴求的部落格,已有超過27萬支影音內容在網路上共同分享,最為外界所矚目。

    總結而言,在全球化氛圍下,台灣的創新已朝多潮流的方向發展。多潮流具備兩個意義:一為每個個人、每個次文化都擁有發聲權,並藉由策展人、網路平台、或個別企業凝聚群體的力量,產生影響。其次為創意元素的多元化。設計者、策展人若能將環保、美感、人性與人體工學、跨媒材技術等元素做跨領域整合,將本土特色與國際潮流接軌,發想出更新、更為大眾所接受的商品、設計與經營模式,就是創新的前鋒。

展望2007:創新力量會更豐沛
    事實上,國際各大媒體近月來也紛紛在總結過去一整年,世界的創新成果在哪裡。

    例如,《TIME》雜誌封面主題「YOU」,評選每一位網路使用者為2006年風雲人物;部落格、網路社群的方興未艾,代表著資訊的洪流,是由每個非常不同的個人所掌握,並凝聚成改變世界的力量。

    《BusinessWeek》也選出「第二生命」(Second Life)為2007年的網路商業模式創新。第二生命是類似電影《駭客任務》的概念,將現實人物複製到虛擬社會中,目前已經吸引大量使用者以及公司,進入虛擬空間中,實現夢想並搶占商機。

    《財星》雜誌則列出幾項未來建築的兩大趨勢,一是環保、二是美學。包括綠化屋頂、室內公園、太陽能發電、水資源循環再利用體系、智慧型工作場合偵測、可回收再利用的OA家具等,都是未來建築的核心元素。

    創新就是擁抱未來。正如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在《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一書中提到的,「未來,是結合了可能性、方向性、各種事件、曲折過程、進步與驚奇的綜合體。」

    展望2007年台灣的創新力量,應該比2006年更豐沛,也正在台灣各個角落持續誕生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