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發現一些新聞或雜誌報導,談的是觀光。首先是在Taiwan News裡面的報導,訴說最近文建會如何深耕台灣的文化與觀光事務,當然政策介紹不可少。

更有趣的是,最近楊照也寫了一篇東西。說,他們真的來過台灣?意思是,陸客來台,他們到底對台灣真正瞭解多少?還是被旅行團等單位包裝出來的台灣?看來看去也就那幾家,也就是日月潭?這是滿好的一個反省。

甚至把一些點讓Taiwan News和楊照文章連結一下,究竟,我們推這麼多景點,是給誰看的?外地人來台灣,到底是去哪裡看?看些什麼?他們對台灣瞭解有多少?我們所謂的特色,在他們眼中是什麼?還是這些特色其實都是自己在內銷的?

最下面還有一個VISA最近出的調查,談美食觀光。吃,是台灣少數的強項之一,當然跟時代、地理為置有關。但是,台灣真的搞清楚了我們要如何推美食?比如中國觀光客好了,很多東西他們也有,為何要特別來台灣吃?很多人說要給他們吃五星級美食,但是也有陸客說,他們每天都吃五星級,來台灣沒吃過一般大牌檔,天天五星級早餐,吃都吐了。那這種飲食與觀光有何意義?大陸沒有五星級?

觀光局的外國旅客來台調查,是有介紹這些觀光客哪些人喜歡台灣的吃,哪些人不喜歡。但是很少被介紹、廣泛探討。我的印象,港澳朋友對台灣美食很喜愛,日本人也還滿喜歡。這應該都跟文化親近性有關。香港吃大牌檔的習慣跟台灣接近,語言使用上也很方便。那,其他地區的人呢?歐洲人呢?美國人吃不吃?

============
推展文化旅遊 文建會扮推手

‧Taiwan News 2009/08/04

行政院文建會長期深耕文化,透過輔導社區總體營造、活化文化資產、設立地方文化館及鼓勵視覺、表演藝術創作等方式,展現地方蘊藏的生命力,彰顯在地文化新價值,讓台灣變得很不一樣。
【文/陳雅莉】

行政院文建會長期深耕文化,透過輔導社區總體營造、活化文化資產、設立地方文化館及鼓勵視覺、表演藝術創作等方式,展現地方蘊藏的生命力,彰顯在地文化新價值,讓台灣變得很不一樣。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社區無窮的活力在迸放,深度的文化資源在累積。這些古蹟、文化館、社區也慢慢成了旅遊的新據點,讓更多台灣人民看見台灣蛻變。文建會希望藉由這些台灣的文化優勢,發展精緻且具深度的文化之旅,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之美。

除了日月潭、阿里山及太魯閣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旅遊景點之外,台灣還有許許多多景點可以被看見,被發崛。文建會第二處處長陳濟民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台灣擁有豐富而多元的文化特色,應可透過推展文化旅遊的方式,將台灣的文化特色推薦給國內民眾、陸客和國際友人。未來,文建會將持續扮演文化旅遊的內涵及資訊提供者,與觀光局、青輔會、經濟部等跨部會合作,讓台灣的旅遊面向拉得更廣,走得更深。

彰顯地方品牌特色

國人到國外旅遊,可能很熟悉羅浮宮、凱旋門,但對於國內的文化景點反而所知甚少。事實上,國內各鄉鎮的社區文化都極具特色,許多地方文史工作者或社造協會也都致力於活化地方特色,讓社區也能成為旅遊的賣點。

另一方面,文建會積極推廣這些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景點,包括地方文化館、創意文化園區、表演場所、古蹟、歷史建築等。這些場域,都深具地方品牌特色,若將這些文化資產與旅遊行程相結合,將有助國人在旅遊中認識台灣文化之美。

以南投埔里桃米社區、宜蘭蘇澳白米社區為例,這些文化景點早已發展出當地的文化特色,也吸引不少人潮。然而,陳濟民處長指出,一般民眾或旅行業者未必知道台灣還有許多類似具有歷史文化涵義的景點,比如嘉義市祥太文化館、嘉義縣國家廣播文物館、新港香藝文化館、台南縣楊逵文學紀念館、後壁鄉土溝社區、花蓮縣松園別館、七星柴魚文化館、台北縣煤礦博物館、新竹縣蕭如松藝術園區等,這些都是值得努力推廣的地方。

不過,在現實上,由於國內許多具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化景點,大多位處偏遠,且無明顯路標及雙語標示,加上旅行團規劃路線多以大型遊覽車所及之處為主,使得台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受限於交通等問題,在推展上有實際上的困難。陳濟民指出,這些客觀條件仍有待突破,才能吸引更多遊客走進社區,深入台灣各角落。

新推出文化旅遊資訊入口網

文建會為了持續推展文化旅遊的深度內涵,也透過各式媒介行銷台灣的文化特色。例如建置「地方文化館」網站、「台灣社區通」網站,最近又推出新版的「文化旅遊資訊」入口網,其中已建置各縣市文化景點600餘個及規劃主題旅遊行程20餘條,這些入口網,並與相關部會、各縣市政府連結。

陳濟民表示,文建會扮演提供素材的角色,再由各部會、旅行業者自行搭配套裝行程,「因此文建會就像是文化觀光的營養師,旅行業者則負責炒出一道道好菜。」

舉例來說,青輔會目前發行的青年旅遊卡,以及推出的「青年壯遊家大募集」活動,透過文建會媒合的文化景點加入青年旅遊卡特惠網絡,將能增進國內外的青年學子藉此認識台灣的文化魅力。經濟部「幸福巴士GO計畫」,則引領民眾體驗國內具觀光人文特色的景點,未來文建會的文化景點也可以納入幸福巴士的遊程中。

強化導覽解說

提高旅遊者接受度

近來,文建會亦初步規劃4條文化旅遊示範行程,分北、中、南、東四區,邀集國內旅遊雜誌主編、旅行業者實地踏勘。陳濟民說,文建會初步推薦的文化景點,以具有文化內涵價值為主,並考慮到當地友善環境,包含交通、展示解說、導覽專業及精采度等。

然而,目前推展文化旅遊仍有亟待突破之處。陳濟民表示,導覽解說員的專業度相當重要,必須能將該文化景點的地方軼聞、趣事、稗官野史等精采呈現,讓旅客聽得津津有味。

因此,文建會將加強導覽人員的解說能力,除了文化內涵的專業解說之外,並兼顧說故事能力,以提高聽者的接受度。「文化景點的故事性、深層的人文內涵,必須透過導覽解說,才能真正彰顯出來,否則民眾不熟悉,多半是走馬看花,」陳濟民解釋。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8月號-第388期】


========

楊照:他們真的來過台灣?

【聯合報╱楊照】
   
2009.08.05 04:11 am

我接觸過的中國大陸朋友們的「台灣經驗」,明顯呈現兩極分布。一部分感到台灣缺乏吸引力,完全沒有再來的慾望;另一部分卻愛極了台灣,講起台灣就眉飛色舞,對台灣如何如何好,講得頭頭是道,讓經常批評台灣的我,聽了都覺得難免有點尷尬地想:「台灣有這麼好嗎?」

再進一步看,兩種人「台灣經驗」的由來,劃分明白。討厭台灣的,幾乎都是隨著觀光旅行團團進團出;相反地,喜愛台灣的,則是以私人考察訪問形式來的,而且通常來過不只一次兩次。

有限的抽樣,至少提醒了我們:當時開放陸客觀光時,很多人提過的擔心,正在成為事實。

沒準備好 拿什麼招待人家

一來擔心我們的觀光業軟硬體準備做得如何,真的能提供對的、好的服務嗎?民進黨執政時,長期封閉陸客觀光,結果給了台灣觀光業者不切實際的渴望,當生意不好做時,腦袋裡就想「要是開放陸客就好了!」將開放陸客觀光看作萬靈丹,卻沒有機會、也沒有心情認真去想:「真的開放了,要拿什麼吸引陸客喜歡台灣呢?」許多不合格、會留下強烈惡感的做法,沒有人負責去改革、去升級,真的開放了,沒準備好的部分就露底了。

二來還擔心團進團出的形式本身,必然帶來不愉快不舒服的經驗。團進團出的旅行團一定只能安排最基本的「大眾路線」,讓陸客看到台灣最俗濫的一面,不能有什麼深刻、多樣的體驗。

團進團出 看不到人情風光

台灣真正最精采的,是台灣人的生活內涵,看待生活、看待人的自然自由方式。就算是看大山大水,同時看到大山大水間的台灣人,才更能觸發感動。這種生活細節上的溫情、熱情與豪情,中國大陸來的客人尤其容易比對感受。然而,目前團進團出的形式,實質上讓陸客看不到真正的台灣人,只接觸了以招待陸客維生,做生意的一小群人。陸客吃的是大飯店或觀光景點特別賣給觀光客的食物,逛的是專門讓觀光客逛的紀念品街,他們到了台灣,卻又等於沒到,然而,過程中留下的印象,不論是平淡乏味,或庸俗不愉快,都算在全體台灣頭上。

擁有基本自由的人,才能體會一個自由社會的生活美好。團進團出的「防賊」形式,剝奪了陸客自由,同時也就剝奪了他們真實認知、評價乃至享受台灣的機會。這種狀況下開放的觀光,簡直是跟台灣自己過不去,越多人用這種方式來,就有越多人因此討厭台灣,失去了對台灣的好奇,以為台灣不過就是如此,有什麼值得珍惜的?

推廣「生態旅遊」是展現台灣多元樣貌的好事,不過至少針對大陸觀光客,如果還是不給他們自由決定行程的空間,有多少團會捨一○一大樓、阿里山、日月潭去走「生態旅遊」路線?一大團拉到生態景點,又能有什麼徜徉優游樂趣呢?

該是可以重新檢討這種觀光政策的時候了吧!

(本文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

Visa調查 陸客遊台 必訪夜市必買鳳梨酥
2009-08-05 中國時報 【洪正吉/台北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content-images/110505/C988055A.jpg
 蚵仔煎 讚!▲Visa4日發布「大中華區台灣旅遊偏好調查報告」指出,大陸及香港旅客來台時夜市列入必訪行程,逾7成最愛的夜市小吃就是蚵仔煎,來自山西太原的江楓(右起)與汪偉昨晚到士林夜市嘗鮮,兩人都說口味不是很習慣,不過蠻好吃的。(陳志源攝)
 
     陸客來台的商機在那裡?Visa調查發現,有超過七成的中國大陸及香港旅客,視台灣夜市和溫泉為必訪行程,夜市小吃又以蚵仔煎人氣最高。另外,鳳梨酥擊敗其他名產,成為「必買」名產之冠。

     Visa昨日發表一份大中華區台灣旅遊偏好調查報告,調查範圍包括中國、香港及台灣的民眾。結果顯示,有百分之九十的陸客及百分之八十七的港客,對台灣旅遊的印象給予正面評價。

     另外,有近九成的陸客認為日月潭及阿里山是最想參觀的自然景點,港客想法較多樣化,包括墾丁、阿里山、日月潭及陽明山都有興趣。

     調查也發現,兩岸三地的受訪者對台灣美食有不同的偏好。小籠包是香港及台灣民眾的最愛,陸客則愛台菜、擔仔麵、及牛肉麵,小籠包名列第五位。

     此外,有超過七成的陸客及港客選擇夜市和溫泉,作為必訪行程。在所有夜市小吃當中,蚵仔煎得票數最高,有逾七成的陸客及港客喜歡。台灣民眾最推薦國外旅客品嘗的夜市小吃也是蚵仔煎,其次才是珍珠奶茶及臭豆腐。

     在名產方面,鳳梨酥擊敗其他台灣特色名產,贏得近七成的票數,榮登「必買」的名產之冠。台灣受訪者推薦的前三名必買特產,分別為鳳梨酥、茶葉、及太陽餅。

     報告也顯示,陸客在台灣的消費力幾乎是香港旅客的兩倍。中國大陸旅客的平均消費約人民幣一萬一千元 (約為一千六百零九美元),而香港旅客的平均消費約港幣六千六百元(約為八百五十一美元)。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儘管全球陷入金融危機,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來台旅客人數在今年第一季仍然持續成長。陸客今年一月到六月為止,達到了四十七萬餘人,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二百六十;同一期間來自香港的旅客也成長了百分之十九,達三十五萬餘人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