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看經濟日報的文創版,發現一個介紹行銷平台的新聞。原來是在華山園區開幕了一家店。
在下面鄭記者的分析,把「文人興業」與「商人從文」區分為文創產業的兩種類型,這個小弟比較感興趣。我是接受這兩個概念架構的,但是會去思考一個更大的架構:文人或商進行文創產業經營,居於什麼樣的地位?
文創產業本身是什麼?如果接受下面的概念,文創產業就是私部門、企業事務,因為有營利的問題。則,相對地,一個社會還會有非營利的部門,則,他們跟下面這兩種主要的文創經營類型,關係為何?比如最大非營利組織--政府的角色?以及俗稱的第三部門呢?他們跟下面的文創園區、「1914 Connection」關係是什麼?

包括一個更深的問題:文創的產業化意義到底是什麼?台灣是資本主義社會,反商是行不通的,甚至認識典範都已經被改變,一如下面所說的:大家來產業化看看,看誰被淘汰。
但是有些東西始終無法「產業化」的,則,這些背景條件,又該怎麼認知?不知道。

小弟是接受下面這些介紹與發展的,因為台灣能賣半導體,為何不能賣文創?但是,反過去想,對於文創非營利、難以營利的部門,我們的討論、認識有有多少?文創「產業化」以外,又跟文創產業有關的東西是什麼?

=============
文創人拚事業 建構行銷平台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 2009.04.11 04:13 am 
 
 

 
圖/台灣文創公司、島民工作室、天晴設計事務所

號稱台灣首家本土設計生活精品專賣店─華山文創園區首家自營店「1914 Connection」今(11)日開幕,此店集結近年興起的「台灣設計師連線」文創能量,將販售台灣設計師商品。

無獨有偶,由英國文化協會主辦的「創意創業家」俱樂部,今天也在台北聚會,將搭起創意與創業的橋樑,協助創意人開創自己的事業。

這兩件事凸顯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最新趨勢,不只代表文創人從個體戶走向平台化的轉型,更凸顯出發展文創產業,不能只有上半段的文創概念,更必須有下半段的具體產業銷售機制。

台灣好‧店 推銷地方特色


圖/台灣文創公司、島民工作室、天晴設計事務所
 
台灣發展文創產業以來,一直處於「文人興業」多於「商人從文」的階段。所謂「文人興業」,指的是文化人、創意人想把他們的才華或創意產業化,「商人從文」是指擁有產業背景的人,從事文創產業領域相關工作。目前,前者遠多於後者。但文化創意要變成產業,缺乏產業相關人才或機制,很難有成果,以致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往往還停留在上半段的文創概念階段,很難落實成下半段的產業化。

所幸近來已有愈來愈多人,了解到銷售、產業等機制對發展文創產業的重要性,除了由華陶窯協力策劃的「1914 Connection」專賣店,另外,由創投業者柯文昌與多位藝文人士共同催生的「台灣好‧店」,也提供地方特色產業、文創商品銷售平台。

台灣工藝所則在設立台灣工藝生活美學概念館後,最近再推動「台灣工藝之家與旅館通路行銷」計畫,將台灣工藝之家工藝品引進飯店展售,配合工藝家到飯店現場體驗教學或展演,甚至安排套裝行程至工藝之家參訪,目的也在藉由旅館通路,建立台灣工藝之家品牌平台,營造群聚效應。

台灣設計師連線的統籌廖軍豪指出,台灣設計師周的展覽活動已經辦兩年,「今年的目標就是產業化,不然會一直停留在概念階段」。因此,預計今年8月舉辦的第三屆台灣設計師周,將首度規劃設計品的小型商展空間,促成產業界與設計師合作,並協助更多設計品進入「1914 Connection」販售。

華山1914 集結創意新品

台灣文創公司董事長王榮文也指出,台灣過去都是個體戶在談文創,該是進入實踐的時候了。近來台灣類似「1914 Connection」這樣的空間陸續出現,平台愈多,對創意創業家愈是件好事,唯有從實踐產業化的過程,才能知道誰會成功、誰會被淘汰。

台灣文創產業正處於從概念化邁向產業化、從個體戶到平台化的轉型期,為了讓轉型順暢,更重要的是,相關措施應隨時思考如何回饋到文創產業的配套措施。

以英國文化協會在世界各國舉辦「創意創業家」競賽為例,是把創意與創業連結,並協助各國得獎人組成「創意創業家俱樂部」的平台;有些英國大學則促成創意科系與商管科系學生共同完成創意創業計畫,從教育上就讓創意與創業匯流;但台灣除了個別教授對文創產業感興趣,而努力促成文創與產業的對話外,整體教育體系還未見兩個領域系統化地交流。

英國以外創意家獲得「創意創業家」競賽的總決賽冠軍,可以得到一筆獎金,但不是給現金,必須花在與英國創意產業有關的領域,例如得主可以用這筆獎金與英國創意產業進行合作,或邀請英國創意產業專家到得主的國家講習等,足見其所思所為,具有回饋到英國文創產業的配套措施。

反觀我們政府所辦各類比賽,經常頒獎完,往往就沒有後續下文,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若不解決,在沒有相關後續配套措施的情形下,很難真正回饋到文創產業的發展。

觀察文創產業發展人士指出,文創產業政策推動八年來,每一次主管文創的新官員上任,台灣社會就得讓他們重新熟悉文創產業的現況與此領域的發展潮流,這樣的時間成本就像是無形的學費;正值政府高層輪番邀請文創領域人士共商大計,如果政府能因此正視文創產業目前最需要的協助,推出具有遠見的配套措施,才不枉費我們的社會付了那麼多年的學費。

圖/台灣文創公司、島民工作室、天晴設計事務所

【2009/04/11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