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瀏覽一下,發現經濟日報,又出了篇漫談文創的文章。主要是這位中國生產力中心的管理師,應該是訪談佛光藝術所的林谷芳心得。

對國內文創的論述,小弟重視的程度較一般的產品、活動介紹高,原因在於,觀點的探討,理論路數的鋪陳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有了方針,後續具體的產品、活動才會孕育而生。

下面,算是一種方針的提案,不過,你看到了什麼嗎?小弟看不到。

首先,台灣有四大優勢,小弟倒覺得這不算什麼優勢,算是一種在地特色,而且,都太抽象了,具體能與中國、日本一搏的特色在哪?而且像茶文化,其實是東亞共通的文化。具體的競爭力在哪?
反而,似乎上不了檯面的「檳榔西施」、「台客」,甚至玩更瘋的東西,或許才是台灣最原創的東西。但這些是在一般文創論述中看不到的,甚至還會喚起過去製造業時代的醜陋記憶。

另外所謂的五大關鍵,其實已經老生常談。問題也在於,這五大原則該怎麼操作,有沒有更具體的運作方式?當然又提到鼎泰豐,不過,鼎泰豐是特殊案例,而且已經成功,如何給一個尚未成功的創作者指引?以及,政府可以作什麼(我倒部會說政府該作什麼)?還有,我們這些非創作者、也非管理者的人,該怎麼作?

現在的論述大多出自學者與記者,但問題似乎在於,由於隔了一層比如在學校的學者,其生活形態與實際資本主義社會生活、官僚運作體系有所區隔,所以產生出來的言談,真的有隔靴搔癢的感覺;但學者對理論架構、調查探討其實相當重要的角色,則,我們的學術界,該怎麼看待文創產業?以及,該從事什麼樣的研究與言談呢?

========
文化行銷 產業加值 
 
【經濟日報╱邱婕欣】 2008.09.07 02:09 am
 
 
「大長今的故事,在韓國古籍裏只記載了三行字,卻拍成了46集的連續劇。」文化達人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一語道出文化創意創造價值的力道。

韓劇廣受歡迎,帶動韓國的觀光產業,後續更帶來餐飲美食、文化探索的龐大經濟效益,面子、銀子、裡子一應俱全。

林谷芳表示,以文化內涵為產業加值,就是文化行銷的力量。

從台灣原鄉特色出發,以文化加值的方式規劃、包裝與行銷,是青年創業可以思考與著墨的方向。

但林谷芳也強調,文化創意產業與觀光產業,不能為了發展產業而忽略尊嚴,失去文化的根,例如:過去北投溫泉文化,有產值但沒有尊嚴;但有尊嚴卻沒有產值,也是白搭,例如:目前很多文化團體都岌岌可危,瀕臨倒閉的窘境。達到產值與尊嚴並重,才是文化創業追求永續發展應走的方向。

台灣 四項優勢

林谷芳認為,年輕人的創意及活力都足夠,但從事文化創業,必須豐富文化內涵的質與量,材料夠多加上創意,才會成功。他提出台灣文化的四個優勢:

原住民文化: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獨有的特色,但是多元而分散,通常旅客只安排短短幾天行程,要讓他們體會到原住民的文化之美,行程必須整合得當。

在地文化:人情味、族群融合的多元生活文化。

茶文化:很多台灣茶農都有自己獨特的製茶技術,更有自己的故事,台茶文化是其他地區所不及的。

宗教文化:台灣宗教多元而充滿活力,各種宗教慶典也非常有吸引力。

以上這四種文化都有相當的優勢及能量,如何使其現代化、年輕化,從中找到商機,是年輕人創業可以思考的方向。

成功 五大關鍵

林谷芳也表示,創業除需具備創意之外,還必須有具體可行的策略與良好的時機。他提醒,青年創業與文化結合,必須深思以下五點:

從台灣的特質出發:發揮台灣的特質,掌握台灣的優勢,否則只會成為紐約、東京的翻版。

觀察自己的創意:過去是否有人做過,如果有人做過,為何失敗?

將創意與傳統結合,傳統是過去的前衛,現在的前衛是未來的傳統,將前衛的創意與傳統結合,會激盪出更多的機會。

創造一個好記、簡單的故事:故事是所有文化的根本,故事一定要單純,容易記憶,例如:鼎泰豐的小籠包堅持18摺,就是讓人印象深刻且容易記憶的故事。

不要讓觀念定型:年輕人受感動力強,傳述力也強,善用豐富的文化想像,突破創業的疆界。

單打獨鬥力量有限:青年創業者可以集結成市,樹大成林,散發更大的聚客能量。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文化創意組管理師)

【2008/09/0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