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看了公視專題介紹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的遠見』,稍微路一下他的錄音。
空間刪檔後不補,因為該片據說會發DVD,未來各位應該去買正版。

其中介紹的首先是韓國,後半段都是英國。
小弟第一個想,公視採的路徑是走本BLOG所稱的英韓模式,當然看他們選取的案例就會知道。
可以說,他們選的是政府介入的方式趣談文創,這或許跟他們針對政府而拍的紀錄片、作政策建議參考有關。
英國與韓國在數位、遊戲上都很強,英國還是軟體第三大出口國,但是,光這一塊漏掉了日本跟美國,從市場的角度,似乎怪怪的,因為還有更強的巨人站在後面,而且,他們國家對動漫、遊戲可沒有國家計畫、遊戲振興院這些東西,但是競爭力比英韓更強;
我還記得大前研一說,就是因為日本教育體系不教動漫,所以他們才是動漫強國。甚為諷刺。

其次談到振興院,這點在國家的遠見裡面,著重的探討,看來有他山之石的意味。
台灣要不要振興院呢?先前有吵過,振興院在韓國就是行政法人(如果我印象沒錯),台灣先前想過行政法人,還不只是為了兩廳院,還有為了就是在台灣也搞個電影振興院,模仿韓國;不過,該振興院在台灣方案我也沒看過多少,有沒有設計、設計的怎樣不知道,但是韓國在後端通路、產業協助,包括計畫補助等相當完善,所以韓流,大家也都看到了。
但這個紀錄片會給大家一些錯覺,認為成立機構,就會有成果,尤其援引韓國為例。
小弟觀點不一樣,認為沒有專責組織,不一定不能推,因為本片沒有把美日放進去比較。

我們要追的,應該是有無完整計畫、經費是否充足,人力、專業人士是否到位,以及周邊配套有無完善(比如法律、官僚體系、公私部門合作關係)等,光成立機構,只能說有人去剪綵而已,後續是否有一定效果,不知道。

其次在韓國,紀錄片也發現了,05年開始韓國電視、電影都走下坡,原因他們也探討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壓迫韓國開放電影市場,韓國跟1990年代的台灣一樣低頭了,還有,韓國是有小眾藝術電影院的,但是觀影者寥寥可數,經營者也在苦撐待變,這些台灣都應該在韓流來襲之餘,繼續注意到。
比如,台灣偶像劇是學韓國的,操作模式類似,韓國還拍得出大長今、太王四神記,台灣拍不出來。但影視+動畫合一,一年偶像劇產量這麼高的韓國,還是傳出衰退,跟在後面,還想搞F4觀光的台灣,應該要警惕了。

談到小眾,這點可連結到英國。
有意思的是,英國約跟韓國一起開始搞創意產業,但在英國這段,就沒出現什麼衰退,而是更緊密的藝企合作,而且後續繼續看好。
英國跟韓國發展部分類似,但不同之處,應該就是到今天10年體檢有差異的原因,這個應該繼續探討。
比如小眾,英國一些非主流音樂,可以利用閒置空間,加上有商業機制協助,所以他們結合了視覺藝術、數位、空間,甚至創意市集,一起推動,成效似乎還不錯,後勢還看漲。比較之後,韓國也有藝術電影院,但是寥寥可數的觀眾,差異到底在哪?
他們同樣都是政府挹注,協助的部分差在哪裡?使之有這麼大的差別?


http://www.sendspace.com/delete/d6gwwy/3ophi


http://www.mediafire.com/?efgwkmbtj0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