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幾則關於就業與教育的新聞,我想一起po﹔第一個是就業市場的寒冬。昨天有提到,聯合社論說,台灣勞工產能高,但是薪資不動如山(她們的老闆可侵略如火)。

台灣的經濟不好,第一個倒楣的是勞工,因為老闆可以透過薪資調整,甚至不調整,轉嫁到她們身上。尤其,當台灣還在低階的代工業的話,產業預備軍(失業,勞動能力跟現有勞工能力相當者)可以直接威脅勞工就範。
下面的萬寶華公司,把現象突出,但是她們解決的方法,就是去印度,而不是:台灣應該思索新的產業轉型。也就是說,台灣人慣性的思考模式是:在不顛覆體制與現況下,各自努力。
所以當權者絲毫不怕,教育部長囂張度日。
因為光連薪資,勞動這種跟生活與收入直接相關的,台灣人都不敢去找新的可能,而只是靠去印度,去中國,節約術度日。

第二與第三則新聞,特別針對著新鮮人。我覺得也很有意義。
現在所謂高教育高失業,當然很多人會說:這是因為高教與市場脫節。ok,這是一個原因與觀點。
但反過去想,既有產業不轉型,而且機會在流失中,當然沒有空缺,反而還要裁缺,新鮮人因為沒有經驗,當然不得其門而入,因為連有經驗的工作者,都可能難以轉職。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些老道理,台灣的雇主似乎沒有興趣,政府裝作沒看見。

========
就業市場的寒冬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09/12 08:30
「就業市場的寒冬」(張雅惠報導)

想換工作的人,最好有心理準備,因為第四季的情況並不樂觀!Manpower萬寶華企管顧問公司,每季固定發表就業市場的聘僱需求。最新的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受訪的一千四百九十多位僱主,高達六成一的僱主第四季不會增加、但也不會減少人力,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僱主會增加人力,百分之九的人會減少人力;以增加的比重、減掉減少的比重,「就業展望淨值」百分之十一,比上一季掉了三個百分點,是台灣在2005年加入評比以來的最低值;二十七個接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台灣更連續第五季位居亞太地區最弱國家。六大產業雖然維持正向的聘僱意願,不過,金融保險不動產、服務業、運輸及公共設施業、以及批發零售業這四大產業,呈現三年來最低迷的一次,只有工程建設、礦產業有百分之十六的聘僱需求,製造業百分之十四,比上一季微幅增加一個百分點。

萬寶華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劉玿廷說,第四季向來就是聘僱需求的淡季,不過,主要原因還是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實質改善。政治因素也讓僱主保守觀望,聘僱需求恐怕到明年第一季都不會太強。調查還顯示,台灣地區的僱主,只有一成八的人,願意給員工高於上一個年度的薪水,排名第一的服務業,其次是金融保險不動產、以及製造業,不過,相對的,有高達七成一的台灣僱主明確表達不願意更高的薪水。和亞洲主要國家相比,台灣的老闆顯然很小氣,因為新加坡有五成的僱主願意給員工更高的薪水,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的比重也在三到四成之間。萬寶華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劉玿廷分析,未必是台灣勞工的素質差,關鍵因素在於企業的經營環境。

放大角度到全球的聘僱需求,中國大陸雖然經濟成長亮眼,不過,未來三個月,企業主的聘僱意願也趨緩,「就業展望淨值」只剩百分之十二,和台灣一樣,並列亞太地區最弱的難兄難弟,相對不如印度、新加坡、日本、以及澳洲。美洲地區,以秘魯、哥斯大黎加、阿根廷、墨西哥未來三個月的招募活動最熱絡;美國和加拿大穩定,但比去年趨緩。歐洲地區,挪威、瑞典、西班牙、德國最樂觀;但愛爾蘭、義大利最低迷。職場上最缺的職位:台灣是業代、工程師、以及研發人員;亞洲地區大同小異,但中國大陸最缺專業技術人員、香港也需要管理階級、印度需要IT專業技術人員、新加坡還需要會計金融人員。

萬寶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吳若萱指出,求職者想擁有一張跨國工作通行証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否願意放棄目前舒適習慣的工作環境?必須先想清楚最想到哪個地區?怎麼練就自己一身本事?如何快速融入當地文化等;基本配備是語言能力,以及可以隨著時空轉的技力。

=====
大學畢起薪 僅韓港三分之一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09/12 07:10 記者: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台灣就業市場冷清,即使辛辛苦苦找到工作,低起薪也會令人沮喪。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的資料,台灣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只有兩萬四千元,僅韓國、香港的三分之一。

如果和美國比較,人力銀行資料顯示,美國光是高中畢業就可以拿到合台幣七萬六千元的月薪,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約合新台幣十四萬元。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士軍補充,國內的MBA投身台灣就業市場,起薪大約三萬到五萬元;但如果是美國MBA,到美國本地找工作,起薪最起碼年薪十一萬美元,折合一個月約新台幣卅萬元。如果是哈佛、史丹佛的MBA更不得了,一個月拿台幣五十萬元沒問題,薪資水準足足是台灣的十倍之多。

起薪低,如果加薪幅度快倒還好,但是昨天萬寶華公司調查發現,台灣高達七成企業主不願意支付比上一年度更高的薪水,來留住好人才。反而是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有高達五成五雇主願意以高薪留人。

另外,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也有三成企業主願意支付高薪留才。

許士軍感嘆,台灣大環境不好,較低的薪酬福利,不僅無法吸引國際級人才,就連本土優秀人才,看到外國如此「高規格」的待遇,都相當眼紅,積極爭取外派機會。

昨天萬寶華也發布熱門國際職位需求,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職缺需求最高的都是業務代表,反映出企業對提高銷售業績的殷切期盼;印度需求最高者則為工程師、IT專業技術人員。

========

年產逾4萬碩士 高學歷≠高就業
民視新聞
 更新日期:2007/09/12 07:09
今年大學招生,創下十八分就能唸大學的新紀錄,這個〔大學普及化〕的現象,已經讓許多三升四的大學生相當緊張,有些人甚至暑假就開始補習,準備考研究所繼續升學,但是您可能不知道,現在台灣一共有兩千八百間研究所,一年生產四萬五千多位碩士,甚至出現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到底唸碩士真的是就業保證嗎?來看今天的第三隻眼。九月初,大學還沒開學,南陽街的研究所補習班早就搶先開課,因為想要升學唸碩士的人越來越多,根據統計,現在大學應屆畢業生,準備考碩士的比例,大約三成。大學錄取率,已經從九十一年的八成,躍升到今年的九成六。而全台的大學院校,更從十一年前的六十七所,變成現在的一百四十多所,總在校人數更逼近百萬。大學文憑不再稀奇,碩士學位,似乎變成一種另類的求職保障。但現在不只大學生滿街跑,碩士生也一樣多。全國研究所已經從九十年的一千八百多所,擴增到現在的兩千八百多所。碩士在學人數,更從九十年的八萬多人,擴增到今年的十六萬人。而九十四年的碩士畢業生總人數,更是高達了四萬五千人。十年下來,碩士班學生的成長率,已經突破了百分之三百。而大量生產高學歷文憑的結果,造成今年七月,大學、碩博生一共有十萬多人失業,而目前就學中的博士生,還有將近三萬人。翻開雜誌,都是各個大學的研究所招生廣告,但是真正熱門職缺的,只有光電、材料這些系所,碩博士學歷供過於求的,有生技這類產業。以台灣大學為例,目前三萬兩千的學生總額中,預計未來大學生跟研究生的比例將調整到一比一,也將明顯壓縮後段大學的碩士招生。目前碩士新鮮人的起薪,文史哲大約三萬一起跳,理工科技大約還有將近四萬,如果想把研究所碩士學歷,當成求職的跳版,可千萬別隨便亂考。隨便考一個碩士學歷,就一定有高薪好工作的神話,在台灣已經逐漸地崩解,讀好的學校,跟讀好的科系,還有自己的努力學習,才有可能在大學普及下的台灣職場,生存下去。(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