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個注意這新聞在於,怎麼詮釋這個現象,是社工系老師?
那社會學者在幹嘛?

蘇活或擺攤,是兩回事情,不過統而觀之算是所謂的字雇者。台灣的自顧者數量龐大,一個是正式經濟的預備軍,另一個就是文化性。
很多的文化產業從業者,難以規模化的,很多會以擺攤或蘇活的方式出現,怎麼面對這個趨勢,尤其,當自顧者性質不是過去體力勞動時候,一如下面的專題報導,女人的力量是越來越大。
兩性平權,我想只是第一步,而不是目的,關鍵應在,當女人也撐起經濟的半邊天後,社會是變的柔性?還是把女人變成剛性?以及,當女人大量進入社會後,社會在各種領域上會有什麼變化?比如對藝術文化的需求會更多嗎?因為女人消費能力更強了。

===========
中國時報 2007.10.08 
44萬女人當老闆 創業攀高峰
何宏儒/台北報導

     據統計目前全台有近四十四萬個「女老闆」,締造歷年新高紀錄;幾乎每四個老闆就有一個是女性,女性創業蔚為風潮。SOHO協會指出,雖然因景氣低迷,可能迫使愈來愈多女性投入創業,自己當老闆,但社會趨勢也助長女性創業。男性老闆的數量與比例則相對減少。

     根據經濟部最新公布的「中小企業白皮書」,中小企業女性僱主在二○○二年的時候大約有七萬七千人,二○○六年則增加到九萬三千人;而女性自營作業者(未以酬金僱用他人工作),則由三十二萬人,增加到近三十五萬人。這兩個數字都創下歷來新高,換言之,總計有高達四十四萬女性已經自己創業,改寫職場生態。

     每四個老闆 就有一女性

     中小企業處指出,民間廣義的「老闆」是指包括中小企業僱主和自營作業者,去年總數為一九一.八七萬人,其中有四三.九四萬人為女性,換算比例為廿二.九%。也就是說,大約四個老闆當中,就有一個是女性。

     相形之下,中小企業男性雇主總數由四一.一七萬人微增為四一.九五萬人,但所占比例由八四.二%下降為八一.八%;男性自營作業者總數更由一一七萬減為一○六萬人,占的比率由七八%降為七三%。男女老闆比重的消長非常明顯。

     飛雁創薪 改寫職場生態

     青輔會也指出,該會開辦多年「飛雁專案」,其中「女性創業育成班」的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從開辦第一年的六百多人,去年則已突破一千一百人。而勞委會的「創薪行動」計畫,去年提供創業諮詢的比例,女性占了五三.四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圓夢計畫」,去年女性參與的比例,也佔了四五%。這些數字都顯示女性創業,在台灣社會已經形成一股趨勢。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表示,顧客導向的服務業日益發達,讓女性貼心、細膩的特質能夠充分發揮;加上網路創業的便利性,都讓女性創業環境越來越成熟。

     不過他指出,女性創業仍以微小型企業、內需型產業為主,總家數雖然提高,但是整體產值的增加恐怕有限。

     網路行銷普及 助長風氣

     SOHO協會理事長張庭庭認為,服務業風行、美感經濟潮流、網路行銷普及、經濟不景氣,以及政策工具的陸續推出,都助長了女性創業的風氣。

     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王雲東指出,女性創業日益蓬勃,先進國家皆然,台灣也已進入這股國際趨勢中。他表示,想創業必須具備基本條件,而台灣社會教育普及、學歷普遍越來越高,知識能力和經濟獨立讓女性創業不再遙不可及。同時,不婚、晚婚,以及少子化等社會現象,也讓女性有更高的意願發展潛能。

     社會推波助瀾 激發潛能

     王雲東認為,女性想要自己創業,不見得可以用工作環境變差來解釋。不過他不否認,近幾年工作確實不好找,不少女性因此想要自己創業,他說,「至少可以自由一點。」

     另外,他以孟加拉微型信貸創始人尤努斯獲頒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為例指出,微型貸款協助弱勢民眾自立,已經成為國際趨勢。在台灣,政府提供的微型創業貨款,也對女性創業風氣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
中國時報 2007.10.08 
擺攤蘇活族 兩年增五倍
何宏儒/台北報導

     根據SOHO協會的調查,選擇以「攤販」方式營業的婦女,從前年的二.三二%,一口氣飆到十一%。SOHO協會認為,這表示很多婦女其實是在不景氣中被迫創業的。

     女性創業的行業與方式是什麼?SOHO協會調查指出,近半數女性創業仍集中在餐飲、文教與服飾;至於方式,網路開店是最主要的方式。

     根據SOHO協會去年針對北部地區有意創業婦女所做的調查,兩成婦女想要做餐飲;「兒童文教業」和「服飾業」分別占十五%和十四%;而想要開「咖啡店」跟「美容業」的婦女也各有九%左右。

     至於創業方式,網路開店雖然仍居冠,占二三%,但值得注意的是,「網路開店」這種營運模式似乎逐漸從熱潮中衰退,前年還有近四成,去年則大幅下跌;另有兩成一準備「獨立開店」;而準備「加盟」和開設「自營工作室」的婦女各有一成六。成立公司的比例則有一成一。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說,女性創業仍以美容、健康相關產業為主。他建議有意創業的女性,一定要開發新的營運模式,才能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而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王雲東也提醒,創業門檻雖然降低,但國內新設中小企業有四成活不過五年,如何持續經營並且保持獲利,創業之前一定要三思。

=============

中國時報 2007.10.08 
選擇熟悉素材「拼」出新人生
張子嫻/專題報導

     看準了台灣的拼布市場,中年創業的詹瑜,靠著自己過往在衣著設計的專長,獨自開創了「絹布坊」,投入拼布材料包及女裝材料包的市場,給喜愛DIY的人,在布料及設計方面有更多的選擇。

     「創業的夢,我想了很久,直到今年我才有勇氣實現,」詹瑜說。在創業之前,她有非常豐富工作經驗,擔任過保姆協會總幹事、人權協會執行秘書、國際生命協會的講師等,直到去年考上了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的在職碩士班,面臨職場上的十字路口,也給她重新思考創業夢的機會。 因為自己丈夫過去就在從事國外布料進口,因此詹瑜有了貨源,有了貨源之後她開始思考如何拓展拼布材料包的通路,因此開始了拼布材料包市場的前測工作,她先是到各大網站的討論區去尋找拼布老師,發現光是在網路世界中,可搜索到的拼布老師就高達四百位。

     創業也讓她重新踏上服裝設計的道路,詹瑜專科時期就讀實踐家專服裝設計,也因為對於設計的熱情,她在五十歲過後,勇敢踏上創業之路。

     她表示,中年創業在體力上確實無法與年輕人比,因此網路平台成為讓她經營省力的虛擬店面。她說,在這個年紀創業,除了要有勇氣,也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且比年輕人擁有更多的工作經驗,如何整合過去的經驗,並運用在創業這塊,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創業過程中她也遇到了許多挫折,產品是成功與否的關鍵,與設計師的溝通不順利,一度讓她陷入沮喪低潮中,她還是抱持著長期抗戰,一步一腳印的心態,經過多般嘗試,找出適合的道路。她建議有心創業者,可以從自己有經驗的領域做起,創業已不易,若找自己本身不熟悉,且沒有興趣的領域做,要成功就會難上加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