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報紙投書吧,一些有意思開頭之處,反而沒看到細節怎麼運作去建構地方想像。
我倒覺得童玩節的危機,也代表地方認同與特色的危機,未必是轉機。

最近在吵統籌分配款,因為台北縣升格,妙的是,從高雄與臺北市抽總共280億元,沒有要補助台北縣,反而還要跟台北縣討回原本省轄市的分配款,最後再以專案補助給各縣市,專案,意味就是中央要一把抓。
世界的潮流,都是越來越重視地方,因為國家的概念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無厘頭,很多時候國家或種族,大致只跟戰爭或運動競賽扯的上關係,其他,國家也不知道要拿來做啥,像你繳健保費,是給健保局的,不是給國家的。
孫的大文,雖然談文化面,但是我卻郢書燕說,認為從近來統籌分配款的魔術數字,引申到台灣仍是中央集權現象,地方是不可能強起來。

童玩節,或任何類似縣市的節慶。底下都是金錢,由財政支撐起來的活動。這一點歐美也沒有迴避,告訴你她們錢就是從國會撥款,透過藝術委員會策劃,地方執行的。台灣用錢的結構比較不是,而是統包,中央給錢,地方執行,文化雖編列預算,但是要先跟其他總預算一起考慮,而不是專門部會,專款專用,尤其透過特殊團體執行,而是仰賴官老爺決定花多少,怎麼花,那當然官用錢,跟百姓用錢思維是不同的,我猜想再辦童玩節,還是一樣,因為財政結構沒有改變。

======
中國時報 2007.08.12 
童玩節氣球為何洩氣?
◎孫瑞穗

    一聽到宜蘭童玩節要停辦,不只是兒童們失望,很多像我這樣的大人也感覺失落。有人開始批評遊戲設計不好失去新鮮度,有人說主辦單位管理不當導致消費過程有瑕疵,有人將問題泛政治化,說昔日作為台灣民主聖地的宜蘭盛景消逝是由綠轉藍執政的惡果。這些說法各有道理,但童玩節面臨停辦危機的背後其實透露了當今地方發展在全球競爭年代中更深層的挑戰。

    台灣的「地方認同」曾是昔日政治民主化和認同本土化運動的重要「歷史遺產」。昔日反對黨藉由「地方包圍中央」的政治願景,讓「地方」的經營與動員成為爭取中央政權必備的政績,「宜蘭」是在這政治張力中所搭建出來的歷史舞台。

    相較其他地方,宜蘭最早設立環保聯盟分會以反六輕公害來建立抵抗性社區,最早成立像噶瑪蘭這類結合地方知青與文史團體的雜誌主動建構「宜蘭人認同」,最早由地方政府主動出面邀請日本象集團設計隊創造了重視生態的「冬山河」遊憩地景,最早連結本土非營利型規劃專業者設立工作室長期進行地方文化建設。而「童玩節」更是以節慶和消費形式試圖打開大眾參與地方認同建構的重要策略之一。

    然而,這些召喚地方認同的張力和動力在政黨輪替之後逐漸消逝轉移。而週休二日新消費結構的形成和雪山隧道的開通,都使得這昔日東岸要城隨著神秘面紗被揭去後失去新鮮感。宜蘭從此被納入大台北區域消費範圍,成為台北人的後花園,而童玩節失去吸引力跟宜蘭區域性角色已結構性轉型有關。

    仔細思量,昔日強烈的政治動機讓宜蘭的地方經營被迫改變傳統威權侍從的父母官治理模式,繞過對中央官僚系統的依賴,對內連結地方草根文化團體,對外則必須使勁將自己進一步區域化和全球化,跨界置位以更新對話脈絡來彰顯地方文化的特殊性。這個本來是地方社會為求生存所做的一連串體制外嘗試與實驗,卻歷史偶然地指出了一個全球年代裡關於發展地方未來關鍵的取徑。

    這個取徑就是,地方的未來勢必建立在以地方永續發展為前提的發展模式上。因此,它必須能夠超越既有政黨和派系對地方利益的切割,重新牽連既有歷史遺產,以尋求整體最大利益來重建地方發展的未來願景。

    比我們提早二十年經歷了全球與區域經濟轉型和產業外移衝擊的英格蘭大湖區域(Lake District),在經歷了反公害環境運動及對抗產業非法外移的勞工運動之後,以形成地方區域聯盟來重建區域經濟和社區生活。以蘭開夏大學為核心的區域研究團隊指出,產業轉型後的湖區必須由抵抗主體所形成的地方聯盟和社團所主導,以「進步地方主體性」另類發展模型,來取代在激烈全球經濟競賽下經常優先放棄地方利益的依賴發展模式。也因此,如今我們看得到那美麗幽雅的英格蘭鄉村和湖區風光,都是在八十年代這關鍵歷史時刻由地方主動出擊阻擋區域經濟急速崩壞的成果。

    祖母級的女性主義者也是人文地理學家Doreen Massey在一本為空中大學成人公共教育所寫的教材《全球年代中的地方》一書也指明,全球化年代中的「進步地方感和地方認同」,首先必須開放她的「地方想像」。而地方想像的內容必須超越過去封閉國界下的地方黨派競爭,有能力將地方重新置入一跨區域和跨國的歷史新脈絡,以容納那些經由全球化過程帶進來的新人口,新社群及新文化差異,來形成有跨界能力的新空間治理模型。

    地方文化節作為一種供大眾參與的文化活動,其實正是這個新全球競爭年代中創新「地方想像」的新舞台,童玩節的危機其實是揭開新宜蘭地方想像的轉機。讓我們打開視野吧,開放台灣地方的文化想像,讓地方認同永遠玩不完。(作者為台北市文化產業與政策交流平台「文創藝站」論壇主筆)

========
統籌分配款喬不攏 陳菊槓中央
華視新聞 更新日期:2007/08/11 21:39
 
統籌分配款到底怎麼分?不只台北縣市不滿意,現在連高雄市長陳菊,也為此槓上中央!陳菊說,統籌分配款如果沒有處理好,她不知道怎麼幫謝長廷輔選,新聞局長謝志偉,趕緊跳出來幫忙澄清!

為市府財源,高雄市長說了重話!公開表示如果統籌分配沒有處理好,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輔選,此話一出,新聞局長趕緊跳出來澄清。

為了錢,除了同黨同志炮口對內,國民黨執政的台北縣市,對於統籌款的分配,同樣非常不滿。

郝龍斌表示如果統籌分配稅款減少,台北市政府將減少15%的財源,將面臨財政困難,而周錫瑋則是強烈建議要以修法的方式,編列預,而不是讓台北縣去瓜分北高稅款大餅。但是如何修法?行政院還要討論。

北北高共享43%統籌分配稅款,不順姑意也逆了嫂意,要怎麼做行政院很難為。(綜合報導)

======
台北市統籌分配款驟減 市民繳17萬6千元,卻只用4萬6千
ETTODAY 更新日期:2007/07/30 10:55 記者:記者倪鴻祥/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郝龍斌30日上午拜會國民黨立院黨團,就台北市與高雄市的年度統籌分配款,遭行政院刪減等問題,向黨籍立委陳請,能幫忙市政府和行政院溝通。郝龍斌指出,台北市每一位市民上繳17萬6千元統籌分配款,但是只拿回4萬6千元;現在又要再減15%,這樣的待遇實在不公平?

扁政府以台北縣升格比照直轄市為由,將台北市、高雄市和台北縣歸納一起分配統籌分配款,讓北高兩市的統籌分配稅款驟減。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上午10時許,赴立法院拜會國民黨立院黨團,表明台北市每年所分配到的統籌分配稅款,已經不多,如果再減少,將影響市政推行。

郝龍斌表示,台北市每一位市民上繳17萬6千元統籌分配款,但是只拿回4萬6千元,台北市民大部分的錢都貢獻出來,讓其他縣市來建設;可是到現在,不僅台北市拿四分之一已經很少,中央還不滿意,還要再減台北市的統籌分配款15%,這樣的待遇實在不公平?這樣的事情市政府一定要力爭、抗議!

郝龍斌甚至認為,光是抗議沒有用,重要的是中央政權要輪替,他希望馬英九明年5月到總統府Long Stay,還要Stay Long。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也以前任台北市長的經驗,憂心台北市政府所分配到的統籌分配款嚴重不足的情形。

馬英九昨天參加國民黨「藍天再現」後援會成立大會時,對北高統籌分配款驟減的題就指出,台北市的公司行號付出了30%的稅捐收入,但用在台北市的卻不到8%。他指出,這表示台北市其實付出很多,但是台北市沒有要求30%都給台北市,那樣子有很多縣市是活不下去的,但是至少台北市該有的、現有的不能再減少。

=======
統籌款遽減 北北高同仇敵愾
中國時報 更新日期:2007/08/12 04:39 記者: 陳函謙、李義/綜合報導
統籌分配款爭議未平,台北市長郝龍斌和台北縣長周錫瑋昨同聲痛批,中央請客卻要地方埋單「把大家當傻瓜」;高雄市長陳菊則當面向陳水扁總統反映分配款減少,她無法擔起明年總統及立委選舉輔選重擔。

陳菊及高雄市立委十一日趁著陳水扁總統與呂秀蓮副總統南下高雄市,反映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問題,讓高雄減少一百十一億稅收,嚴重衝擊地方建設。陳總統則點頭表示能理解陳菊的心情。

立委李昆澤也針對統籌分配稅款問題建言,指台北縣成為準直轄市,高雄市遽減一百十一億元,雖然中央願撥七十億元彌補,但無法彌補因此而發生的財政缺口,建議應從制度面檢討,不要因統籌分配稅款造成南部鄉親對民進黨執政失去信心。

台北縣升格為準直轄市,財政部有意讓北北高三縣市共用統籌分配款的四三%,台北市長郝龍斌與台北縣長周錫瑋昨晨一同出席登山活動時,同仇敵愾炮轟中央。

周錫瑋表示,北縣明年度分配到三百億元統籌稅款,算算還短缺三、四百億元,「哪有這種升格?笑話嘛!」他表示,中央去年超徵稅收一千多億元,歲計剩餘六百多億元,外匯存底二千多億美元,「說沒錢是騙人的」,中央應準備特別預算給台北縣,而不是減少北高兩市分配款,製造地方政府間的矛盾紛爭。「修理北北高三縣市,同時又打各縣市政府的屁股」。

周錫瑋又語帶諷刺表示,「中央也應該照顧一下陳菊,不要再把她的錢挖出來,讓人家提心弔膽」。

郝龍斌說,中央減少北高兩市統籌分配款,挖東牆補西牆,不是可長可久的財政畫分制度;台北市少掉一百八十三億元,根本不能正常運作,「中央本來就該把錢和權分給地方政府」,北市的底限是保持現有的預算規模,絕不能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