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夜市要倒拉,我記得前兩個月遠見雜誌特別報導,台灣未來文化產業強項就是美食,怎麼台北跟高雄都紛紛傳出夜市要倒的新聞?
士林夜市還穩?真的嗎?搬到新地方好嗎?
我自己看到的官方調查,臺北市的文化產業,美食產業部份,通常是家數最多的,銷售額也最高(比廣播電視什麼都高),但是去年呈現衰退趨勢,多,但是還是衰退。

不管有沒有弊案,其實在美食產業,尤其像夜市攤販,台灣官方的態度是:管理。也沒啥積極輔導特色。現在開吃的,非常冒險,因為台灣人一旦失業,不是開計程車,就是去賣攤販,近幾年開的很多,倒的也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攤販在本地消費者越來越少,內銷越來越少,觀光客較多﹔但是觀光客比例比本土客人數一定少,總體產業還是衰退。

==========
中國時報 2007.08.11 
攤販怨嘆:賺的錢追不上攤位漲幅
郭良傑/高雄報導

    「養一個兒子,不如在六合夜市有一個攤位!」但動輒五、六百萬元的攤位價碼,不是人人買得起,甚至成為部分擺攤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張姓婦人在六合夜市賣了二、三十年的蚵仔煎,從昔日一盤廿五元,賣到今日四十元,還是租攤位做生意,因為攤位轉讓權利金,少則五、六百萬元,黃金三角窗的攤位權利金更喊到上千萬元,她根本買不起。

    六合夜市是高雄市的黃金夜市,早期從占用道路營業的路邊攤,到最後拿到合法的攤商執照,攤位從二十年前就喊價一、二百萬元,比當時市區一棟透天厝還貴,十年前喊到五、六百萬元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

    張姓婦人賣二、三十年的蚵仔煎,一直是向人租攤位做生意,因為合法的攤販執照在廿多年前核發後,就一直沒有再核發新的攤販執照,擁有攤販執照的業者,就如長期端著金飯碗,只要有一張攤販執照,形同掌握了一隻金雞母。

    在六合夜市買一個攤位,曾經是張姓婦人的夢想,但她發現,賺錢的速度一直追不上攤位漲價的速度。十幾年前景氣好時,價碼不斷攀升,即使這兩年景氣不佳,一個攤位至少五、六百萬元的天價,還是買不起。

    張姓婦人說,十幾年前,一盤蚵仔煎賣卅元,她和老公、加上一個幫手,一天賣出二、三百份蚵仔煎、炒花枝,收入上萬元不是問題,當時曾想花五百萬元買攤位,卻沒有人要賣,現在卻是有行無市。

    六合夜市內一般攤位轉讓價五、六百萬元,大一點、好一點的攤位超過七、八百萬元,而最貴的六合、自立路口黃金攤位,一碗八十元的海產粥,一個晚上賣出五、六百碗,一個月營業額超過百萬元,上千萬元的轉讓價碼,實在不為過。

    看到六合夜市生意下滑,張姓婦人乾脆歇業,因為生意不好做,一天賣不到一百份蚵仔煎,每個月的攤位租金五萬元,外加水電開銷、清潔費、營業稅等支出,加上原物料漲價,遇到下雨天生意更差,不如回家吃老本,至少比繼續租攤繼續虧本做生意好,買攤位的夢想就算了!

==========
中國時報 2007.08.11 
觀光客取代在地客 生意掉三成
郭良傑/高雄報導

    導遊阿偉用半生不熟的廣東話,向一群香港來的觀光客介紹六合夜市內著名的鄭家老牌木瓜牛奶,另一頭則聽到賣鹹酥雞的老闆用簡單的日語招呼客人。鄭家老牌木瓜牛奶的老闆指出,六合夜市內觀光客是增加了,但在地客卻減少了,生意掉了好幾成。

    高雄市政府一直在推銷六合國際觀光夜市,讓觀光客來到高雄市遊愛河、逛六合夜市,甚至推出一連串的旅遊套裝行程,希望將六合夜市推向觀光旅遊市場。

    六合夜市內不少攤商抱怨,自從夜市改為徒步區後,在地客人因為機車進不去,停車位又不好找,降低到六合夜市消費的意願,取代在地客的是一車又一車遊覽車載來的外縣市或國外觀光客,比起以前人車擁擠至少的盛況,賣鱔魚麵的老闆說:「生意至少掉了三成。」

    賣海產粥的翁姓老闆娘說,有不少客人發現,六合夜市改為徒步區,設立露天桌椅後,少了機車亂竄、廢氣油汙、喇叭聲,夜市的環境改善很多,品質提升不少,更讓人願意在夜市內多逛多看,但是夜市內攤位缺乏包裝和行銷,無法吸引更多人來消費,是整個六合夜市目前提振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客人減少,原物料漲價,租金居高不下,讓不少租攤位的做生意的攤商紛紛打退堂鼓,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臨時承租的攤位。

    以前六合夜市愈晚人潮愈多,人推人的擁擠景象,是許多老高雄人及觀光客對六合夜市的第一印象,現在卻難得見到這種情景。

    賣意麵的黃老闆說,以前人擠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特別注意國外觀光客,現在卻是要努力去學簡單的廣東話、日語來招呼觀光團,這無非都是為了做生意,希望賺更多的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