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對學學很友善,也不是第一次。因為學學自己裡面就很多媒體人,當然媒體也願意報導這個光鮮亮麗的組織。
不過徐麗玲是提出一些關於觀光的問題,台灣第一線的觀光還在於製造業階段,貿然提升水準與品牌,就要提高售價,如果考慮台灣觀光大多只是內需,這太冒險,不如搞低成本低水準還可以混過去。
政府能做啥?這一個階段都還在管理,管制,或許部分討論到解除管制而已﹔但,政府應該積極作為平台與檢驗機制,除了飲食內容以外,應該設立觀光景點專區,像針對諸如景點週遭提出規劃,不符的餐廳用官方與社區力量要求改進,提升品牌與水準。

==========
彩繪市容 文化觀光不是夢
 
【經濟日報╱記者鄭秋霜整理】 2007.07.22 02:26 am
 
 
近年來台灣積極想發展文化觀光,但發展觀光不能只靠台灣各地新開設的旅館和傳統的美食小吃,觀光客離開旅館外出參觀與享受優美環境、購物活動,才能使觀光客逗留與消費。

國際知名連鎖休憩旅館的總經理曾告訴我,台灣有美食,新旅館內部裝潢也具國際水準,但出了旅館後,眼睛就要閉起來。髒亂的市容,陳舊的餐廳,不夠精緻的土產,對於國際觀光客來台,是個負數,也是來台人數有限的主因。台灣發展觀光,不在蓋新建物,而是把預算花在整理舊市容,美化景點,化整為零。

教育孩子的眼睛

暑假我與夫婿常帶小孩去台灣各地海邊遊玩,也觀察到很多海邊餐廳都沒有升級,讓人遊興大減。事實上,改善海邊觀光景點,有很多方法,例如:有沒有可能把海邊餐廳的外觀,整區一條街全部換成彩色的建築?這可以結合藝術家及塗料公司,透過藝術家的創意巧思,幫這些老舊建物,換下二丁掛的磁磚,漆上新色彩,只要概念夠好,說不定塗料公司還樂意免費贊助。這不只是改善觀光環境,也是「教育了孩子的眼睛」,讓台灣的孩子從小有機會接觸到繽紛的色彩,上一堂環境美學的課。

其次,海岸邊的餐廳也可以找藝術家與設計師一起合作,設計出每個餐廳的特色招牌、桌椅、燈具、碗盤、食譜,甚至可在內牆作畫製造情境。學學文創志業裡的二樓「一口一口學」食堂,有一面牆每個月由創意總監林文媛找實踐大學的曲家瑞老師與學生合作彩繪一次,現在其他學校也來排檔期,希望有參與畫牆的機會。

類似這樣的合作,各地方政府應儘量整合商家與學校藝術工作者,把台灣的環境、市容藝術化。如果台灣藝術家沒有好好被動員起來,藝術無法走入家庭或公共空間,台灣的小孩不可能有美學洗禮,我們又怎麼可能期待有生活美學的社會,沒有生活美學的社會,就不可能發展出生活美學的消費市場,文化創意產業就沒有土壤可以開花結果。

台灣生活型態上的貧乏與無趣,也是致命的缺點:如果我們沒有度假生活的經驗,不曾自己好好玩過,怎麼可能設計出符合度假者需要的觀光設施?

體貼使用者需求

以台灣海邊的休閒旅館為例,很多人到海邊玩水,天氣炎熱,全身濕透,但進到了旅館大廳,一下就進入冷氣很強的空間,身體抵抗力較弱的人立刻「哈啾」;這種完全沒有緩衝的空間規劃設計,固然可能因為受限於基地狹小,但其實背後更大的原因,是沒有真正體驗及體貼使用者的需要。這種設計,是在趕客人,而不是招客人。

台灣的度假休閒方式,也有重新思考之處。我常在海灘、郊外,看到打著洋傘足蹬高跟鞋的遊客,心中總是很好奇,「穿著高跟鞋,如何走砂石、海灘?打著傘,手不會痠嗎?」還有一般人也常常穿著同一種衣服就出入各種場合,早上玩水、下午逛街、晚上用餐,都穿運動衫、短褲、拖鞋,下午不能包一塊布巾當裙子去散步嗎?晚上不能換上一件性感小洋裝,隨手將一朵花園裡飄落的白色雞蛋花別在髮梢,過一個浪漫的仲夏之夜嗎?

各地縣市政府應組成類似「市容美化委員會」,讓顧問公司、藝術家與設計師共同參與,把創意引進開放的公共環境。政府預算與其拿去做大而無當的新計畫,不如拿來補貼把老街再生美化內容,軟體比硬體重要太多了!再加上對民眾生活型態與度假文化的教育,相信台灣以文化創意結合觀光,才不會是個遙遙無期的夢。

(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此文由作者口述,記者鄭秋霜整理)

【2007/07/2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