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2-3年以前,台灣民間出現一個有別於一般商業市集,更不是夜市的「創意市集」。大體上而言,是販賣一些個性化的,限量的商品。設計者而言大致上也並非大廠,或是知名企業的線上從業者,比較多屬於個體戶,或剛畢業的學生。
後來一些出版品幫忙她們宣傳,加上在英國,日本行之有年,於是漸漸掀起一股風潮。
逛「創意市集」似乎漸漸成為關心文創者的一個活動。但是,台灣剛起步的創意市集,其實也有一些問題。以下,我們也就針對此一專題,來檢視一下,進行了2-3年的創意市集,一般人是怎麼認識她們的。

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些創意市集的朋友因為不屬於傳統商業機制,嚴格說難以發揮商業效益。在10天前的東森新聞報,有這一則報導:
====
創意市集/從歐美日風靡全台 專家:要賺大錢很難...
ETTODAY 更新日期:2007/06/21 12:01 記者:記者葉正玲/專題報導
風靡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創意市集,近年來也在台灣形成了一股熱潮!不論是手縫娃娃、個性衣飾或生活雜物,強調手工製作的小物個個創意十足,但靠創意市集真能賺大錢嗎?專家認為,90%都是象徵意義大,實質上要賺大錢很難,但卻可以創造一種風氣,帶動更多創意的激盪與發酵。

創意市集在歐美、日本行之有年,但在台灣則是兩、三年前才開始發跡,起源則是來自於南海藝廊的牯嶺街書市。今年已是第六屆舉辦的牯嶺街創意市集,由國北師結合社區主辦,招募歌唱、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者,並規劃區塊給手創工作者擺攤,帶動國內創意市集的發展。

而讓創意市集真正壯大的,則是2005年7月,一個結合音樂、電影、藝術和市集為號召的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一開始的CAMPO,是以音樂和電影為主角,創意作品只是配角,但這些創意作品的凝聚,產生一種自然的力量,吸引很多愛好者前來,而「創意市集」這個稱號,便在這個日漸茁壯的活動打響名號。

很快的,大大小小的創意市集,也在台灣各個角落興起。從南海藝廊與牯嶺街書香市集的結合活動,到華山藝文特區、寶藏巖共生聚落、誠品敦南店以至於兩廳院的「廣場藝術節」,都有規模大小不等的創意市集活動,租金從一天1500元到只需要基本押金100塊的都有。

其實在台灣,一般人要靠創意維生並不容易,參與創意市集的民眾,大部分只是走馬看花,真正要掏錢購買仍在少數。剛開始在創意市集擺攤的阿咧先生表示,他擺攤前就有心理準備,真正會購買的人不多,但最大的收穫就是與客人和其他創作者互動,因此以後仍會繼續參加創意市集。

出版過一系列創意手作書籍,三采出版集團總經理張輝明認為,創意市集的定位並不是賺大錢,而是創造一種市集的概念,先讓自己的作品對消費者產生人氣和興趣,獲得認可後,漸漸的就會有人開始購買,並可帶動台灣對創意市場的風氣,從作品激發更多創意。

三采出版集團致力於創意書籍的推動,今年剛出版的《創意市集104》,集結了104個創意達人的手創作品,接著收藏市集、雜貨市集、藝術市集等也在規劃中。張輝明表示,創意書籍可以作為一個平台,無形中可以引起更多人對設計有興趣,進而開始創作。

張輝明說,其實創意作品要賺錢,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效的管理和行銷,要天時、地利、人和才可能成功。不過他也認為,如果創意作品真的賺了大錢,反而會讓創作者不願激發更多創意,都把時間花在複製商品上,把作品大量生產後,創意商品就成了大眾化商品,也失去了原本的特色。

如此看來,台灣的創意市集,大致上跟藝術文化脫離不了關係,尤其我注意到的是,她們在銷售與起家的區域,大致跟藝術團體活動者聚集處不遠。這也諭示著,創意市集在區段選取上,就已經先自我定位了,諸如華山,或寶藏巖等地方。

次日,6/21,東森又報了這一則:
===========
創意市集/作品調性太像? 不少攤位的商品似曾相識...
ettoday 更新日期:2007/06/21 11:58 記者:記者葉正玲/專題報導
如果你跟我一樣很怕「撞衫」,又喜歡講究有個性的創意商品,那麼來到創意市集,絕對可以讓你滿載而歸!雖創意市集的作品琳瑯滿目,但手創工作者認為,因大家的作品調性太像,「搞的好像同班同學一樣」。而記者實地前往創意市集,也發現不少攤位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國內創意市集的源頭―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今年已是第6屆舉辦,雖頂著攝氏34度以上的艷陽,但各攤位仍賣力地叫賣,創作者一邊顧攤,手一邊還閒不下來,仍在做些縫布、畫圖等工作,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現場氣氛比當天的天氣還「high」!

第一次在創意市集擺攤的阿咧先生說,他去過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創意市集觀摩,發現「自己的作品比他們還好」,所以決定自己出來擺攤。他先前就已詢問過有經驗的朋友,了解可能會發生「看的多、買的少」的情況,因此就老神在在的把最代表性的作品帶去獻寶。但阿咧也坦白說:早就知道要靠這掙得每個月的基本開銷是有點困難的,當作兼職還快樂許多!

阿咧表示,手製品價位較高,台灣的消費者比較沒辦法接受,擺攤頂多一天只能可賺1千多元;如果請工廠大量壓模生產作品,雖可將成本壓低,但又會有庫存危險。

阿咧認為,雖擺攤賺的錢有限,但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與客人和其他攤友的互動,他的作品「哈噗」還賣給了兩位藝專時代的老學長,也有默默的就買下來的可愛小姐。阿咧說:「我最開心的是能面對許多不同領域的人純聊天,比起想要怎麼賣才賺得多來的純粹和有意義。」

談到現在的創意市集環境,阿咧先生指出,台灣比較糟糕的地方就是大家調性太像,精緻度還不夠,又常模仿日本的創作,最後搞的好像同班同學一樣。與日本的創意市集相較,台灣比較像幼稚園跟小學,日本則是大學程度,但也是因為台灣的美術教育不夠完善,消費水平跟經濟不景氣造成。

而另一組來創意市集擺攤的「台北不來梅」,則是有多年豐富的創意市集經驗。「台北不來梅」的米奇鰻認為,創意市集對於創意工作者來說,其實是一種手段、舞台,可以表現自己的產品,也不一定賺不到錢,以他們的銷售情況來說,因單價較低、產品多樣化,所以平均擺攤一天可賺1萬元左右。

對於創意市集近幾年的發展,米奇鰻覺得,大家都說自己是個品牌,但台灣的創意市集已經到了氾濫的程度,因進入門檻很低,只要報名就可參加,造成創意作品間重複性很高。米奇鰻說,只要你的東西很稀奇的話,北部對高單價比較能接受,漸漸打出名氣之後,其實銷售情況不致太差。

〈後記〉記者這次實地前往創意市集參觀,發現就像阿咧和米奇鰻所說的,很多商品相似度都很高,光是小熊小兔的縫布娃娃,就有幾十種不同款式,有時候一下參觀好幾攤後,還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但創意市集整體來說,氣氛相當歡樂及和諧,看到不少民眾跟創作者聊天,詢問設計的創意及創作歷程,而作者通常也會很樂意回答,而且不會強迫推銷購買,只是眨著一對尋找知音的純真眼睛,等著欣賞他們的「伯樂」到來。

我倒注意新聞上探討的是,這些創意市集從業者銷售額,以及創意內容。創意市集在創意內容上同質性過高,一直是被評論上批判的重點,這一點倒是創意市集的重傷,因為創意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雷同,則進入大眾的量產市場模式﹔另外是在銷售方式上,創意市集擺脫以往店面的,麥當勞化的銷售方式,看來,所謂跟客人互動,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
這一點可讓我們想起所謂獨立書店,創意市集的功能,尤其有別於在強勢通路上販賣的商品,透過訓練過的服務人員,精心設計的產品介紹,就直接對比如Dior或LV等賣店的販賣方式,創意市集在販受方式上的特色,應該也要被集中突顯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