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是否會成為一門學問?有別於英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典範?
二戰之後,世界分成兩大陣營,英美還有共產﹔共產國家表面施行社會主義,骨子卻是極權國家。於是日後紛紛倒臺。有人說是資本主義全面勝利,但它門忘記了,北歐也搞社會主義,而且撐的很久,體質比美國還健康,尤其民族性與生活美學,更勝美國。
北歐也不是全無問題,諸如種族歧視仍是,丹麥就是前鎮子讓阿拉伯國家因為漫畫跳腳的國家。
不過北歐顯示的集體主義,跟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這一點是值得觀察的﹔台灣,二戰後無論社會風氣或社會趨勢,都比照美國,也出現台灣自己的問題。日本倒是亞洲比較類似集體主義的國度,似乎也有點受不了集體壓力,不過日本人在設計上是非常瘋北歐的極簡主義。
下面的專題可以看看﹔台灣最近在找出路,看來代工生涯也過不了多久,而且要搞代工,未來就要模仿中國了,尋求新模式應該是台灣新的思維,文創絕對跑不掉。

===========
丹麥 瑞典 挪威 競爭力驚艷 半島是平的 宛如夢中烏托邦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7/06/11 04:39 記者: 江靜玲、陳一姍/專題報導

前言:最近這些年,台灣新出現了些北歐熱。像冰一樣清澈的透明價值,線條乾淨的設計美學,一年有六個星期長假,卻仍是全世界所得最高的國家,對於陷入苦力經濟模式的台灣,遠在天涯的北歐宛若夢中的烏托邦。

去年底大選,瑞典變天,世人驚覺烏托邦正在轉變。為了更進一步了解轉變中的北歐,中國時報特別派遣駐歐洲特派員江靜玲、經濟組記者陳一姍、攝影記者鄭任南,走訪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丹麥、瑞典、挪威,一連九天深度剖析北歐競爭力與未來衝擊。

「早在美國人喊出地球是平的,這裡早就是平的啦!」瑞典右派智庫Timbro執行長瑞卡(M Rankka)說。只不過美國人喊出的平坦地球,是全球化正帶來日益惡化的貧富鴻溝;而北歐的平,卻是真實消弭階級差距。

不跟英美同步 邁向福利國

不跟英美同步,北歐之於台灣,甚至之於世界,都像一個謎。當後冷戰時期,美式資本主義打敗蘇維埃為首的社會主義,席捲全球,北歐卻硬是要「顛倒是非」,走福利國家的路。當已開發國家選民的政治冷感成為常態,超過百年的北歐代議政治,卻硬是有八成投票率;當全球競向陷入減稅比賽,英美政府喊出的私有化、小政府變成「唯一真理」,北歐人硬是願意繳二分之一的所得稅,硬是有二分之一的人在公部門工作,冰島、芬蘭、瑞典過去五年經濟成長率,硬是超過美國。

參與協商共識 價值新典範

芬蘭驚豔的作者吳祥輝點出,相較於台灣混淆於文化層次的「台灣識別」與「台灣價值典範」。包括芬蘭在內,北歐最令人好奇的是「北歐識別」與「北歐價值典範」,抽象的東西為何讓北歐擁有全球稱羨的競爭力?

走訪北歐,卻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些抽象的價值,不僅是口號,更是力量。從清廉、平等、人權、美學、環保,北歐展現了「小國的本土價值與全球化並存」的可能性。價值成了競爭力的基石。

北歐模式由平等哲學開始,逐步發展出一套參與、協商、共識的價值體系,讓這裡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社會福利國。

丹麥的「爺大定理(Janteloven)」(又稱「詹特法則」)最能貼切描述,北歐各國共通的平等主義。爺大是一九三三年丹麥暢銷小說《一個逃亡者的足跡》中,作者安克賽‧森納茂斯虛構的地名。住在爺大的人,總是想方設法貶低別人,這些方法可歸納成十條定理,都在傳達「別以為你比別人強」,「誰也不比別人差」的哲學。

共通平等主義 落實生活裡

北歐人的平等落實在生活小節裡。走進丹麥、瑞典、挪威書店,不像台灣的暢銷書常是一代代工商鉅子的傳記,放在最明顯櫃位的是小說與居家園藝書籍,唯一一本封面有照片的傳記是來自澳洲的梅鐸。問丹麥產業總會首席經濟學家羅斯莫森(K Rasmussen)最紅的商人是誰,他搔了搔頭說,他印象中好像只有全球最大船運公司老闆Mastek出過一本書,而且已經是十幾年前了。

追究北歐平等主義的起源,很難不談歷史。不像法國、英國,都是先工業化後,才有民主,資產階級與農工階層一分為二。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傳入時,整個北歐是農業社會。丹麥國會科技顧問委員會執行長柯佛(L Kluver)說,北歐民主化一開始就先解放佃農。當時重要的宗教家與思想家葛維隆認為,光有形式民主不夠,如果選民沒有足夠的民主教育,就無法形成真正的民主。為了讓農民學到充足的民主知識,葛維隆這位成人教育之父,建立社區大學,讓農民透過討論,學習民主知識,「(葛維隆)說啟蒙是靠嘴討論,而不是來自上帝」。

根源自平等主義,北歐民主政治形成參與、協商、共識的傳統。在北歐教育體系裡,有一種特殊的考試方式叫「集體考試(group exam)」,方法是學生可以自由形成二個人以上的團體,一起寫報告,一起去考試,要過關一起過關,不及格一起不及格。如果學生發現有人老是不寫作業、老搭便車,不盡義務,隨時可以拆夥,把偷懶的人趕出去。如果人越多,老師對於小組的及格標準或報告要求會比較高。「我們的教育是訓練人,承擔責任,尋求合作,面對衝突,找到妥協,」柯佛解釋。

包容自律互信 團結不民粹

也是在平等的基礎下,北歐的社會有深廣的包容認知。丹麥聯合工會(LO)副主席胡根柏格(T A-Huggenberger)表示,每個人的背景不同,願景也不一樣,「我們必需平等的提供服務。」。但是,胡根柏格強調,平等的前提是自律,不欺騙。如此,大家才可以在一個信任的網絡中互動。她說:「這裡是一個自由度高,但自律要求更高的社會。」。自律,也是一種公民責任。

由平等衍生出來的參與、協商、共識、包容、自律和互信,使北歐產生出一種共通的團結定位。這些共通的價值環環相生,脈絡清楚,北歐人因此可以很明確的說,「這是我們的價值,不是民族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