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於越戰之前,到現在40年。起時美國反戰,現在,美國陷入挺?反?小布希的泥淖。
前兩天,布希下令國會,約3兆台幣的軍購案,美國國會一毛都不能少。小布希都要下台了,還這麼傲慢,絲毫不對阿富汗,伊拉克出兵有任何悔意或道歉。一毛都不能少。
有意思的是,似乎音樂,文化研究是過去數十年批判的方式,還有人用寫詩,認為作詩就是革命。

去年不願面對的真相,激起環保流行,據說小布希政府還竄改環保報告,說美國沒有環保問題。但是,環保不是個人嗜好,對小弟Brahms6而言是政治經濟學,所以我強調高爾是美國人,對於所謂的社會批判與行動應該也是,就是政治經濟學,而不只是藝文創作。
藝文創作只是一種展覽,美國政府越戰也打了,波灣也打了,伊拉克也出兵了.....,當然這些批判人士與善心人士,還是繼續創作搖滾樂和詩,河水不犯井水。

===============
中國時報 2007.05.16 
《滾石》雜誌創刊40年 回眸美國文化變遷
林博文

    創刊於一九六七年的美國《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已經四十歲了。

    《滾石》誕生於反越戰和反正統文化(counterculture)的一九六○年代。四十年來,這份以搖滾樂為主,文化與政治評論為副的周刊(每期銷二百萬份),始終在變動的環境中維持反正統、反傳統、反保守、反世俗的離經叛道精神。經歷了四十個寒暑的《滾石》,為慶祝創刊四十周年,從五月初開始連續推出三期,每期厚達一百六十頁的特大號特刊,頗值得國內知識人的細讀和珍讀。

    第一期特刊以訪問為主,包括為國人所熟知的歌手鮑布狄倫、保羅麥卡尼、林哥史達塔、米克傑格、尼爾楊,以及製作人麥可摩爾、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演員傑克尼可森和珍芳達、作家諾曼梅勒、政治家卡特與麥高文等人,都在生動的訪談中歷述四十多年來美國政治、社會、文化與思潮的變遷與遞嬗。

    甘迺迪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宣稱:「火炬已傳給新一代的美國人」,他挑戰年輕的一代:「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血氣方剛而又具理想主義的年輕人,以行動回應了甘迺迪的挑戰。

    那是一個狂飆時代的開始。黑人(也有不少白人參與)奮力爭取民權、反越戰運動在全美各大學校園熾烈展開。爭民權和反越戰激發了反正統文化的興起,傳統藩籬和道德桎梧被狂熱的年輕男女推倒;反正統文化亦誘發了環保運動和女權運動的起步。一九六九年夏天,四十多萬年輕人連續三天聚集於紐約上州烏士托(Woodstock)草原上,在大雨滂沱中盡情享受搖滾樂、做愛、大麻、冥想與虛無。

    烏士托是一種奇觀,它使反戰的一代了解到動亂年代中和平相處的真諦與價值。「做愛勿作戰」(Make love not war)的口號以又「給和平一個機會」的歌聲,不僅使反戰的一代體會到存在的目的,且凸顯了六○年代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四十年來,美國歷經越戰泥淖、水門事件、尼克森下台、短暫的卡特中興、雷根時代的自我陶醉、蘇聯與東歐衛星國家的解體、老布希的首度侵伊、柯林頓時代的經濟復甦和小布希駭人聽聞的傲慢。

    今天的美國已無「時代精神」可言,連文化與藝術亦向後倒退,是八卦文化與庸俗文化當道的時代,也是一群酗酒、吸毒、大開派對、揮霍、視法令如無物的年輕女郎呼風喚雨的時代,琳賽羅涵、芭莉絲希爾頓、「小甜甜」布蘭妮變成天之驕女,她們支配了美國通俗文化,而使美國社會益顯貧血與蒼白。

    在元氣淋漓的六○年代之後,美國政治、社會與文化逐漸失去了衝力與動力,保守主義抬頭,文化創造力疲軟不振。在二十一世紀第七個年頭的今天,環顧左右,竟看不到一幅令人振奮的文化景象,也找不到一個能夠領袖群倫的公共知識分子。在反越戰和水門事件中威風無比的大眾傳播,亦變得自大自滿,墮落到極點,百分之九九點九的媒體竟熱烈擁護布希發動侵伊戰爭。

    一九六○、七○年代波瀾壯闊的反越戰場面,已成歷史陳跡,今天的反伊戰運動更是不成氣候。一九七二年代表民主黨角逐白宮的麥高文回憶說,反越戰運動在甘迺迪時代即已萌芽,國會參院裡一群民主黨議員公開質疑越戰政策,他們成為民主黨內的異議分子。他們的嗆聲點燃了一九六五年開始的反戰火苗,而在一、二年內成燎原之勢。

    搖滾樂為反戰和反正統分化添加了無比的衝勁與力量。搖滾樂作曲家兼樂評家珮蒂.史密斯(Patti Smith)說,搖滾樂不只是音樂,它也是一種覺悟(consciousness),並融入民權運動與反越戰的意識形態。今天只有幾個歌手和樂團唱出反布希與反伊戰的歌聲,但無法帶動一股潮流,大家失去了激情,也喪失了參與的熱忱。

    歲月會沖淡記憶,野心會改變良心。六、七○年代的希拉蕊從一個保守的「高華德女孩」變成一個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兼反戰分子。但當了參議員後,她變成華府權勢集團的一員。珮蒂.史密斯說,她在電視上看到希拉蕊投票贊成侵伊時,不禁大聲叫喊:「不要,不要投贊成票」,史密斯說她真想把希拉蕊從電視上拉下來,跪求她不要這樣。希拉蕊的道德勇氣遠遜麥高文,民主黨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四十年來,人類社會最進步的是科技,電腦和手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人類還有值得自豪的嗎?史家庫倫.莫斐(Cullen Murphy)在新著《我們是羅馬嗎?一個帝國的衰亡和美國的命運》中發出警告說,今天的美國有一點和古羅馬很像,那就是極度地「私有化」(privatization),「私有化」即是「腐化」的同義字。「私有化」使公私不分,公的當成私的,結果促成羅馬帝國的敗亡。而今天美國政客、國會山莊的遊說客、大企業家和無數的公眾人物,都無限擴大「私有化」,使腐敗的種子深入美國土地。

    《滾石》創刊於四十年前的越戰時代,四十年後美國又陷入一場不道德的戰爭。舉目遠眺,布希時代的美國竟呈現出一片荒煙蔓草的景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