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悄悄漲價,不過在藍綠對決下,百姓似乎荷包很厚,沒啥興趣。有意思的是,像一些中藥藥材也被財團漸漸購買,因為看中未來照顧產業,像當歸也漲。
如果我們接受社會兩極化的假設的話,未來,再加上物價漲價,量販店,all-in-one的商店將會非常重要,意義已經超出所謂消費教堂而已,因為便宜,維生的用品都能在那買到。
現在什麼都漲,是誰在喊漲?前鎮子像麵粉與石油,現在出去吃麵與麵包, 一切喊漲。是中間商?是產地產能不足?前者是經濟壟斷,後者就是你不願面對的真相了。
文創產業很大仰賴的是消費,但是每個家庭的支出總額不增加的大條件下,如果基本用品調漲,勢必影響文創消費。

==========
中國時報 2007.05.16 
物價衝高 量販店撤守 泡麵食用油全都漲
陳盈珊/台北報導

    一直力挺不漲價的量販店終告「失守」!據國內量販店表示,在成本高漲、居高不下情況下,食用油確定漲價,其中沙拉油漲幅高達二、三成;而僵持四個多月的泡麵,也終將於月底衝破量販最後一道價格防線,全面調漲。

    國際原物料帶動漲勢

    業者指出,量販店雖尚未全面接受漲價,但即使「撐得過端午節,也挺不過中元節」。未來,「下游」的產品都將逐漸調漲價格,要「漲完一輪」後才會平息。

    民生物資漲勢如破竹,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輪番喊漲,在荷包大失血的繳稅五月天,格外令人感慨!從去年開始,國際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揚,各項民生物資價格蠢蠢欲動,每一波漲勢就如波浪舞一般,從直接反映售價的便利商店、超市、福利中心,最後一關則是向來標榜「捍衛消費者荷包」,悍拒廠商漲價的量販店。

    大潤發量販表示,攸關每日生活的食用油在黃豆、橄欖、葵花、芥花等原料全面漲價的情況下,已經無可避免地漲價,進口橄欖油從去年就開始漲價,但是當時的影響層面還不那麼大。

    這一波幾乎全部食用油都無法幸免,包括味全、統一、泰山等大廠牌都已經調價,漲幅約在十%至二十%之間;其中,以沙拉油的漲勢最為驚人,高達二十%至三十%。量販店雖然還未全面接受漲價,但多數也以減少促銷來因應,量販業者表示,撐過了端午節,最晚中元節前也將加入漲價行列。

    科學麵月底漲價四成

    端午將屆,包粽子使用的油不少,會不會連帶影響今年粽子行情?食品業者指出,粽子售價都已經訂好,原料也都有一定的庫存,所以暫時還不會影響今年的售價,但是這波民生物資漲勢極有可能影響中元節物價。

    此外,量販業和食品廠商經過四個多月的拉鋸戰之後,統一麵的主力商品:科學麵、肉燥麵等品項,五月底將以高達四成漲幅的新價格回到量販店的貨架上,宣告全面漲價。

    有統一這種老大哥品牌帶頭達陣,維力、味丹等市場知名品牌紛紛跟進,平均漲幅也在二、三成之間。

    食品業者表示,民生物資的漲價都存在著連動關係,像是能源短缺,美國將玉米大量投入燃油的製造,導致玉米價格大漲,連帶使得飼料價格飛漲,下一個漲價的自然是吃飼料的牛、羊等肉品。

==========
中國時報 2007.05.16 
量販平抑供應商 自有品牌崛起
陳盈珊/台北報導

    對平穩物價算是「貢獻卓著」的量販店,終於也擋不僅供應商與大環境的壓力而漲價。業者指出,在量販店的「自有品牌」逐步抬頭後,未來供應商要漲價會更難。

    前一陣子,奶粉漲價消息一出,各大賣場裡出現搶搬人潮;最近到賣場一看,消息靈通的消費者忙著囤積傳出漲聲的食用油,還有更多的人徘徊在一長排泡麵貨架前,遍尋不著習慣的口味,猶豫著究竟該琵琶別抱還是掉頭到別家再找找?

    漲價一波波,廠商除了大剌剌直接漲價外,也會以分批調價、推新品的方式達成調價目的,而且漲價彷彿傳染病,從一家開始,不到幾個月全部都跟進。消費者難道別無選擇,只能含淚全盤接受?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至少還有品質具有一定水準,而價格在同品項裡最親和的量販店自有品牌可選擇。以家用紙為例,大潤發自有品牌「First Price」抽取式衛生紙,在自家賣場裡已經凌駕領導品牌舒潔,成為談判桌上相當有力的後盾。

    愛買的自有品牌「最划算」在紙類品項的業績中也已占二成五以上,可牽制廠商不能任意漲價,所以價格穩定,而且較市售品牌便宜約二成左右。家樂福的自有品牌「Carrefour」不標榜最低價,但強調以同樣的品質相比,絕對是最划算的一支,在店內也占了三成業績。

    以「天天都便宜」、「市場最低價」等低價策略為最大賣點的量販業,偶爾也受制於強勢品牌而不得不漲價;不過,愈是不景氣、物價愈高漲,量販自有品牌的低價就愈能凸顯其優勢,在平抑物價的前哨,量販自有品牌可望成為未來民生消費趨勢。

    目前量販自有品牌從家用紙、水、糖等民生物資,到服飾、保健食品等都跨足,而且委託生產都是國內一、二線廠商,以量制價才能將價格壓低;而消費者對於量販業者自有品牌支持度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大潤發的自有品牌占了全店業績的十%,家樂福也有五%之多。

    除了自有品牌的價格優勢外,量販店在價格談判時還有一項足以與強勢品牌抗衡的力量,就是綿密的鋪點。台灣的量販店密度持續增高,從最初的郊區漸漸深入都會區,形成緊密的抗漲網絡,為消費者的荷包做最後的把關工作。

    尤其是家樂福除了積極擴展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中型量販店,即將在都會地區設置二十四小時超市店型的小家樂福,更被視為洞悉M型社會發展,應運而生的代表業種,店舖開得多,進貨制價的談判籌碼也會增多。

========
中國時報 2007.05.16 
荷包會有感覺 量販店都漲了 超商跑不掉
江睿智/台北報導

    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高靜遠表示,在零售業中,量販因量大,價格最低;其次是超市;便利超商則因便利而最貴。如果量販店漲價,超市及便利商店也一定會跟漲。而此三者占全部零售業的近六成,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經濟部近期針對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進行商品查價,發現許多商品悄悄漲。儘管量販店強調量大、價格低,但仍有不少商品漲價。麵條類漲多跌少,其中統一科學麵較上月漲了三.五四%,若自去年底至今,則漲了十八.三五%。此外,量販店也會透過重新包裝,將部分商品下架、重新上架方式,減少內容物,即表面上未漲價,實際上重量減輕了。

    高靜遠表示,量販店要漲,要看其成本是否真有漲價。例如,經濟部控制的糖價並沒有漲,如果有相關的業者藉機漲就是不合理。至於國際農產品是否真有漲價,也要看國際期貨市場漲幅。此外,市場上有多個品牌相互競爭,是否有漲有不漲,若是全部漲,還涉及聯合漲價行為,公平會須介入調查。經濟部二周後將進行一次查價,屆時量販店是否漲價,便可知曉。

    在去年零售業七三三五億元營業額中,百貨公司市占率達廿七.四%,其次是連鎖便利商店占廿六.五%,量販店則為十九.四%,超市則為十二.一%。換言之,在現代社會中,在街角就有便利商店,民眾使用率最高。

    高靜遠指出,「愈便利就愈貴」,顯見民眾為求便利,不在乎貴一、二元。經濟部查價中,便利商店的價格是最貴的,其次是超市,最低是量販店;如果量販店漲,超市及便利商店也會跟漲。

=======
中國時報 2007.05.16 
躉售物價上揚一整年 什麼都漲 就是購買力沒漲
江睿智/台北報導

代表廠商進貨成本的國內躉售物價(WPI)從去年五月開始一路漲到現在,四月分年增率達七.八三%,將影響下半年民生物價。而經濟部針對零售業進行查價也發現物價悄悄漲,「什麼都漲,就是購買力沒漲」,這是經濟部查價官員的結論。

    對於國內量販業者有意調漲泡麵及食用油價格,是否會進一步波及到小吃、餐廳及相關業者成本,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認為,因目前民間消費仍很弱,對於成本上漲,很多業者都吞下去,或是利用生產效率來吸收。龔明鑫認為,雖然WPI呈上漲走勢,但因內需仍薄弱,民間消費不足,雖有些商品上漲,但還不是全面性、連續性地漲,國內目前還未出現通膨問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則認為,泡麵、食用油因過去沒有漲,已累積一段時間,現在可能須要做些調整。

    朱雲鵬表示,通常躉售物價半年後就會反映在消費者物價上,而國際金屬及國際農產品價格飆漲趨勢,恐難以逆轉,還會漲一陣子。但躉售物價的漲幅不會全數反映在消費者物價上,因為躉售物價還得扣除出口部分,另外消費者物價中有六成是屬服務性,並非商品類。

    對於經濟部在零售業查價結果顯示,泡麵、食用油確實有漲價之勢。主計處第三局長第三科長吳昭明表示,物價總是漲跌互見,單一商品有可能有較大漲幅,但因權重低,對CPI影響就會被稀釋。

    吳昭明舉例,以食物類為例,權重最高的蔬果,近期價格很穩定,因而對近期漲價食品就產生稀釋效果。「民眾對漲價的,感受會比較深,但對跌的,比較沒感覺,」他認為,物價還是看整體,不應只看單一項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