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檳榔西施被汙辱時,研究他的人也是。 在學界與藝術界,就產生品味學術之戰。所謂正統主流/異端的學術力量,焉然成型。韋伯熱,也呈現著這個現象。
西施因為存在已久,加之還有一些攝影師等的進駐,被視為是學術對象或藝術對象。

最近的台客節,被罵的要死,更有意思的是,西施跟台客都是百分百台味的東西,去北京看不到。在台灣當局每天呼籲愛台灣,要有台灣主體性的圖騰下,庶民台灣的一些口味卻被打壓。

=============
中國時報 2007.05.11 

經濟壓力大 西施不乏小阿信

周麗蘭/雲林報導

    曾擔任南瀛美展評審的吳瓊華是國內研究檳榔西施的「元老」,早期她曾被檳榔西施辱罵,研究與創作也備受學界撻伐,不敢想像「檳榔文化」議題後來會風起雲湧。

    如今,檳榔西施相關論文、作品審核,第一人選是吳瓊華。

    吳瓊華取得台藝大造型藝術碩士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藝術學博士,現任該校藝術系客座教授、台灣女性現代藝術協會會長。

    民國八十年吳瓊華回國,奔走台北、台中、高雄,研究大樓的玻璃帷幕景觀,著手「台灣大都會系列」創作。她偶然發現,路邊也是格子狀、玻璃、穿透性的檳榔攤更有趣,於是決定研究「她們到底在幹嘛?」

    吳瓊華發現,西施們濃妝豔抹的面具下,藏有太多淚水,早期不少檳榔西施都是「小阿信」,背負著家庭經濟壓力,要賺錢給哥哥、弟弟讀書。

    吳瓊華說,她選擇關心她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是「同情與愛」。這一走,帶動學界對檳榔西施文化的探究,正視台灣的檳榔文化。

=======
中國時報 2007.05.11 
吳瓊華 12年勸21名西施回校園
周麗蘭/雲林報導

    為檳榔西施衣著捍衛的吳瓊華其實作風很「媽媽」,十二年來田野調查過程中,她勸動了廿一位西施回大學校園,其中十位至今保持密切聯繫。

    吳瓊華說,她研究檳榔西施的心情反反覆覆,一方面想為她們捍衛身體自主權,另方面,她不得不為這些女孩們的未來考慮。

    八十四年,吳瓊華一個人揹著相機展開田野調查時,不得其門而入,最慘曾被檳榔攤老闆拿棒球棒趕走,以為她是同業來「挖角」。

    一連串的失敗經驗終於讓她摸到訣竅,第一次不訪談,以做朋友的心情稱讚「妳好美、好認真喔!妳上哪一班?」吳瓊華說,西施一旦確認不會受傷害,就會打開心防。

    吳瓊華說,早期檳榔西施最怕記者和警察,警察會開單,記者會暴露她們最不能曝光的秘密,照片登在報紙上,爸媽看了還得了!

    吳瓊華永遠忘不了她們的第一反應,「濃妝艷抹的臉上,剎那間盡是清純,隨即淚流滿面…」,她接著問「如果有機會,想不想回學校?有沒有困難?」

    吳瓊華甚至幫她們做財務規畫,「第一個月存五千元好不好?不行啊,那存四千元好了!」即使再少錢,至少開始存錢,踏出了第一步。

    十二年來,總計有廿一位西施聽進吳老師的話,回到大學校園。

    吳瓊華回憶,西施「小玲」讓她印象很深刻,「小玲」三歲時母親過世,父親一人帶著四個孩子非常辛苦。十六歲那年,父親一句氣話「妳有辦法就出去看看!」讓小玲負氣流浪在玻璃屋間,後來考上大學,但仍繼續賣檳榔。

    吳瓊華積極鼓勵她回校園,「學生小玲」成績相當優異,拿了幾次班上第一名,還當了幹部。後來在姊姊策動下,終於回家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