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加坡自許瑞士,不過從下面商業機制看,比較像是荷蘭。因為最近荷蘭降低的很大幅的稅務,以吸引外資﹔
香港或澳門,越來越項愛爾蘭,因為她們作為世界跳進中國的跳板,愛爾蘭過去就是靠美國跳進歐洲,鹹魚翻身。
台灣,條件跟這些地方差不多,怎麼自我定位呢?當然不是說也要模仿歐洲國家,而是,台灣自己的發展策略是什麼?香港跟新加坡,我看自然風景與環境都不怎麼樣,但是香港在飲食上,可未必會輸台灣;
但是台灣如果比人文,我猜想可以遠拉開香港與新加坡,則,其他呢?如果比商業與金融機制,這種東西是:世界是平的,哪天流到哪不知道,但是還有哪些風險較低,是以特色取勝,中國/香港/新加坡都學不去的呢?

==============
中國時報 2007.04.27 
新加坡新願景 成為亞洲的瑞士
楊明暐/綜合報導

    新加坡素以威權專制和社會秩序井然聞名於世。不過這個人口四百五十萬的城市國家正積極推動「私人銀行」業務,以吸引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富豪前去存錢和落腳,其目標則是要把新加坡發展成東方的蘇黎世和日內瓦。

    很長一段時間,新加坡是靠跨國公司前往投資從而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長成。但隨著中國崛起成為亞洲製造龍頭,新加坡開始尋求其他延續經濟發展的途徑,包括科技、製藥、幹細胞研究。

    如今,這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的蕞爾小國正透過強化銀行保密法和提供優惠稅率等措施,力圖在全球經濟體系內為自己開拓一片新天地。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新加坡分行負責私人銀行服業務的亨利克.密克爾森表示,他不知道還有什麼地方的銀行能像新加坡這樣快速發展。簡言之,新加坡想成為「亞洲的瑞士」。

    新加坡不像瑞士那樣,擁有阿爾卑斯山壯麗的景色,不過當局仍希望藉提供優良的條件,吸引富豪和銀行家前去,這不僅能使新加坡經濟趨於多樣化,「外國人才」湧入也有助於彌補新加坡因生育率下降造成的人口停滯狀態。

    目前有近四十家私人銀行在新加坡開辦業務,包括瑞士幾家重量級業者,如寶盛銀行(Bank Julius Baer),花旗銀行的美國境外私人銀行業務總部,以及英國渣打銀行的全球銀行業務總部,也都設在新加坡。

    這些銀行現在所管理的一千五百億美元私人資產,比起瑞士各家銀行經手的一兆七千億美元,只能算「零頭」。但亞洲快速成長的經濟,中東石油收入以及不少日本人和歐洲人為避免境外收入遭本國政府課稅而避居他鄉,使得大量財富湧入新加坡,使當地私人銀行業務迅速增長。

    私人銀行打交道的對象,不少是像羅伯.昌德嵐這種成功商人。昌德嵐原籍印度,移民美國後在加州靠房地產和燃油買賣致富,二○○五年他考慮退休,舉家遷往新加坡,他甚至放棄他的美國護照,改持新加坡護照。

    昌德嵐說,新加坡融合了西方的便利和東方的價值觀,且熱中維持其競爭力,這都是吸引他前往新加坡的因素。新加坡沒有「全球稅」(global taxation),只有在當地賺的錢才需交所得稅,他的資本利得和利息收入都不會課稅。

    在居住環境上,「聖淘沙灣」的建設和發展,堪稱新加坡高品質生活未來願景的一個縮影。這個位於新加坡外海的小島正在興建各式豪宅,有些售價高達九百九十萬美元。

    「聖淘沙灣」有一處能停泊四百艘遊艇的碼頭,其中十個泊位能停靠巨型遊艇,此外當地還將興建兩座高爾夫球場和一座賭場。房地產商陳約瑟說,當局想把聖陶沙建設成一個富豪名流的遊樂場,而說得具體一點,他們想把那裡建設成新加坡的蒙地卡羅。

    比起其他鄰國,新加坡不僅富裕,其政治安定,官員清廉,基礎建設、健保、教育品質也相對較優,這些都足以彌補政治專制的缺點。

    長久以來,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華人富豪便以此地為避難所,如今有不少中國、印度的有錢人選擇到這裡定居,就連歐美和日本,也都有人慕名而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