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剛看到一個新聞,高雄某20多層大樓蓋到一半蓋不下去,乾脆廢棄,外型都建設好。裡面成為毒蟲天堂。
蚊子館吵了很久,不過官方也是勇於建設。下面的消息,是否可以繼續給我們一些關於利用廢棄空間的啟示?尤其在官方,產業界的一些因為經濟不景氣,或是好大喜功後所遺留下的拖油瓶。

==============
廢棄公寓藝趣橫生 免策展免導覽 隨興邂逅觀眾

 中國時報 更新日期:2007/04/25 04:39 記者: 李維菁/台北報導
在南京東路一層廢棄了30多年的漏水老公寓裡頭,李佳玲、莊志文以及黃曉純這3位30歲出頭的藝術家,在這裡組成他們的「自由形式沙龍」展。他們不要什麼策展人的論述,也不要導覽文字的介紹,只是低調而隨興地在這裡讓作品與觀眾相遇。

回歸藝術 連DM都沒有

「自由形式沙龍」展覽的命題是來自法國歷史悠久的巴黎沙龍展。巴黎沙龍展覽自1673年開始舉行,是年輕藝術家初試啼聲的場所,也是他們成名獲利的途徑。不過巴黎沙龍展長年舉辦下來,與藝術學院、資助者、藝術家、藝評組成了一個穩固的生態,被視為保守傳統。現代的藝術家提起巴黎沙龍,往往想到的是那種套著金色華麗畫框,繪畫技法傳統的表現作品。這3位藝術家之所以命名「自由形式沙龍」,正是想訴說他們試圖衝撞現有的策畫以及觀看展覽的慣性。

發起展出的李佳玲說,現在的展覽動不動談的就是策展,需要策展人的文字論述來解說展覽的目的或是藝術家的作品表現什麼,要不然就是展場當中總是放著導覽手冊等說明,要指導人們怎麼看藝術家的作品。「在我看來,這是文字創作多過藝術家,」她說:「這裡沒有任何文字導覽,連DM也沒有,只透過網路散發展出訊息,觀眾直接與藝術家的實踐溝通。」

反映現在 呈現真生活

另一個來自巴黎沙龍的思考在於,現在大家看起來過時的「巴黎沙龍」式的畫作,其實反映的是一兩百年前那個時代的「現在」。李佳玲說,那現在的沙龍也應該反映我們身處的「現在」。「我於是想在這個沙龍中,率性而自然地展現我們正在過什麼樣的生活。」

「自由形式沙龍」目前舉辦到第5次,地點在台北南京東路的老公寓中。這是李佳玲家所有的老公寓,因為老舊漏水等等問題一直廢棄沒使用。3位藝術家便在這裡接上管線,開始了他們自由自在的沙龍展。他們3位分別出自紐約3所不同的藝術學校,李佳玲畢業自普拉特藝術學院,莊志文畢業自帕森斯設計學院,黃曉純畢業自視覺藝術學校,各有各自專注擅長的形式。

接上管線 荒地冒創意

李佳玲的裝置藝術運用長條形的黑色鏡面,與老舊的空間處理成相應幾何結構。拍攝影片與廣告的莊志文作品相當有趣,他與音樂創作者黎明翰一同閱讀哲學家帕梅尼德的一段文字後,各自分開創作一段影像與音樂,然後再將兩者結合。以攝影為主的黃曉純則對生活中的私人回憶進行詩意的攝影紀錄。

想要進入這「南京東路大公寓」參觀,必須事先預約。聯絡人陳珮綺press@freefor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