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系列的新聞吸引我,倒不是它是一個表演藝術,因為表演藝術太多﹔而是,它是一個香港人+法國劇作,但是以台灣現在的社會為背景,去激諷台灣。
我對於社會與媒體的批判,都太肥大,而且喜歡移植歐美理論,於適用台灣的身體,穿了一個美國SIZE,總是搔不到癢處。剛好,名媛風與狗仔文化,是最近從香港吹來的,透過這個戲去present,而後導演去反思,十分有趣。
尤其他主張的,有什麼社會,才有什麼媒體,我十分贊同﹔今天狗仔賣不出去,保證你看不到八卦﹔最好的例子就是去逆向思考:台灣人不看台灣片,寧可看張藝謀(如英雄),長期下來台灣當然在無利可圖下,極少產生電影。

==========
中國時報 2007.04.14 
林奕華:台灣名媛 媒體製造的
陳淑英/專訪

    很多人認為香港受英國殖民文化影響,上流社會的人物比台灣精彩,像章小蕙、劉嘉玲、張曼玉都是兩岸三地的明星級名媛。香港名媛這麼多,為什麼要談台灣名媛?

    導演林奕華說,香港名媛多跟商業有關,而台灣名媛是被媒體製造出來的。

    林奕華說,香港基本上是一個難民社會,當年大陸打仗,很多人逃到香港,其中最有錢的人是上海人。這些有錢人將上海的貴族氣息帶到香港。

    英國有皇室有貴族,他們的社交圈就是所謂的上流社會。香港人因為受英國殖民文化影響,是有沾到一點邊。例如英女王生日時,會送小禮物給香港的政商名流,有些人由此得到優越感;對平凡老百姓而言,會經營就有可能得到相當身分。在六、七○年代,香港有一個說法,鄉下暴發戶提升身分的方法就是捐錢,捐相當錢也有機會得到女王頒贈的勳章。

    反觀台灣,從歷史文化脈動的角度來看,沒有皇室、沒有貴族,也沒有名媛的範本,幾十年前有選美,後來也停了;現在第一線的商業鉅子也許有幾位老婆,但本身低調,他們的子女也很少婚嫁那些轟轟烈烈的名流名媛,因此,台灣的名媛是被製造出來的,尤其是《壹周刊》進來台灣以後,提高對名女人的慾望。

    台灣社會是藉由電視訪談節目、八卦週刊和狗仔,來窺看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屬於名媛與上流社會的閃耀派對和奢華名牌,於是《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的場景就利用台灣特有的電視節目型態,在十五段戲中,藉由許純美、林志玲、瓊瑤等等名媛身分,挖掘女人對美麗、幸福、理想丈夫、名門的渴望,並且安排一群十足聒噪的狗仔群眾,時而嗜血、時而猥瑣,咄咄逼人的吐出一個個尖銳赤裸的問題。

=====
中國時報 2007.04.14 
林奕華:什麼社會 就有什麼媒體
陳淑英/台北報導

    也許有人認為台灣的綜藝節目沒水準,甚至有人認為台灣媒體是社會的亂源之一,於是發起關電視機運動。但《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的導演林奕華說,因為媒體,「整個社會出現了一個新的地平線,這條新地平線讓大眾看到很不同的風景。」

    林奕華歸納台灣電視節目兩大主軸「休閒加聳動」。他說看電視有兩種角度,一種是用眼睛「看」,一種是「閱讀」。「看」是停留在表面,「閱讀」是去找密碼去解碼。當你用「閱讀」的角度去看電視,而不是用「看」的角度來看節目,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元素在其中。

    他舉例而言,同樣是美容節目,伊能靜與藍心湄兩個人主持起來就不同;一些叫人邊罵邊哭的連續劇,在看之餘可進一步去思考為什麼這段情節吸引人,往往背後還有一個沒演出來的故事。

    再比方談話性節目,表面上看起來很多來賓七嘴八舌爭相搶話,然而其實來賓是「很清醒」的,在這麼吵的情況下,他們的發言內容並沒有離題;又如台灣主持人「非常立體」,像利菁,就十分勇於展現跟別人不一樣的特色。反觀香港人,很怕別人對他有什麼想法,香港就缺乏具鮮明個性的節目主持人。

    「台灣媒體很有生命力,不斷有新節目推出。」林奕華每次離開劇場回到住宿飯店就開始看電視,什麼節目都看,看到眼皮子搭下來才罷休。「外面的社會怎麼樣,媒體就怎麼樣。」

    林奕華說,我們是活在城市,不是活在鄉村,即便活在鄉村也難逃全球化影響,媒體人是操控大眾思想,「但不會因為關機社會就停下來」。好比一個媽媽在小女孩小的時候送她芭比娃娃當玩具,等小女孩長大後卻不准她看大S,「這難道不是一種神經錯亂?」

    林奕華建議做父母的,可以在很亂很多樣化的各式節目中訓練孩子學會發問、磨練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千萬不要嫌節目沒水準,「長得不怎麼樣的人也有內在美!」

==========
中國時報 2007.04.14 
名媛條件 有錢、美麗、派對、時尚...
陳淑英/台北報導

    「名媛都希望自己成為芭比!」林奕華說。像陳煜明飾演的林志玲,之前服裝是黑白相間的細肩帶小禮服,但是這次改成黃色的娃娃裝,因為這才符合女生內心深層的形象。

    做為名媛,有哪些幸福公式?當名媛需要多少財富?《包法利夫人們》劇中,理想丈夫夏爾醫師除了房子車子、家庭老師教芭蕾馬術等基本條件外,還要有錢到「一千坪的服裝間三間」。

    名媛有些必修課要做到。第六幕〈美麗〉主角林志玲說,首先「自信是讓人美麗的條件」,接著「一個星期做十八次臉部清潔、廿次臉部保溼,每天擦瘦身霜和腿部修護液、每天洗三次頭髮、洗牛奶澡」。

    此外,名媛還要看起來「天真」但有「智慧」。例如問名模水瓶跟杯子哪個美麗?這時要能天真ㄋㄞㄋㄞ回答「兩個都透明,怎樣比?」問大家對模特兒界都持比較負面的看法,覺得她們都是賣美麗、賣好看,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商品而不好的感受?名模要智慧地回答,「我不認為自己是商品,我又沒標價。」

    劇中第一名模林志玲由陳煜明反串,可愛美麗不輸本尊。為什麼找男人來反串大美女?林奕華認為,林志玲的工作就是在經營一個完美的「符號」,正因為林志玲就是「女人在扮女人」,所以跟「男人扮女人」是一樣的道理。

    雖然名媛什麼都有,但也有缺少的東西。第十一幕〈販賣愛情〉就經「利菁」口道出每個女人都需要愛情。飾演來賓的周品辰說某日在紐約日落大道上瘋狂血拼,幾乎從頭到腳全買齊了。在回飯店的路上,突然看見轉角一對小情侶正親親我我你儂我儂,當場受了很大的打擊……因為在那一瞬間,發現什麼都有了,卻覺得少了什麼,心理非常空虛──原來是少了「愛情」。

    林奕華說,名媛好像是「一個物品,一個櫥窗」,可以看到當季流行什麼、好像與幸福存在,不管你是三十或是六十歲「每個人都想變成廿歲的年輕模樣」。但這一切都只是一個愛情與慾望、奢華與墮落的「符號」罷了。

=======
中國時報 2007.04.14 
包法利夫人 福婁拜代表作
陳淑英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十九世紀寫實派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一八二一﹣一八八○)的名著之一。他筆下的愛瑪.包法利是個不安於室,不甘於平庸、無聊的中產階級;福婁拜描述從鄉下嫁給小鎮醫生的包法利夫人,如何被誘惑失身並走上傾家蕩產之途。

    福婁拜曾說,「包法利夫人,那就是我」,這句耐人尋味的名言,不知迷惑了多少的評論家,可以確知的是,他對這部作品情有獨鍾。福婁拜的其他代表作,還有大家熟悉的《聖安東尼的誘惑》以及《情感教育》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