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正紀念堂認定問題,要放在跟樂生一起比較,才更具意義。
一個是文化資產認定過程,正在認定中的中正紀念堂,看到下面的陣容,以及整個過程,就可以看到一個活見證。
更好奇的是,去年此時認定樂生的學者專家們,是誰?她們的意見是什麼?至少我去找的資訊,一些樂生派的朋友,還沒全盤公佈,為何不能將一個50年以上的地段認定古蹟,相對的27歲的紀念堂卻如此熱絡?這麼多文化人與會勘者可以解讀出這麼多文化歷史意義?
文化景觀,也適用文資法。

==========
中正紀念堂 可望雙重認定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03/27 07:10 記者: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
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專案小組昨天會勘中正紀念堂後獲得共識,擬建議中正紀念堂全區登錄為「文化景觀」,其中廣場、兩廳院、迴廊等則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專案小組意見未來將作為文資審議委員會審議的參考,委員會討論定案後,才能確定中正紀念堂的「身分」。根據北市以往指定古蹟或歷史建築慣例,委員會均充分尊重專案小組意見,因此中正紀念堂可能成為台灣第一個「雙重登錄」的案例。文化局指出,將舉辦數場公聽會,建築界、旅遊業、一般市民都可參與意見表達。

代表會勘的六人專案小組,包括具有建築背景的漢寶德、李乾朗,具有環境景觀規畫背景的馬以工、郭瓊瑩等四位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外加具有文化美學背景的林谷芳、具有都市計畫背景的胡寶林共同組成。

馬以工表示,中正紀念堂就牌樓、迴廊、庭園等整體建物及園區,具備登錄為文化景觀的條件;部分建築也符合登錄為歷史建築之條件,不排除對其多重身分做多重指定。她說,多重指定是國際趨勢,如美國黃石公園,既是國家公園又是聯合國指定世界遺產;受兩種法令的保護,管理會更加周延。她強調,古蹟與年代無關,專案小組是以文化資產價值為考量。

就歷史而言,中正紀念堂前身是陸軍總部所在地,更早之前舊地名稱「營邊段」(護衛台北城的軍營所在地);後期廣場歷經學運、每年的選舉造勢、台北燈節等,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具文化資產價值。

文化局指出,若登錄為文化景觀,依文資法規定,地方政府須擬定保存維護計畫,甚至可制定自治條例,文化景觀變動或施工等都須經審核。現階段中正紀念堂,仍處於文化資產指定的「暫定古蹟」。
========

27歲不夠老 但具多重文化意義 文資專家:保存比拆除好
中國時報 更新日期:2007/03/27 05:09 記者: 陳怡妏/台北報導
佔地廣闊的中正紀念堂雖然「年輕」,但看在文資鑑定專家眼中卻有不同的意義,包括在紀念堂未創建前的街廓歷史、紀念堂落成後建築形式之特色與整體空間便利市民使用等,引起拆除爭議的迴廊,專家認為具有多重文化意義,保存比拆除好。

會勘專家胡寶林表示,圍牆在中國官廟建築中有禮制約束的意義,象徵人進到畫定範圍後,行為應符合禮儀,因此圍牆與主體建築不可分割;中正紀念堂的遮掩圍牆只有皇家才有。另一位會勘專家林谷芳表示,中正紀念堂過去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威權的象徵,但到了現代,市民早就幫威權解套了。

中正紀念堂的街廓範圍原是陸軍總部,當年陸軍總部遷移後,該區原本要變更為商業區,後來蔣中正逝世,於是轉為紀念堂用地。

根據官方資料,當時為整體規畫,曾公開徵求海內外建築師競圖,收到四十三件作品,經嚴格審查才決定採用現在看到的作品。昨日另有一說指出,雖然是公開競圖,但最後採用的作品其實早由蔣宋美齡「欽點」。具建築專長的專案小組成員李乾朗表示,中正紀念堂的歷史只有廿七歲,應該不具古蹟性質。但中正紀念堂是全台僅存面積最大的仿清代宮廷建築,且形式相當完整,在國內可說絕無僅有。

李乾朗說,中正紀念堂建築外觀符合古代尊貴的象徵,主建物形式與中國古代帝王建築幾無二致,都有三個台階,且主建物有三面樓梯,符合古代建築「三出」,和最高級的天子「四出」只差一階。正殿前兩道樓梯中間的白色部分,形式上是古代的「御路」,只有天子的馬車才可使用。

======
全台有七處「文化景觀」
 更新日期:2007/03/27 05:09 記者: 陳怡妏/台北報導
全台灣目前登錄公告的文化景觀已有七處。台北市文化局表示,文化景觀登錄的觀念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九九二年提出,依相關規定,凡是文化景觀具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意義、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的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具時代或社會意義、具罕見性等基準即可登錄。

目前國內登錄公告的文化景觀包括:

(一)基隆仙洞巖,有渾然天成的石洞,洞穴分三洞,中洞僅容一人側身通過,景觀特殊;(二)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石滬是傳統的陷阱捕漁法,利用玄武岩及珊瑚礁在潮間帶築成的捕魚石牆,具自然與人文互動;(三)台北縣鶯歌石,為鶯歌地名的由來,具歷史、民俗掌故;(四)宜蘭縣烏石港遺址,為清代往返大陸頻繁之通商口岸,具交通歷史意義:(五)宜蘭二結圳,在清代時期開闢,水圳貫穿二結聚落,成為集體記憶與生活的一部分:(六)金門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舊址,宋代大儒朱熹渡海採風金門島,所建的書院,明初廟毀再興建太文巖寺附設學堂;(七)花蓮太巴塱阿美族祖祠,為該族群生活與舉行祭祀活動場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