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關於數位新聞。下面中時的特別報導,似乎頗為吃驚,其實,台灣早就該敬陪數位化與網路化末座﹔撇開國民所得比台灣高的香港與新加坡,像南韓,台灣哪有資格嗆聲,南韓在97年之後有計畫性的在推動數位與網路計畫,數年前寬頻網路世界第一,超過美國。台灣人猶如睡獅,還沉溺在「代工大國」的美夢中。
而關於後幾篇報導,其實也算是現在媒體界的迷思。大概就是志工+偏遠部落。先前遠見也做過類似的,鎖定在教育。我的感想是,似乎跟第一篇所陳述的方向有一點出入,當然不是說部落的孩子不重要,當然,當最弱勢的都衣食無虞式的社會福助,才是真正的優良。
但是,所謂數位化與網路化的競爭力,應該還有其他面向可以看。現在,美國在線上音樂的智慧財產爭議打的如火如荼。大陸,由於數位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影音(轉拷)中心,如果內容沒有鴻溝,其實中國所謂文化後進國,光資料庫就吃定老外。則,台灣這個製造業可以剝削、數位業通通轉拷的朋友旁邊,處世策略是什麼?
關於收入家庭與網路普及率,我寫了個專文,也轉po上來。

=======
2007.03.12
電腦王國? 我數位普及率 四小龍之末

之前寫過一個文,蒐集過台灣家戶統計與消費娛樂,現在剛好順勢po出來:【文化創意產業與生活世界】台灣家庭收支報告與文創相關之概覽
http://blog.pixnet.net/ccindustry/post/3236444

我特別回去查了一下,把10等份結構掉出來看(表105,106)上網際網路比率。在最低收入者為6%,次低者為20%,遠低於總體平均比例﹔但是收入最高的前三組家庭,都超過80%。

彭漣漪/台北報導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台灣似乎是「電腦王國」﹔但根據國際統計顯示,台灣包含電腦與網路的「數位普及率」,在亞洲四小龍中都居末。學者專家指出,數位普及率低,必然導致國民「數位修養」低,未來也將影響國家與國民個人的競爭力。
 國人已身陷經濟弱勢圈

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繼續「蟬聯」四小龍之末,這已不是新聞;然而,台灣還有另一種四小龍之末的排名,很少受到注意,卻直接關係到每一個人的未來。在知識經濟席捲全球的當下,台灣的電腦普及率和網際網路普及率,在四小龍中表現也是最差,要靠知識拚戰未來,許多處於經濟弱勢圈的台灣人民連工具都沒有,只能「赤手空拳」。

根據國際電訊聯盟(ITU)統計,二○○六年,台灣網路普及率為六十%,輸給香港(六十九%)、南韓(六十七%)和新加坡(六十六%),居四小龍之末。

另外根據國際電訊聯盟二○○五年統計,台灣電腦普及率為五十三%,世界排名第十九,依然是四小龍中最差,比亞洲第一名的新加坡少了廿一個百分點。全球電腦普及率最高的國家是瑞士,為八十六%,第二名是美國(七十六%),第三名是瑞典(七十六%),第一名的瑞士比台灣領先三十三個百分點。

竟比不過韓國值得警惕

國際電訊聯盟做國際比較時的數字,不是各國最新數字,但是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去做比較,以示公平。雖然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二○○六年,台灣電腦普及率已達六十三%;同時間,其他國家的普及率也應有所成長。台灣以電腦製造聞名,奪得無數項目的全球第一,相較下,這樣的數字表現無寧是極大諷刺。

中央大學教授朱雲鵬表示,台灣電腦與網路普及率既然低,在四小龍之中都居末,不僅對台灣未來的國際競爭力有負面影響,對解決國內本身的數位落差更不利。他說,這兩項數據,台灣如只是比星港差,應是「可預期的」,因我們的國民所得原來就低於星港一截;但比韓國差卻非常值得警惕,因韓國的國民所得過去一直低於我國,現在也只是在伯仲之間,但數位普及率高於我國,主要就是其政府投入非常多。

他強調未來數位化是趨勢,國民數位素養越低國際競爭力會受到影響。他認為最關鍵的是價錢,一個月一千元的寬頻費對低收入者是很大負擔。他建議國內雙管齊下:一方面寬頻價格應再降、另一方面增加內容豐富性,才能既提升數位普及率又降低數位落差。

而蕃薯藤執行長陳正然也表示,電腦及網路是一般人基本的工具,對拓展視野很關鍵。因此,不論是數位普及率低於競爭的其他國家,或國內數位落差過大,最後對國家的總體競爭力必然是負面的影響。

=========
未來競爭 盼部落小孩別輸太多

彭漣漪/台北報導

台灣原住民各族之中,賽夏族相較保存了較多傳統,電腦是他們積極擁抱的現代設備之一。

東河電腦教室的正對面就是附近唯一的小學,深居林木鳥獸間,牆上賽夏文與中文並列的各種標語。全校不過一百個學生,分別來自苗栗縣東河鄉十多個部落。

高御銘是賽夏族,就讀六年級,臉龐輪廓深刻,五官清秀,讓他有著超乎同年齡的成熟,每個星期,他會來數位機會中心一、兩次,上網查資料做功課。高御銘說,在他四、五年級的時候,政府送來一台二手電腦,可以用,但因為機型太舊、不能上網,對做功課幫助不大,後來壞掉了,他也不想修。

鍾佩玲是他的同班同學,客家人,就住在電腦教室的對面,每個星期,她會到電腦教室兩、三次,這裡同時是她們的社交場合。還好,鍾佩玲家裡有電腦和寬頻。「我們班上有二十一位同學,家裡有電腦的約七、八個吧。」

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風貴芳,早先到平地工作過,後來又回到剩老人與小孩的部落服務。他家裡有電腦,四個小孩用起電腦很熟練。風貴芳表示,他們半年多前移了五部電腦給鹿場部落、五部給向天湖部落,但放在向天湖賽夏文物館的電腦,由於寬頻網路未接通,大人、小孩都不愛用,形同棄置。

她說:「這裡平均十戶才一戶有家用電腦,很多部落提出要求,但我先要求他們有寬頻、教育訓練等配套。」她最大的期望是:「我希望部落的小孩長大後到都市去跟別人競爭,不會輸太多。」這些話顯現城鄉的數位落差,更表現出居位數位劣勢者心中的焦慮與期望。政府聽見了嗎?

==========
愛心電腦 科技志工 民間力量發光 彌補數位鴻溝

彭漣漪/台北報導

當政府運作失靈或不太靈,民間自發性力量可以發揮補位作用。在縮短數位落差方面的努力,從企業、民間社團到個人,台灣有無數默默耕耘且細水長流的溫暖關懷,流向政府數位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微軟、宏碁和中華電信是這方面的模範生企業。「用心發現社會資源的缺口」,微軟多年來在大學生、婦女、原住民電腦教育的工作,可說無役不與,投入資源之多,在台灣企業界之中可說屬一屬二。「希望未來能結合更多資源,擴大公益的力量。」微軟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表示,微軟正發起號召四萬多名志工、協助近十三萬位想學電腦的人跨越數位鴻溝。

住在台南鹽水鎮的郭李宜娜和她女兒郭凌妤,是微軟「數位鳳凰」計畫的受惠者,在接受過第一階段四十八節的電腦課程後,現在準備接受新一階段的訓練。

企業的作法通常是捐贈軟硬體,民間社團則經常擔負起教育的工作。去年,耕莘文教基金會結合惠普科技,捐贈五十台電腦到新竹縣尖石鄉的司馬庫斯、鎮西堡和新光三個距離新竹市區還有三個小時路程的深山區部落。

耕莘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楊曜誦,為了就近溝通,這幾年都住在部落裡,並且串連其他單位加入,鼓吹科技志工上山,深化資訊教育。

但外來的資源難以持久,在地學校與社區的參與深度,經常才是數位機會中心成敗關鍵。在全台電腦普及率倒數第三的嘉縣,濱海的東石鄉因為地廣人稀,海風長趨直入,感覺格外冷冽;但在東石數位機會中心裡,大人小孩擠在一間教室裡的熱鬧場景,讓冬天溫暖起來。

「數位機會中心使我們的社區營造工作有了交流的地方。」東石數位機會中心和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同在一棟建物中,同時負責兩邊業務的謝敏政表示,「有了網路,像東石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也能連上全世界。」謝敏政對未來又多了一個樂觀的理由。
民間力量照亮部分數位落差嚴重地區,但政府總不能都靠民間去彌平數位落差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