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聞是重點啦!
我想大家幹過這行的,多多少少都幹過下面的事情。智慧財產權並非問題核心,應該算是下游。而核心是什麼?
我想下面新聞越寫越點到重點:國內老師並不將寫書當成是升等評鑑標準,尤其,在人文社會科學界,老師是文人相輕的,只好用外國大本教科書。2-3學分用一本。
我倒對整個突顯大幅盜印教科書的背後學術結構感興趣:當老師不願意寫(不管是給自己學生或其他學生用),國內的教學內容永遠的外國人決定的。當然,現在如果老師寫,當然也沒啥好東西,因為它們受教育,就是直接抄外國理論的,寫出來還是那一套。
不過,學術界一直不願面對考核制度,教育品質的問題,把狀況全部轉嫁給學生與學費上,在沉默的學界內,大老能養學術小弟靠國科會等單位獲利,新人教授努力融入體制,更不敢說話,學生們為了那一紙可能也不夠份量的大學畢業證書,更沒時間想什麼背後結構,於是,心照不宣的一年又一年過下去。

========
5成大學生 用盜印教科書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03/08 07:00 記者:記者陳嘉恩/台北報導 

大學院校剛開學,學生們開始準備購買各科教科書。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莊伯仲昨天發表調查指出,儘管有9成大學生知道大量影印教科書會侵犯智慧財產權,仍有50.6%的學生會繼續影印教科書。

這項調查針對北區12所大學的大一、大二學生,有效樣本826份。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還是會購買正版教科書,超過一半以上學生每學期購買7到10本教科書,金額達到3000元以上,對學生來說是不小的負擔,部分書籍才改以影印本來取代。

莊伯仲說,學生花這麼多錢購買教科書,當然是希望這本書能有實用價值,即便未來在進入職場之後也能隨時參考。但不少學生認為教科書實用性太低,就算買來也只是為了應付一學期的課程和考試,購買意願就不高。

調查也發現,大學生認為最可以接受的教科書價格上限是單本350元。此外,理工科學生購買正版教科書的冊數和金額也高過人文類科學生。

文化大學大傳系副教授賴祥蔚指出,大學生當然希望能從教科書上獲得知識,但有的老師開一門2學分的課,就要學生用厚達500頁的原文書,學生不僅讀不完,連購買的意願都沒有,當然就會去盜印。

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說,過去15年來台灣增加了100所大學,理論上教科書市場應該同步擴張。但目前教科書市場缺乏競爭,很多大學教科書版本老舊、排版落後,學生根本不想買。他就發現有的學生不只外文教科書用影印版,連中文教科書也照印不誤。

他說,台灣教授並不盛行寫教科書,因為教科書在升等、評鑑中並不列入計算。但以人文社會科來說,其實教授應該自己寫教材,像他在教授「媒體關係」課程時,根本找不到適合的書,花了一個暑假寫一本,讓學生能有兼具全球化和本土化觀點的教科書。

=======
盜印理由》絕版書 只好集體影印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03/08 07:00 記者:記者陳嘉恩/台北報導
各大學每學期初都在宣導希望學生能購買正版教科書,教育部上月中也發函各大學,希望校方幫忙蒐集校內影印店名單,以便加強管理宣導智慧財產權觀念。

但為什麼學生不愛買原版教科書?價格太貴、實用性不足是主要原因。台大電機所黃同學說,原文書一本動輒1、2千元,每學期可能要買3、4本,對學生來說負擔不小。

他會挑選內容較經典的教科書購買,不僅可以收藏,未來也可能還會使用得到。至於其他科目教科書,若經濟不許可,還是會選擇用影印的。

此外,不少課程中,教授並不會把每一本教科書從頭教到尾,學生認為只為其中一、兩個章節而買書有點浪費。政大新聞系王同學說,若只是使用某幾本書的其中幾個章節,他們會把需要的部分做成「合訂本」影印使用。

也有些情況是學生「不得不印」教科書,一位物理系學生說,曾有教授指定了一本1960年出版的絕版書當教材,學生尋遍國內書店和國外網路書店都找不到,只好還是全班集體影印。

他說,其實不少原文課本頁數很厚,若是整本都要使用的話,影印不見得會比買書划算。況且現在很多原文書都是彩色印刷,影印效果並不好。再者,不少學長姊會把課本留傳下來,校園附近也有很多二手書店可以交流教科書,若非不得已,學生不見得這麼愛用影印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