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雜誌是在紙本界進行突破傳統思考的一種方式﹔當然,現在已經數位與網路化,1965年的Aspen今天可能不用這麼辛苦。
不過網路猶如太平洋,還是有知名度問題。現在一般談長尾總說那個Pareto曲線,事實上不過整個理論的前半,在後面,Anderson十分重視所謂後篩選器的問題。現在,google等或許有在作,不過可能技術還不夠經精巧,因此嚴格說現在還沒有完全進入長尾時代,只是初嚐甜頭。
私雜誌或其他類似刊物,其實有一點數位書寫的精神,比較驚訝的是,它是在既有的紙本媒介上去運作這個,紙本還是多少有成本考量,諸如刊印等,不可能全部給你免費,5000元印了200本,算便宜吧?

=========
不管市場 「私雜誌」自由玩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7.02.27 03:47 am 
 
 
私雜誌「兩人出品」發行人羅喬偉與他收藏的雜誌。由圖右至左下為「甲由」、「兩人出品」、「'orip」、「大聲公」、「蘑菇手帖」、「眾獨」。


記者鄭超文/攝影
「只要有一個作者和一個讀者,私雜誌就可以誕生了!」

私雜誌「兩人出品」發行人羅喬偉說,他所策展的「雜誌時光:Mag Days」,目前正在台北市泰順街60巷23號Salt Peanuts咖啡館展覽,展出他收藏的近百本中外私雜誌,展期至3月15日。

所謂「私雜誌」,是指出版與發行迥異於一般雜誌的另類雜誌。它的編採人員少、發行量少、出刊時間也不固定,因此沒有訂戶、也難以進入連鎖書店等大型通路,只能在獨立書店與藝文咖啡館出現。由於創辦者的態度相當隨興,有些私雜誌出幾期就停了;有的兩期之間隔了好幾年,有的消失好久,但說不定幾年後又會突然露臉。

羅喬偉形容私雜誌是「充滿私心的刊物」,它不做市調、不設定讀者群、也不知道下一期在那裡,讓編者隨心所欲地玩弄個人風格。以「兩人出品」為例,固定班底只有羅喬偉一個,每期的編輯成員都在變動。

雜誌第一期叫「活」,只用5000元印了200本,免費奉送;第二期連刊名都沒有,封面是一張臉,完全讓人摸不清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兩人出品」的名字一直到了第三期才浮現,第四期才成為雜誌的固定名字。第五期成本增為四萬元、印了1000本、定價100元,卻從「雙月刊」變成「年刊」,隔了一年第六期都還沒出現。

私雜誌無法納入體系,卻因此容忍異類、創意火花四射。1965年創刊的紐約私雜誌「Aspen」,是把文章、圖片、唱片與磁帶統統塞進一個盒子;當時看似惡搞,如今看來卻極可能是「多媒體雜誌」的開山祖師。Aspen只發行十期,40年後卻有粉絲把內容統統放上網站紀念,當年的隨興如今成為永恆。

香港才子歐陽應霽10年前創辦的「甲由」,以超大開本呈現漫畫的氣勢讓人驚豔。雖然只出版了三期,至今還是許多雜誌迷爭相收藏的對象。羅喬偉意外在舊書攤發現一本創刊號,卻捨不得把它放到此次的展覽中,「我怕不小心被A走了!」

羅喬偉的正職是「文化快遞」的主編。他笑稱自己「白天是全國發行量數一數二的官方雜誌主編,晚上卻變成了比小眾還更小眾的文藝刊物發行人」。他說私雜誌和傳統雜誌一樣,都在尋找讀者,只是私雜誌的胃口不大:「只要雜誌某個部分能夠觸動人,一個讀者就夠了!」

【2007/02/27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